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南京大学  作者:孔德立|主编:卞孝萱//周群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前言

  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世界思想史上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深刻的变革,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哲学的突破”。这个时期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称为“轴心时代”。  余英时先生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轴心时代“哲学的突破’’的观念可以追溯至韦伯(Max Weber)有关宗教社会学的论著之中。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帕森思(TalcotParsons)对“哲学的突破”的内涵作了详细阐释。“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昕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未曾有过的。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理性认知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哲学、科学甚至神学都跳不出它的笼罩。印度“哲学的突破”产生了知识阶层间的一种宗教哲学,其中心观念为业报与灵魂转世,并视经验世界、实际人生为“虚幻”。随之而来的则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种种极端的解脱之说。以色列“哲学的突破”以《旧约》为背景,通过“先知运动’’清晰塑造了上帝作为造物主的普遍观念。上帝不但创造了宇宙,还创造了人类。

内容概要

  《先秦诸子》按照《论六家要旨》的分类,选取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名家的公孙龙,阴阳家的邹衍,共“六家九子”,分别述其生平事迹、学术渊源、思想内容、学术地位及后世影响。 先秦诸子既“继往圣”又“开来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原创者。他们是春秋战国历史舞台上的主宰者,奏响了“轴心时代”的最强音。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秦汉以来,中华民族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而日久弥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先秦诸子为中华文明的进步与繁荣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一生的文化苦旅二、修身为己任三、教化与安人四、不朽丰碑第二章 儒家亚圣孟子一、孟子受教二、游历诸侯三、人性善论四、仁政学说五、捍卫儒学六、孟子的影响第三章 儒家别派荀子一、荀子生平二、天人关系三、人性恶论四、礼治思想五、“劝学”与“解蔽”六、荀子的影响第四章 平民的代言人墨子一、墨子生平二、渴望和平三、爱的世界四、贤人治国五、“尚同”主张六、节约思想七、逻辑与科技八、墨家的影响第五章 老子与自然之道一、老子与《老子》二、老子之“道”概说三、道生万物四、道是实体性的存在五、道是天地万物的最高准则六、道与政治及社会人生七、老子之道的两种发展方向第六章 庄子的新世界一、庄子与《庄子》二、黑暗的世界三、游戏人生四、无我之境五、庄子的启示第七章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一、悲剧的一生二、法治思想的传统三、韩非思想的理论基础四、强大的势五、隐微的术六、韩非论法七、韩非法治思想的地位与影响第八章 名家辩才公孙龙一、公孙龙与《公孙龙子》二、公孙龙之前的名家三、白马论四、坚白论五、指物论六、名实论七、通变论八、公孙龙学说的特色及思想意义第九章 阴阳五行家邹衍一、邹衍与稷下学宫二、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渊源三、五行相生的四时教令思想四、五德终始的历史哲学五、大九州的新地理学六、邹衍学说的影响后记

章节摘录

  孔子谦虚严谨的学习态度,使他很快成为远近闻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不但掌握了当时社会上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且对贵族礼仪、政治文化皆了然于胸。  孔子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少年时代的家庭教育,给孔子一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就在母亲去世不久,鲁国权臣季孙氏举行贵族宴会,孔子觉得自己是一个显赫世家的子弟,于是不请自到。孤身一人的孔子已经不再具有贵族身份,到了季孙氏家门口,被家臣阳虎阻拦在外面,不准进入。这件事情对孔子打击很大,从此,他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为了生活和荣誉而奋斗。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子罕》),他从小事做起,管理过牛羊和仓库,当过季孙氏的管家。后来,孔子的名声越来越大,官职也逐步得到提升。五十一岁时,孔子任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五十二岁任鲁国司空(管理工程建设的高级官员)。同年,他又被提升为鲁国大司寇,掌管鲁国的治安、审判和司法,这是孔子担任的最高级别的官职。孔子审理案件时,集思广益,充分征询陪审人员的意见,注重事实调查。孔子担任大司寇时的最高理想是希望鲁国没有诉讼。他担任大司寇期间,政绩卓著,鲁国的治安状况良好,社会稳定。  孔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曾作为鲁定公的主要助手和相礼官参加了齐鲁两国的“夹谷之会”。赴会之前,孔子对定公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史记·孔子世家》),敦请国君调动军队跟随外交使团出发,以防不测。会盟中,齐国以蛮夷乐舞助兴,企图制造混乱,劫持鲁君。但齐国的阴谋立即被孔子识破,他据理力争,迫使齐国承认自己失礼,撤下蛮夷乐舞。由于鲁国准备充分,齐国没能占到任何便宜。会盟以后,齐国归还了侵占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夹谷之会”是鲁国在齐强鲁弱背景下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充分显示了孔子的外交才能。此时,TL-~I]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孔子的政治才华引起了齐国统治者的恐慌。他们不希望鲁国因此而强大起来,于是,齐国到鲁国来实施反间计。此时,鲁国的实权已经转移到以季孙氏为首的新兴贵族手中。齐国以美女和良马贿赂季孙氏,让他说服国君疏远孔子,从此,腐朽的鲁国统治者不再重用孔子。孔子依靠国君治理国家的政治设想失去了实现的条件,于是他不得不带着学生到别的国家寻求新的政治舞台。  孔子到过的诸侯国有卫、陈、曹、宋、郑、蔡、楚等,除了在卫国和陈国受到很好的礼遇,在其他地方并未受到优待,可谓是处处碰壁。有的诸侯国君并不想真正重用孔子,只是想利用孔子的名声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已。周游列国期间,孔子遭遇了种种磨难:遭匡入围困;见卫君夫人南子被子路误解;在宋国险遇桓魅;在陈蔡陷入绝粮困境等等。但这些磨难并没有使孔子退缩,艰苦的环境往往更能磨炼人的意志,孔子仍然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斗志坦然处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宪问》)的孔子,经历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流亡生活,最终被鲁国执政官邀请回国。  周游列国不是单纯的政治出走,而是孔子为了寻求可以施展政治才华的舞台,不得已作出的抉择。同时,由于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在当时已经形成了很大规模,所以,他们所到名费,不收学费。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学生不论贵贱、贫富、年龄、地域,均可以进入孔子的课堂。“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这是前所未有的教育改革,是国有教育向私有教育的转变,是贵族教育向贫民教育的转变。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很独特,他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并注重“学”与“思”相结合。注重寓教于乐,据《论语·先进》篇记载,暮春时节,孔子带着弟子到鲁城郊外游玩,“浴乎沂,风乎舞雩”。在沂河游泳之后,又登上舞雩坛,吹着和煦的春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孔子让弟子自由地抒发见解,最后师徒们唱着歌一起回家,一幅和谐快乐教育的场景跃然纸上。司马迁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干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得意弟子中: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以德行著称;宰我、子贡擅长言语;冉有、子路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十游、子夏在儒家经典的传授方面功绩卓著。孔子培养的三干弟子在社会上起到了巨大影响,其中有名望的贤者达七十二人,他们是改良社会、治国安民的重要力量。  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孔子听说有人在鲁国西部打猎的时候,捕获了麒麟。麒麟是传说中象征吉祥仁和的动物,只有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才出现,此时天下大乱,却出现了麒麟,是极为反常的现象。孔子闻之此事,停下正在编订的鲁国史书《春秋》,心中感到十分郁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诸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