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评传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永革  

内容概要

法藏(643-712)专宗华严,是唐代阐释华严经义学与建构华严教义学的一代学僧。他基于“经论互补”的佛学立场,依据作为印度佛教“经王”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以晋译六十华严为对象,畅演华严经义学,最终完整地建构了博综诸家的华严教义学体系,充分展示其中国化佛教体系建构的自觉意识,成为晋代以降的“格义佛教”类型转向“证义佛教”类型的重要人物,完成了中国化佛教最具理论色彩的华严教义学体系,并因此而被后世推尊为“华严三祖”。法藏一生所着力建构的华严教义学理论,如别教一乘、如来藏缘起、法界统观、五教判、六相圆融、十玄无碍、行位果德论等学说,无不成为后世华严宗义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不仅奠立了中国华严宗的义理.架构,影响了天台宗、唯识宗、禅宗,而且影响远及日本与鲜,推动了朝鲜和日本华严宗的创立与发展,成为东亚华严学的主流学说。法藏在佛教史上最显著的历史贡献,即在于此。

作者简介

  陈永革1966年10月生,浙江永康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从赖永海教授,专攻中国佛教思想,兼及区域思想文化史研究。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著作有《晚明佛学的复兴与困境》(2001)、《佛教弘化的现代转型:民国浙江佛教研究》(2003)、《人间潮音:太虚大师传》(2003)、《需学名臣:刘宗周传》(2005)、《陈亮研究:水康学派与浙江精神》(联合主编,2005)等。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从“华严和尚”到“华严宗主”
 一、师承智俨
 二、译经大德
 三、畅演华严
 四、主要撰著
 五、“华严宗主”
第二章 隋唐之际的华严经义学及其信仰
 一、《华严》弘传略史
 二、华严经义的论释与讲解
 三、隋唐之际的华严经义学
 四、《华严经》信仰的确立及其影响
第三章 法藏的华严经义学
 一、华严五分结构说
 二、华严经教十义
 三、宗趣与教体论
 ……
第四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一:判教体系
第五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二:心识与种性
第六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三:如来藏幽缘起与法界缘起
第七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四:法界统观
第八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五:性起与缘起
第九章 法藏华严教义学之六:华严观门
第十章 法藶华严教义学之七:行位果德论
第十一章 法藏的华严宗义学及其效应
第十二章 结语:法藏思想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附录
索引

章节摘录

真理遍余一切,事中同理,一切法中全摄一理。同时,一切又在一中,理既不改性,而全是事。一事摄理,无不皆尽。理在一事中,以理无际限,随一事处皆全摄理。理事同时自在而无障无碍,不动一方而能遍十方。法藏认为:“既一切法悉为教体,皆互相收圆融无碍,方是此经教之体性。”至于相是义,一即一切,故教事全是真理,真理即为一切事。一切即一,反上应知。所以,《华严经》云:“一即多,多即一,义味寂灭悉平等。”主张全理之事与全事之理,非一非异。由非一门而得相在,由非异门而得相是。据此,一句即是一切句而无穷尽,一切句全摄于一句,如是自在无碍,以为教体。第八“帝网重重门”,指一句内即具一切句,此一中一切复一即一切。如是重重具,不可穷尽,总是一句,唯普眼所知,非是心识思量境界。如是重重,如因陀罗网,这就是《华严经》的“圆宗教体”。第九“海印炳现门”,亦有二义:一约果位,一切前差别无尽教法,皆是如来海印定中同时炳然圆明显现,设所化机,亦同缘起在此中现。是故唯以海印三昧为华严大经的教体。二约因位,普贤等诸大菩萨方得此定,同前业用,亦无差别,十信心满,处普贤位中,即得海印三昧。第十“主伴圆备门”,华严教法为普法,而非别法,法藏称:“教不孤起,必主伴随生。”此眷属经有其二义:一为同类眷属,二为异类眷属。同类眷属,是指十住十方各有十刹尘数菩萨来证,同名法慧。异类眷属,是指随一方一界为一类机说一会法。法藏认为,主经必十方尘道同时同说,伴经则随方各别。因此,每一主经各有尘数眷属,这就是所谓“本末相资,主伴圆备”,并成为华严圆宗教体论的总体原则。

编辑推荐

《法藏评传(典藏版)(套装上下册)》编辑推荐:荣获我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国家重点图书连题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法藏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