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评传(上、下)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立文  

内容概要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思想成为中国元以后官方意识形态,并成为朝鲜李朝和日本江户时期的官学。本套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以理气为核心范畴而展开经济、政治、哲学、自然科学、形神、动静、知行、心性、教育以及美学、伦理学、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分析其内在的思想逻辑结构,诠释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之所在,肯定其在中国思想史和朝鲜、日本思想史上的地位。本套书凝聚了作者35年来研究朱熹思想的心血和成果,是目前国内论述朱熹思想最全面的著作。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自序
第一章 由禅返儒集成理学
 一、求学参禅为官
 二、集理学之大成
 三、名列伪学逆党
 四、著作年代考释
第二章 理气道器分殊流行
 一、哲学逻辑结构
 二、形上学之追究
 三、理气道器体用
 四、气器阴阳功能
 五、理一分殊圆融
第三章 字宙天文气象自然
 一、宇宙结构演化
 二、天体运行历法
 三、气象阴阳潮汐
 四、实理实学实验
第四章 形神魂魄鬼神屈伸
 一、形体神知阴阳
 二、灵魂体魄关系
 三、鬼神实然之理
第五章 象数义理变易交易
 一、象数义理兼综
 二、变易交易会通
 三、河洛奇偶生克
第六章 一二动静变化中庸
 一、一而二二而
 二、动静对待融合
 三、渐化顿变新生
 四、中庸无过不及
第七章 格致心思持敬知行
 一、格致体验天理
 二、积累豁然贯通
 三、知觉心思虑意
 四、主体持敬去欲
 五、知行先后互发
第八章 心性情才天地气质
 一、人性物性异同
 二、天地气质之性
 三、心性道心人心
 四、性情才统于心
第九章 美善文道诗理自然
 一、善信美大圣神
 二、文道合一要旨
 三、诗理不离诗教
 四、平淡自然规模
第十章 重农开源井田货币
 一、贫富获取合道
 二、民生之本在农
 三、薄取俭奢适中
 四、赋税节用赈济
 五、务本节用足国之道
 六、货币流通轻重
 七、井田以正经界
第十一章 天理君权德刑人材
 一、号令刑罚相辅
 二、天理君权理念
 三、集权分权关系
 四、为政德刑相兼
 五、任贤使能治国
第十二章 理欲义利三纲五常
 一、天理人欲关系
 二、义利道德价值
 三、三纲五常名教
第十三章 心术王霸元会道统
 一、帝之心为大本
 二、王道霸道之治
 三、元会运世循环
 四、继往圣之道统
第十四章 经史次第春秋正统
 一、史学对象范围
 二、取舍评价标准
 三、先经后史次第
 四、明正统法《春秋》
 五、效法与不可法
第十五章 人伦教育小学大学
 一、明人伦的目标
 二、小学大学教育
 三、教学方法探索
 四、精思涵泳体察
第十六章 朝日官学独尊朱子
 一、立万世之规范
 二、官方意识形态
 三、朝鲜日本官学
索引
重要人名索引
重要文献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朱熹在讲具体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时,并不违背常识,而与事实相符合。譬如他把格物比喻吃果子。先去掉皮壳,然后食其肉,又把中间的核子都咬破始得。若不咬破核子,里面的滋味就感觉不到,就是未穷极其至。“格物,谓事物之理各极其至,穷到尽头,若是里面核子未破,便是未极其至也。”吃果子的过程就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格物过程;去皮破核而尝滋味,也是主客体与内外相合,而获得对果子体认的过程。但他否定训“格物”为“接物”。他在“训格物以‘接物’,则于究极之功有所未明”下自注云:“人莫不与物接,但或徒接而不求其理,或粗求而不究其极,是以虽与物接,而不能知其理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也。今日一与物接,而理无不穷,则亦太轻易矣。”他之所以否定训“格”为“接”,这不仅因为考证其他书无此训,而主要的是人徒接不求真理,或者粗求不究极至,不能获得理的所以然与其所当然的缘故。这种“接”物之说是出于佛道的闻声悟道,见色明心的观念。如果格物拘泥于一草一木的话,那么,就像散兵游勇一样,到处乱跑,而得不到真正的成果。他比喻说:“徒欲泛然以观万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

编辑推荐

《朱熹评传(套装上下册)》由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朱熹评传(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把彼此彼此彼此不彼此不彼此彼此彼此彼此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