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朱瀛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朱瀛泉 著 页数:375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研究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上的多样化以及互为渗透的综合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个学科以前由少数主流学派统驭的局面。研究的内容和视野得到空前的拓展,并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一些传统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对全球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之影响的日益彰显,国际关系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把他们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称之为“世界政治”或“全球政治”,而不再满意于过去的“国际政治”。18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边沁当初创造的“intcrnational”这个词,反映的是他所处时代欧洲国家间政治的现实,即由建立在领土疆界上的民族国家之间关系构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今200多年后,还继续用原来对国际体系的认识框架来解读这个跨国性和全球性的世界,显然不相适应了,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这种认知的变化源于时代的变迁。全球化是一个恢宏和漫长的历史进程,但它的当代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昭示了全球性与国际关系研究这个学科的关联意义。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全球视域对于促进国际关系学科的知识进步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对于审视历史上国际关系的演变,还是认识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变化与趋势,都是如此。这也是本丛书题名为“全球视域下的国际关系”的初衷。
内容概要
《国际关系评论(6)》分为国际论坛、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国际史和地区研究、欧洲国际关系、美国对外关系、亚太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年度报告选载、国际关系史学与理论等辑,讨论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论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东亚国际关系,探析了中国对东盟的能源安全合作战略等内容。
书籍目录
《垒球视域下的国际关系》丛书总序国际论坛对“普林斯顿计划”最终战略报告的解读从“阿米蒂奇报告”看美日同盟新动向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当代主权概念及其内在统一性:一种综合主权观未雨绸缪——布热津斯基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思想研究全球化与全球正义的可能——一种基于规范理论视角的分析赫尔德的世界主义民主治理模式分析国际史和地区研究欧洲国际关系英国与欧安会“第三只篮子”的谈判美英法三边关系与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欧共体美国对外关系从“贸易而非援助”到“亚洲经济开发总统基金”的建立——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渐进转变美国约翰逊政府与世界无核区的建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1954-1965年美国对越决策中的作用亚太国际关系北洋政府时期的“国民外交”——以巴黎和会为个案的考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中东国际关系英国与“大外约旦计划”黎以冲突和以色列安全战略伊朗核问题与美俄关系伊朗核问题僵局是否可以被打破?——关于现状与走势的分析国际关系史学与理论论国际关系理论重构中的综合化趋势观念形态下的地缘政治学:一种理念与伦理的视角国家环境安全——概念的演进试析林克莱特的“世界主义伤害协议”——一种批判历史社会学视角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权力政治和关怀政治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重建国际关系的研究
章节摘录
一、后起的区域经济合作当今世界,地区主义思潮推动下的区域经济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到2005年,正式生效的区域贸易协议达到300多个,其中以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最为突出。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就显得滞后和缓慢。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才促发东亚各国通过区域合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的设想。同年12月,首届东盟和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吉隆坡举行,就东亚发展前景、亚欧会议及金融危机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998年,在第二次“10+3”会议上,韩国总统金大中提议建立由民间学者组成的“东亚展望小组”,研究东亚合作问题。该小组在2001年的首脑会议上提议签署“东亚自由贸易协定”,这次会议之后,由各国政府官员组成的东亚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了这个建议,并在2002年的首脑会议上提出了《东亚研究小组最终报告》,报告提出将东亚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中长期的课题进行研究。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在2001年中国与东盟“10+1”会议上,朱铬基总理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东盟各国领导人表示赞同,决定用10年的时间建成自由贸易区,同时商定了新世纪初双方重点合作的五大领域。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为了使双方尽早享受到自由贸易区的好处,在这个框架协议中还附有一个“早期收获计划”(Early Harvest Program)。所谓“早期收获计划”,就是指双方就某些容易达成一致的领域提前实现自由化的计划,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启动这一计划,其中中国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不迟于2006年将关税降为零;东盟四个新成员国不迟于20lO年减至零。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根据协议,2005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大约7 000类商品将逐步实现零关税。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开始实施,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阶段。
编辑推荐
《国际关系评论(6)》是朱瀛泉编写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