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叮咛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海涛 主编  页数:245  

内容概要

本书共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受人追捧的十部经典著作。从全新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作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阅读引导、采取全新的导读方式,旨在增强读者对经典文化深层意蕴的把握,提高国学修养。这些经历了千百年洗练的文化经典,不仅能带给我们文化的熏陶、思想的启发,还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为人生导航。  本书收录以下十部经典文化:《老子》、《论语》、《左转》、《孙子兵法》、《墨子》、《列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

作者简介

刘海涛,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从事文学欣赏、文学创作的教学与研究,主编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主讲的课程《文学写作》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其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文学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微型小说学研究》(三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文艺鉴赏概论》(主编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写作学新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小说的读与写》,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书籍目录

朴素中闪现智慧的灵光——《老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于人性心灵的问话——《论语》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叙事析理的典范——《左传》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划时代的思想理念——《墨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笃守虚静的人生——《列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永远的儒学经典——《孟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人性的生机与灵气的智慧——《庄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百家之家——《荀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法术势结合的智慧——《韩非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二、名著梗概 三、个性导读 四、名家点评 五、精彩篇章 六、经典名句 七、相关链接 八、思维拓展

章节摘录

  朴素中闪现智慧的灵光——《老子》导读  一、作者档案  朴素中闪现智慧的灵光  ——《老子》导读  马艾斯  老子(前571?——?),姓李,名耳,字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官镇)人,又称老聃。  《史记》中记载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掌管图书文献档案。现在关于老子的具体生卒年已不可考证,大多数史学家普遍认同老子与孔子同时期又年长于孔子的说法(高亨、吕振羽为代表),经推论其生年约为公元前571年。孔子曾向老子问学,老子和孔子这两位文化巨人的相会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据记载,鲁昭公二十六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争夺王位失败,尽携周室典册奔楚,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开始了“隐君子”的生涯。后老子过关西人于秦。据《水经注》卷十九记载,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有“大陵”,谓之“老子陵”,大概老子最终客死秦地。老子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老子著有《道德经》(亦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自然”,他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思想的提出是针对当时昏暗的社会统治,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一套关于政治和人生的哲学。他的哲学思想,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名著梗概  《老子》亦称《道德经》,共五千言,八十一章,主要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一章至三十七章;下篇为《德经》,三十八至八十一章。《老子》一书所涵盖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和深刻,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上篇《道经》主要围绕“道”而展开辩证的分析和论述,形成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老子第一次提出“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总根源。第二章 内容分为两部分。老子首先通过美与恶、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低等关系对比阐明万事万物的存在、“相互依存”以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然后提出他的“无为”的思想。第三章 接着从社会因素来论述他的“无为”思想,希望“使民无知无欲”达到无为而治。第四章 分别从“横”“纵”的角度谈“道”蕴藏的能量以及它的历史渊源。第五章 谈论“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阐述“清静无为”的思想。第六章 继续论述“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第七章 由“天道推论人道”,崇尚“圣人”。第八章 继续歌颂“圣人”的崇尚精神,即是歌颂“德”,还简述了“以柔克刚、不争无尤”的哲学思想。第九章 阐述了老子“物极必反、相互相承”的辩证思想,还涉及到老子对“社会、生活的消极态度”。第十章 从“形神合一、尚柔、净心、无为、守雌、弃智”六个原则阐述个人修养的功用。第十一章 以具体事例阐述“道”的辩证思想,即道是“有”和“无”的辩证统一,但更“强调虚(无)的作用”。第十二章 内容的思想倾向与第三章 一致,但在此章,老子从物欲、声色方面来证明自己的主张:“圣人为腹不为目”。第十三章 ,老子认为圣人具有“忍辱负重、无我利人”的崇高品格,因此他们能够担当社会重任。第十四章 从形状、感觉、功用三方面来讲述“道”的内涵和规律。第十五章 承接“道”的精深,歌颂老子心目中的悟道者、得道者,这部分内容也涉及到朴素的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第十六章 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致虚”、“守静”、“归根”、“复命”四个概念阐述了“常”的内涵;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阐明知常,的重要功用”。第十七章 罗列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君主,歌颂圣人君主,反映了老子的“乌托邦”政治理想。第十八章 从个人品德行为上充分阐述了老子的辩证统一思想,认为“人们失本性是国家混乱的原因”。第十九章 承接前章,批判虚伪的文明,呼吁自然天性。第二十章 主要叙述老子的“重道”思想,提到个人价值观不同的问题。第二十一章具体描述“道”的物质性,认为“道”是第一性,万物是第二性;初次涉及到“道”与“德”的关系。第二十二章也是论述老子的辩证思想。第二十三章强调“道”的原则,更强调“道”、“行”一致。第二十四、二十五章阐述老子“以退为进”的辩证思想,反映他的“无为”的政治理念。第二十六章主要反映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思想——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其中部分思想跟第十二章 的“清心寡欲”一致。第二十七章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道”的规律来“济世救物”,崇尚圣人。第二十八章描述老子寻求“治国安民”的圣人,体现他的处世哲学。第二十九章同样是宣扬老子的“无为”政治念。第三十、三十一章反映了老子的反战思想,他主张用“道”安治天下,反对依靠兵力称霸天下。第三十二章从虚、恒常、存在三方面来描述“道”的本质,认为“知止可以不殆”。第三十三章讲述了个人修养问题,推崇“圣人”。第三十四章从三个层次来辩证地论述“道”的巨大功能和本性。第三十五章承接上章歌颂“道”的伟大功能。第三十六章举例辩证地从现象到本质阐明“道”的“柔弱胜刚强”的原理。第三十七章广泛地阐述了“道”的二重性,涉及“清心寡欲”的思想。  下篇《德经》承接《道经》,针对常人这一层面,“谆谆诱导人们从现实生活开始,重善积德,修身养性,进而洞悉大道”。第三十八章主要阐述了“德”的基本内涵,区别“上德”和“下德”的界限。第三十九章阐述君王应具有“道”,即产生万物和支配万物的客观精神,为“德”的实现提供方法。第四十章从“道”的运动变化来阐述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第四十一章从“士”的三个层次来说明“道”的高深,体现现象与本质的认识论以及矛盾的普遍性。第四十二章先讲述万物的起源,即“道”,然后简述处事的原则——柔弱、退守。第四十三章进一步简述“守柔”、“无为”的思想,重点在于“守柔”。第四十四章从名、利、得失来阐述老子的“贵身重己,轻利”的思想。第四十五章从事物的正反面的关系来阐述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第四十六章以战时和太平时代的社会状况做对比,批判战争,并说明战争的根源,还提出了解决战争的方法。第四十七章认为圣人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等等,体现了老子的唯心主义思想,比较消极。第四十八章再次强调“无为”,在政治上,以“无为”追求“有为”。第四十九章阐述圣人博爱,爱护每一个人。第五十章从现象方面简述圣人善于保养身体。第五十一章“阐述万物形成、生长的过程”,讲述“道”是“德”的准备基础,“德”是“道”的最高境界。第五十二章讲述了万物的根源,要求人们“无欲无求”,还提到明哲保身的观点。第五十三章通过揭露社会上的矛盾现象,反映当时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社会政治状况。第五十四章阐述“德”在“修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等方面的功用。第五十五章以婴儿作喻,阐述“无知、无欲、无求、无为”的好处。第五十六章举例说明“道”的高深境界。第五十七、六十章举例阐述“无为”的思想,强调“无为”对治国的重要性。第五十八章从事物的正反面的互相转化来阐述老子的政治哲学和圣人的处世哲学。第五十九章提出治理国家的另一原则——“重积德”,揭示“无为”实际就是“无所不为”。第六十一章讲述国与国之间无论强弱都应该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第六十二章主要阐述“道”的可贵,并讲述可贵的缘由,呼吁大家尊重“道”。第六十三、六十四章主要阐述处事原则——“做大事应由小事开始”,强调“小”的重要,具有辩证统一色彩。第六十五、六十六章主要是劝诫统治者用愚民政策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带有消极思想。第六十七章从“慈”、“俭”、“不敢”三方面来讲述如何在政治、军事上应用“道”来达到目的。第六十八、六十九章主要讲述老子的战略战术,前者侧重讲述将帅的“德”;后者侧重讲述打仗时士兵应有的气派。第七十章记录了老子的自许和慨叹,抒发他不被理解的苦闷之情。第七十一章主要阐述圣人与常人在对待“知与不知”上的态度。第七十二章首先论述国家动乱的前兆,然后劝诫统治者对百姓要亲善,还提到圣人的崇高境界。第七十三章从三层意思来讲述天道自然规律以及柔弱不争原则,主张顺其自然。第七十四、七十五章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抨击高压政治、严刑峻法,继续提倡“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第七十六、七十八章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论述事物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的。第七十七章把“天道”和“人道”做对比,衬托“人道”的不公,体现老子的爱民。第七十九章体现老子的道德政治思想——以德化民。第八十章老子描述心中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无为”思想,带有复古、倒退的色彩,较消极。第八十一章,老子从真假、善恶、美丑这三个角度来阐述他的是非观,篇末指出圣人的治国之道:多给予、少索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智者的叮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