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贾征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潘季驯(1521-1595)是16世纪中国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他一生中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27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认真汲取前人认识黄河、治理黄河的积极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治黄”理论和
“堤防修守”的完备措施,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我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本书是作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关于潘季驯的综合性评传。
全书共分12章,分别从生平概略、治河的历史背景、前期治河活动和后期治河活动、交友和著述、工程技术思想、工程管理思想、哲学思想、科学思维及历史地位诸方面对潘季驯的一生作了评述。
作者简介
贾征,祖籍甘肃泾川,1955年8月生。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中国水利思想史和应用社会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发表有关论文30多篇,与人合著编写专著数种。此书是作者独立撰写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序
第一章 太湖之子
一、乡情和家世
二、青少年时期
第二章 从政简史
一、在江西试政
二、巡按广东,屡建奇功
(一)“慎选民牧”的用人思想
(二)惩贪除恶的清官形象
(三)积极推行“一条鞭法”改革
三、从顺天督学到大理寺少卿
四、巡抚江西,大力推行新政
(一)“平宁州盗”
(二)疏通钱法
(三)整顿驿站制度,推行役制改革
(四)发廪捐资,领导治水
五、从南京兵部到刑部尚书
第三章 治河背景
一、黄、淮、运河合流的自然历史和明代治河政策的嬗变
二、大运河在明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一)大运河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与政治中
心分离的必然产物
(二)运河交通是封建社会特定生产力水平的必然产物
(三)大运河是明代封建王朝赖以维持的生命线
三、治河活动与封建国家的政治职能
(一)从张居正对河漕工作的关心,看水利事业对
于明代国家政府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从张居正对潘季驯的支持,看政治因素对于
水利事业的巨大影响
第四章 艰苦探索的前期治河活动
一、初试锋芒的第一次治河活动(嘉靖四十四年~
嘉靖四十五年)
(一)此次治河的历史背景
(二)此次治河活动的经过
(三)对此次治河活动的评价
二、独当一面的第二次治河活动(隆庆四年~隆庆六年)
(一)此次治河的历史背景
(二)本次治河活动的经过
第五章 走向成熟的中期治河活动
一、此次治河的历史背景
(一)“治黄保运”的新思路开始受到朝野的普遍认同
(二)河、漕矛盾的激化,已达不可调和的地步
二、本次治河活动始末
(一)复杂的河道形势
(二)宏伟的治河方略
(三)栉风沐雨,躬亲督率“两河”工程
(四)功成名就,治河英名传天下
第六章 老骥伏枥的后期治河活动
一、此次治河的历史背景
二、此次治河的详细经过
(一)以修守河防为第一要务
(二)为治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七章 交友和著述
一、交友述要
二、著述叙要
(一)治河专著
(二)其它专著
第八章 工程技术思想
一、束水攻沙理论的创立者
(一)把治沙提到治黄方略的高度
(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
(三)蓄淮刷黄,以清释浑
(四)利用泥沙,淤滩固堤
二、以堤治河的大师
(一)精心组织堤防系统的建设
(二)全面总结河工技术
第九章 工程管理思想
一、对治河工程设施的管理:建立合理完善的堤防
修守制度
(一)铺夫制度
(二)堤防每岁加固制度
(三)“四防二守”制度
(四)岁办待料制度
(五)防汛报警制度
二、对劳动过程的管理:建立系统有效的施工管理制度
(一)“议支放”,论施工活动中的经费管理制度
(二)“议分督”,论治河活动中的分工管理制度
(三)“议责成”,论专业施工单位活动与地方政
府工作相配合的责任管理制度
(四)“议激劝”,论施工管理活动中的劳动奖惩制度
(五)“议优恤各工夫役”,论对普通民夫的劳动奖励制度
(六)“议蠲免”,论对河工役夫的劳动保障制度
(七)“议改折”,论河工投资制度的改革
(八)“议息浮言”,论施工活动中的舆论管制
三、加强运河水源管理:建立严格的闸坝启闭制度
(一)认真研究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制定合理有效
的水源管理制度
(二)严格依法治运,强化闸坝管理制度
第十章 科学思维方法
一、实地勘验与历史考察相结合的实证调查方法
(一)笃信“勘验”的实践家风格
(二)重视历史经验的理论家素养
二、博采众议与逻辑论辩相结合的逻辑思维方法
(一)博采众议,“贵在广忠”
(二)勇于辩惑,善于推理
三、整体思考、统筹兼顾的系统思维方法
(一)对“上游”与“下游”关系的深刻认识
(二)对“创筑”与“修守”关系的正确处理
(三)对“运道”与“民生”关系的统筹兼顾
(四)普遍联系、系统运行的有机自然图景
第十一章 基本哲学倾向
一、以人力为本、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
(一)对“天”、“神”观念的基本看法
(二)藐视鬼神、巧借鬼神的无神论思想
二、追求“顺治”、锐意创新的辩证观点
(一)主张借用自然力,反对靠人力硬拼的“顺治”思想
(二)以“防”为“导”,辩证施治的堤防思想
三、“劳心”与“劳力”相结合的人本思想
(一)在治河活动中对人的作用的规定
(二)在用人上提倡重用内行,主张以实践经验
作为考核和提升河官的基本标准
(三)大胆提出“劳心”与“劳力”相结合的观点,
触及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四、潘季驯哲学思想形成的文化氛围
第十二章 不朽的历史地位
一、一反干余年来的治河原则
(一)远古时代“壅防百川”与“疏川导滞”的争论
(二)两汉时期以“贾让三策”为核心的治河方略
大辩论
(三)北宋时期的“回河之争”
(四)明代的“分流”与“合流”之争
二、为近代中外水利专家所瞩目
三、在当代治河实践中的特殊历史价值
附录 《明史潘季驯传》
潘季驯年表
参考书目
索引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贾琮了解实情后,马上移书告示,请境内百姓各安其业,同时召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为非作歹的首恶分子,精选民众信赖的清官良吏试守诸郡县。结果不到一年,社会荡定,百姓以安,贾琮本人也名声大震。潘季驯引述这个例子,大约是深深体会到自己目前所处的环境同当年贾琮的处境差不多,因此贾琮处理局势的办法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使他深刻认识到造成广东各地人民纷纷反叛、上山为盗的深刻原因,就是由于官府的赋敛太重所致。那么这种局面是由谁造成的呢?潘季驯把它归咎为地方政府中的各种贪官污吏。他举例说:“臣昨睹今岁考察邸报,广东所去府佐与州县正官共三十八人,较之它省独多大半,其何故哉?盖由岭南之地,土产累多珍奇,载之出境,其利百倍。人情于此已为易动,而处此者又多日暮途穷之人,宁能责其廉乎?且去京万里,纵使盗跖为之郡守,涛机、饕餮为之县令,民日百千辈嘲而聚谤之,朝廷之上末之知也。不得已而诉之上司,上司不知,偶从而抑之.则死且无告矣。欲走京称冤,而费以百计,富者难之,而况于贫乎?此官之易以肆,民之日以戚,相率而趋以盗也。”这里讲得就很清楚了,广东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府州县官走上贪官污吏的道路,一是私利使然,既然可以获利百倍,当然也就利令智昏,铤而走险了;二是“天高皇帝远”,既然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关,自然也就肆无忌惮,胆大妄为了。最后.倒霉的只有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告状无门,诉冤无路,忍无可忍,只有相率为盗一条路可走。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潘季驯评传》荣获我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