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0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沈卫威 页数:38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胡适派文人被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党所反对;作为文化上的自由主义,他们被文化激进主义者和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不容。本书对胡适派文人作了深入的研究。本书初版简体字本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印了两次,未经删改的繁体字本在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印了一版。本次再版,作者改正了一些初版的错误,并依据《胡适全集》对一些引文注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补充,个别地方的文字有改动。除新增加的“参考文献”外,基本思想和结构没有变化,基本保留了原作风貌。
作者简介
沈卫威,1962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茅盾传》、《胡适传》、《吴宓传》、《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胡适》、《胡适周围》、《胡适图传》、《东北流亡文学史论》、《吴宓与(学衡)》(年谱)等。
书籍目录
修订版新序自序第一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 ——胡适派文人的结构形态 一 序说:命题、观念、模式 二 结构形态的外在统摄:胡适个人的“超凡魅力” 三 结构形态的心理范式:自由主义的信念 四 机遇与过程:胡适派文人的会聚、流变 五 无地自由:胡适派文人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命运第二章 新人文精神的确立与胡适派文人的形成 ——时代氛围和内在理路 一 留学生:开放与群聚 二 集团与群分北京大学的文人脉络 三 文人的自觉、独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兴衰、转折 四 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变革:人的自新与社会批判 五 《新青年》:一个文化精英群体演示与发散的载体 六 北大学生:结社、群聚与精神取向 七 清华学校: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第二个摇篮 八 精神感召:浓得化不开的情结第三章 “新月”下的自由搏击 ——细说人权与约法论争 一 “革命”之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沉默、嘲弄 二 公开的抗争:胡适、罗隆基、梁实秋争人权、要法治 三 社会反响:理解与压制 四 冲突升级:反党治、争自由 五 胡适退却以后:罗隆基、王造时的联手 六 《新月》背后的政治关系:平社的清华文人群体与胡适的政治介入 附录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胡适)第四章 “独立”、“自由”的失落与困境 ——民主与独裁之争 一 内忧外患:“救火”、“补天”派自由主义文人顿觉成了“乱世之饭桶” 二 民主、宪政:“新月”的余光、回响 三 胡适与“清华三教头”:蒋廷黻、钱端升、吴景超 四 胡适与丁文江:新式独裁之争 五 未尽之语:吐丝与作茧第五章 危机与认同 ——战火中的自由之神 一 胡适复出学界:大批自由主义学人唯胡适马首是瞻, 在国共军事决战时,他却倒向蒋介石政府 二 胡适、储安平、吴景超与《观察》、《世纪评论》: 自由主义文人群起议政,在自审与左右夹击中寻求归程 三 信念操练:胡适派文人的宪政试验,及胡适的议政时论 四 危机中寻求政治认同与自我拯救:胡适派自由主义文人的分化第六章 从“民主自由中国运动”到“中国民主党” ——胡适的张力与雷震的努力 一 内部变革的尝试:雷震与“民主自由中国运动”的缘起 二 寻求自由的舞台:《自由中国》创刊与蒋廷黻的“中国自由党”流产 三 走向政治对抗之时:“反对党”呼声四起,胡适退避三舍 四 胆小君子爱惜羽毛:“中国民主党”“临产”,胡适持消极态度 五 政治淫威之下:“中国民主党”胎死腹中,《自由中国》文人群体的散落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