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方孝孺评传(上、下)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春南,赵映林 著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宋濂(1310—1381)是明太祖顾问、皇太子师、翰林院“首臣”、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文学理论研究及创作、明初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他对理学思想多所阐发,有独到见地;并极力用理学影响明太祖的思想和施政,颇著成效。他推进了宋元以来儒、释、道“三教归一”的趋势。他的很多思想在同时代人中是领先的。与刘基一样,其著作足以代表元明兴代之际整个社会思想学术水平和特征。以往有的著述涉及宋濂时,对他的思想、事功、诗文创作,似没有予以充分的肯定,甚至还有一些误解。本书力求对宋濂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对他一生经历、功业及思想渊源、特点、价值等,作了扼要介绍和深入剖析,是迄今为止有关宋濂的第一部评传体学术专著。
  方孝孺是明朝初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近6个世纪来,学术界对方孝孺的研究几呈空白。本书将传主的生平、事功和思想放入历史长河和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纵横联系、以纵为主的全面考察,探颐索微,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使宏观综论与具体剖析榫卯相扣,在此基础上作了客观阐释和评析,展示传主的思想风貌,揭示其思想真谛,探求其思想的文化底蕴。不仅厘定了方教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时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在那个风云变幻的特定历史时代悲剧的出现。

作者简介

王春南,1941年4月生,江苏丹阳人。1964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1967年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元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新华日报社、人民日报社编辑。现为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审、《民国春秋》杂志副主编。著有《书圣王羲之》、《书法家成功之路》、《中华民国文化史》(合撰)、《中国百年风云录》(合撰)等。其中《中国百年风云录》1994年获中国图书金钥匙奖三等奖,1995年获首届中国青年优秀图书提名奖。发表《抗战时期中国的留学教育》等论文50余篇。 赵映林,1946年生,湖南邵东人。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现为江苏省工运研究所科研处主任、副研究员,全国工会学研究会理事。著书多部,近年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威慑万民之法——法家与法制建设》、《旷世鬃王——古耕虞大传》。发表论文、文化史、人物传记作品120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宋濂评传
 第一章 元明兴代与艰难成才
  一 元末社会及其对宋濂的影响
  二 明初社会及其对宋濂的影响
  三 清贫的耕读之家
  四 转益多师
  五 力学砥砺
 第二章 归隐与入仕
  一 不仕于元
  二 应朱元璋之召
 第三章 教学生涯与教育主张
  一 讲经授徒
  二 对方孝孺的影响
 第四章 太子师 帝师
  一 忠心辅导太子
  二 向朱元璋讲授帝王之学
 第五章 开国文臣之首
  一 起草文告
  二 主修《元史》
  三 编修几部重要典册
  四 参预制订礼乐、典章制度
  五 撰作名公巨卿墓铭
 第六章 宠遇与劫难
  一 明太祖表彰的忠臣、贤士
  二 致仕返乡和明哲保身
  三 谪贬和自杀
  四 从宋濂的大起大落看明太祖的士人政策
 第七章 一代文章大家
  一 文章之道
  二 记叙文、传记文成就
  三 诗歌成就
  四 与八股文、台阁体的关系
 第八章 重民本、主仁政的政治思想
 第九章 公正选士、贤人治国的人才观
 第十章 以程朱为宗、融会诸家的理学思想
 第十一章 以儒为本、合一三教的宗教思想
 第十二章 书画鉴识与书画思想
 结语
方孝儒评传
 第一章 方孝孺的时代
 第二章 方孝孺的家世与生平
 第三章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方孝孺的法思想
 第五章 方孝孺的经济思想
 第六章 方孝孺的理学思想
 第七章 方孝孺的文学主张、成就与风格
 结语  
  方孝孺思想综述
 附录  
  宋濂年表
  方孝孺年表
 索引  
  重要文献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重要人名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重德育教育。宋濂说:“夫教授之职,以经术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事,而纠正不如规者。”负责教育行政的官员,其首要职责是以儒家思想及伦理道德教导学生,时时督责考核,使他们的思想行为符合儒家的规范,纠正不合规范者。宋濂强调儒家的思想行为规范,强调分清善与恶、是与非的界限。在德育教育中,突出“忠义”思想的教育,强调“尽瘁报国”,“以忠贞佐国家”,忠于国家,为国效力。这实际上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的学生中出现方孝孺这样的舍生取义、威武不屈的忠义之士,绝非偶然,这是他强调“忠义”教育的结果。至于楼琏,虽然为朱棣起草了登极诏,但事后羞而自杀,说明良心没有泯灭,在他身上仍可看出宋濂“忠义”教育的效果。 (三)提倡启发式教育。宋濂说,给弟子讲授儒家经典时,要“启之,迪之,优之,柔之,餍之,饫之,使心与理相涵,事与心弗悖,庶几材成而器良矣”。这个方法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容求索、深人体味、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这是一种较为高明的教学方法,能启发学生变死板的学习为灵活的学习,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宋濂从老师那里继承过来的,他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并且有所发展。 (四)主张因材施教。宋濂说:“教道所施,贵在变通。譬之木也,视大小而加斤锯焉;铁也,察锸钝而施陶熔焉。一概而视之,过矣。……”就像木材、铁器,要根据其大小、材质进行加工,不可“一概而视之”。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根据“材之清浊、学之浅深”,即不同禀赋、资质、基础等进行教育,讲得过深或过浅,要求过严或过宽,都是不行的。宋濂注重研究教育对象,了解教育对象,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 宋濂的教学思想,确有很多可取之处。 宋濂的众多学生中,卓异之士有:浙江宁海人方孝孺(1357—1402),建文朝任翰林侍讲学士、文学博士,因拒绝为朱棣起草登极之诏,被诛十族。金华人楼琏,建文时以文学举人翰林,曾屈从朱棣淫威,为其草登极诏,事后羞愧,自经而亡。还有浦江人郑楷,以及郭溶、郑斡、王绅(王神之子)等。 晚年对官场生涯感到厌倦的宋濂,对早年教书经历不时流露出眷恋之情。他想回到故乡的青山绿水间,重操教师旧业。他说: ……顾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思欲如许公家居讲授而弗之遂。其于伯时之去,宁不歆艳于中乎?……

编辑推荐

《宋濂 方孝孺评传(套装共2册)》不仅厘定了方孝孺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时生动具体地叙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特定历史时代的悲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宋濂方孝孺评传(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此书集大家之评论,学习了。值得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