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1月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德)尼克劳斯·桑巴特 页数:530 译者:洪天富
Tag标签:无
前言
尼克劳斯·桑巴特(Nicolaus Sombart,1923-2008)系德国文化社会学家和作家。其父维尔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1863-1941),系德国社会学家和国民经济学家,著有《现代资本主义》和《犹太人与经济生活》。其母柯利娜·列昂(Corina Leon,1892-1971)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伯爵家庭,而且是一位教授的女儿,她在柏林经营着一家沙龙,在这家沙龙里,每星期天的下午,魏玛共和国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外交家聚在一起进行思想交流。桑巴特在父母的熏陶下,加之耳濡目染,从小就养成爱好读书、思考和交往的良好习惯。正如他后来总结性地说,“我的为人和我的知识归功于我父母的图书室和我母亲的沙龙。”20世纪30年代,桑巴特在大学里潜心学习,经常出入于他父母家的卡尔·施米特(Carl Sehmitt)成了他的指导老师。从1942至1945年,桑巴特应征入伍,先在法国北部的维特里·安·阿尔特瓦(Vitry-en-Artois)备用机场担任警卫,后随一支铁路高炮部队驻扎在俄罗斯。战争快结束时当了英军的俘虏。1945年之后,桑巴特先后在海德堡、那不勒斯和巴黎研究哲学、国家科学(Staatswissenschaften)和文化社会学,师承当代文化社会学宗师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t)、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和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950年,桑巴特大学毕业,在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论亨利·德·圣西门伯爵的思想史的意义》,并获得博士头衔。1947年,桑巴特和阿尔弗雷德·安德施(Alfred Andersch)、汉司·维尔纳·里希特(Hans Werner Richter)一道创办了杂志《呐喊》(Der Ruf),而且是“四七社”的创办人之一。同年,在美国占领区发表了他根据自己在法国北部备用机场值勤时的经历写成的短篇小说《狂想曲一号:一个哨兵的迷惘和灭亡》,小说模仿霍夫爱(E.T.A.Hofftnann)的《卡洛式的幻想故事》的风格,不叙述战士的英雄事迹,而讲述在白日及梦境间叛逃的失败主义。从1952至1954年,桑巴特在巴黎研究法国社会和文化,他于1994年(当时他已70岁)发表的《巴黎的学习岁月》集中反映了他对法国社会和文化的研究成果(关于此书的内容,留待后面详谈)。1954年,桑巴特任职于斯特拉斯堡的欧洲理事会(Europarat),为欧共体的建立出谋划策。在此期间,他先后在乌尔姆、弗莱堡、乌佩塔尔等大学任教。1977年,他成为世界笔会(PEN-Club)成员。1982年,他成为柏林学术讲座成员。从1983至1987年,他在柏林自由大学讲授威廉德国的历史和社会。桑巴特著作颇丰,有1965年问世的《危机与规划:对全球时代人的自我理解的发展史的研究》;1987年发表的《对德国的思考:从历史主义到精神分析》;1991年发表的《德意志男人及其敌人》;1996年发表的《威廉二世:替罪羊和中间派的男子》。《巴黎的学习岁月》、《海德堡岁月》、《柏林的青年时代》是桑巴特生命告白的三部曲。与另两部相比,《巴黎的学习岁月》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胜一筹。
内容概要
《巴黎的学习岁月》、《海德堡岁月》、《柏林的青年时代》是尼克劳斯·桑巴特生命告白的三部曲。与另两部相比,《巴黎的学习岁月》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胜一筹。桑巴特到巴黎的目的是为了重构1950年代前法国的一个时代,他通过大量地读书和“实验性的生活”,通过对巴黎上流社会“有同情心的观察”,不仅弄清楚了巴朗什的历史哲学和法国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查明了社会学在法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而且结识了一大批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精英,并为他们一一撰写小传,以其神来之笔,使他们的音容笑貌、思想和性格跃然纸上。圣西门、孔德、斯塔尔夫人、雷嘉密夫人、约瑟夫·布莱特巴赫、乔治·巴塔耶、亨利·米肖、马塞尔·雷蒙、阿多诺、雷蒙、阿隆、阿尔弗莱德·格罗塞、萨特、纪德等一个个璀璨的名字出现在书中;巴黎的性文化和夜生活在作者的亲身经历中可见一斑。作者条分缕析,文笔巧妙,言词幽默,用各种彩色的经线和纬线编织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法国社会和文化的画卷,用各种酒、果汁、香料调制成了一杯色香味奇妙的鸡尾酒,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桑巴特,1923年生于柏林。德国“四七社”创办人之一。1982年成为柏林学术讲座成员,1983年任教于柏林自由大学,教授文化社会学。后为自由作家,世界笔会成员。他是德国文学生活中一位耀眼的人物,身兼科学家、外交官、作家等身份,一位花花公子及无政府主义者,从不掩饰自己的中产阶级出身。出版过生命告白三部曲:《柏林的青年生活》、《海德堡岁月》、《巴黎的学习岁月》,以及《德意志男人及其敌人》、《威廉二世:替罪羔羊及中庸之人》。
书籍目录
一 接近巴黎 启程 头一天 另外一半 亨利四世旅馆 实验生活 拉斯蒂涅二 女神现身 外表的华丽 王子先生大街10号 克洛蒂尔德·德·沃 万物都有自己的时间三 我的规划 日程 一个时代的重构 图书馆感情 在城里交往四 在贝陶夫妇身边 头一顿晚饭 安内特 海洋的寂静 一件礼物 告别五 选择 虚无主义的塞壬 加斯东·巴什拉尔六 在马克西姆家里 在树林里散步 斯塔尔夫人 雷嘉密夫人和她的朋友们 星期三的社交聚会 巴黎大学的六号广场 宴会 鲍里斯·苏瓦林 格言式的知识七 安娜-玛丽的秘闻轶事 诗人们的小妹妹 在柔体杂技女演员家里作客 叙热大街 文化自由代表大会 世界政治 尼可拉斯·纳博科夫 苏珊娜·德·特塞纳 米肖八 帕普的身体 我的表姐雅克利娜 在国家图书馆里的约会 时装表演 一个摩登的女人 梦幻世界里的女人九 男人们 在约瑟夫家里 社会学的一课 一次为阿多诺举行的社交聚会 雷蒙·阿隆 让·保尔·阿隆 三种游戏 安娜·德·比耶维尔 让-皮埃尔·吉罗杜 雅克·德·里考蒙 贝尔纳·米诺雷 安德烈·纪德 克勒门斯·赫勒尔十 法德这对情侣十一 向劳拉表示敬意十二 通向天堂之路十三 历史的结束
章节摘录
一 接近巴黎启程巴黎是我母亲常去购买她的好看衣服的城市。她最后一次去巴黎的时候,恰逢国际博览会在艾菲尔铁塔和现代化的艺术一装饰一特罗卡德罗广场之间举办,它的光辉再次使19世纪的这座古老首都容光焕发。啊,从那以后,人们对巴黎的国际博览会不知写了多少毫无意义的报道。配合她的讲述,她给我带来了《图片》杂志的一期特刊,这家杂志的特刊装帧豪华,不仅由于贴在不同颜色压箔上的多色复制图画的质量,而且由于每一页拼版和装潢的细致和考究而很有名气。也许再也没有一家杂志,不管它出自何处,在技术的完美和格调的高雅方面能够达到类似《图片》的水平。显而易见,这样的产品只可能出自巴黎。就像各种各样的香水,高级时装店的新产品一样,《图片》杂志属于一种那时候尚未达到的生活文化标志,这种生活文化的魅力在20世纪30年代无可非议,从里约热内卢到贝鲁特、从纽约到布加勒斯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女人的赤身裸体比哲学家的常说更具智慧。 ——马克斯·恩斯特
编辑推荐
《巴黎的学习岁月》编辑推荐:女人的赤身裸体,比哲学家的学说更具智慧。 ——马克斯·恩斯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