罗家伦史学与教育论著选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文宁  页数:271  
Tag标签:无  

前言

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过程。在对中国现代学术的“世纪回眸”中,我们在重估和评价百年学术成果的同时,更应该从前辈学人勤勉的学术实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中汲取丰富的学术营养。就中国现代人文科学而言,无论是“旧学”还是“新知”,都留下前辈学人筚路蓝缕的足迹,他们的独辟蹊径汇成了我们的康庄大道。众所周知,南京大学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年高校之一。她有两个历史源头,一个是肇始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历史上备朝唯一的国家高等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等皆可称为“辟雍”,而明代曾于北京和南京各设一所国子监,号称“北雍”和“南雍”。因此,作为清政府创办于南京的新式学堂,三江师范在当时也就承膺了“南雍”的美誉。1914年以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次年定名为南京大学。另一个是1888年(光绪十四年)成立的基督教会汇文书院,后来发展为金陵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全国院系调整中与南京大学合并,构成了现在的南京大学。这样的经历不仅显示出她的悠久,还显示出她的坎坷——不断地更名,不断地重组、合并、调整。其实这正是中华民族近现代颠沛历史的缩影。而南京大学历经沧桑,卓然屹立,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传统,涌现出众多的名师大家,给我们留下丰硕的学术遗产,其中必有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这大概就是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内容概要

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人,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十年掌权者。这就是罗家伦非凡的履历,是他一生中最浓墨重彩的几笔。     本书收录了罗家伦的《中山先生伦敦被难史料考订》和《新人生观》两本论著。《中山先生伦敦被难史料考订》为孙中山蒙难研究,奠定了厚重的基础;《新人生观》从理想、智慧、人格、道德、思想等层面,阐述了中国社会的缺失,提出改进的方计,勉励时代青年积极进取,建立起一部战斗的人生观指南。

作者简介

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和命名人,31岁的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的十年掌权者。这就是罗家伦非凡的履历,是他一生中最浓墨重彩的几笔。

书籍目录

罗家伦先生传述中山先生伦敦被难史料考订  导读  序  附录一  吴宗濂记中山先生被禁复行释放缘由  附录二  驻英中国使馆全体人员名单  附录三  英外部次长致马格里原函  附录四  龚照瑗致英外部照会原文  附录五  英外部覆龚照瑗照会原文  附录六  司赖特侦探社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二日以前报告  附录七  司赖特侦探社一八九六年十月十三日以后报告  附录八  司赖特侦探社前期侦察费清单(附信)新人生观  导读  自序  第一讲  建立新人生观  第二讲  道德的勇气  第三讲  知识的责任  第四讲  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  第五讲  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  第六讲  侠出于伟大的同情  第七讲  荣誉与爱荣誉  第八讲  运动家的风度  第九讲  悲观与乐观  第十讲  扭开命定论与机械论的锁链  第十一讲  从完成责任到实现权利  第十二讲  目的与手段  第十三讲  创造与占有  第十四讲  学问与智慧  第十五讲  文化的修养  第十六讲  信仰,理想,热忱  罗家伦先生学术年表要录

章节摘录

插图:孙中山伦敦被难在他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他被公认为中国革命领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以往记载的疏略和歧异,使事件真相常处在若明若昧之间,留下了不少疑团。发生在100多年前的这一事件中,孙中山是被绑架进清朝驻伦敦公使馆,还是自投罗网?伦敦蒙难对塑造他的英雄形象起到什么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欲罢不能,成为深入探究的动因。孙中山在国民党内享有崇高威望,被誉为“国父”。他的革命经历千回百折,令人敬仰。在他去世后,自上而下地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崇拜之风,从总理纪念周到更名或建立中山公园,从各地安放纪念铜像到命名道路,不一而足。自然,研究中山先生亦有着特别的意义。罗家伦对中山先生同样富有深厚的感情,他治史出身,又留学多年,精通外语,专业素养很高。他在不经意中对中山先生伦敦蒙难这段史实产生了兴趣,便有意着力收集相关资料,并得到多方人士的相助补充。此书,即是对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史料作一认真考订,通过档案资料和证人回忆所述,加以互印互证,力求厘清一些不实问题,以还历史真相。严格地说,《中山先生伦敦被难史料考订》属于一本史料性书籍,但罗家伦通过比对分析,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纠正了坊问流传的讹误,譬如,“英国政府是否是屈于舆论压力才出手相救”?其实,公使龚照瑗所代表的中国政府要追拿钦犯,索尔兹伯里首相所代表的英国政府则要维护当地法治,以此拒绝了清公使馆的“引渡”要求,这应是促成孙中山获释的真正原因。但这并不表明英国政府的政治倾向,仅仅是履行国务而已。至于孙中山在伦敦是“自投清国使馆”或“是为宣传革命大计,乔装深入使馆内作宣传”等种种说法,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多方考证,认定这些都是失实而不确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家伦秉承传统史学考据之遗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体现了他决不轻易放过任何重要细节和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因而又不失为一部有分量的学术研究专著。

编辑推荐

《罗家伦史学与教育论著选》:南雍学术经典。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罗家伦史学与教育论著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论著选,论著选,咋啥都没选,非常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