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永祥
内容概要
《董仲舒评传》评传从董仲舒所处时代入手,以当时社会矛盾和任务、自然科学状况、秦汉学术思想沿革为依托,简述了董仲舒治经著述、出仕践儒、建构封建理论大厦的一生,重点评述了其改铸的新儒学体系:自然神论的宇宙观,“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变而有常”的天道观,辨物理、发天意的认识论,“待教而善”的人性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思想,应天改制和应人制礼的进化历史观,取法于天的王道论,独尊儒学的大一统论,继乱世必须“更化”的改革思想,从而明确了董仲舒在中国历史和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董仲舒评传》突破了以往把董仲舒看作一个反动思想家的框框,重新树立了一个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勇于改革、治国的进步思想家的形象。
作者简介
王永祥,1937年生于河北束鹿。现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1987年被授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称号1992年被国务院评为对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著有《中国古代同一思想史》、《毛泽东社会历史观研究》(著)、《谈谈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几个经济规律》(合著)等书以及学术论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
一、西汉前期的社会矛盾
二、西汉前期的自然科学
三、西汉前期的儒法道之争与历史的选择
第二章 建构封建理论大厦的一生
一、生卒与故里
二、生平事业
三、著作简况
第三章 自然神论的宇宙观
一、“天”为元本的宇宙论
二、“天”的构成和宇宙图式
三、封建伦常化的“天”
四、自然神论之“天
第四章 神秘的“天人感应”目的论
一、自然神论的目的论
二、神秘的“天人感应”论
三、“天人感应”目的论的社会意义
第五章 “万世亡弊”和“变而有常”的天道论
一、“万世亡弊”的一般之道与可变的具体之道
二、“变而有常”的天道思想
三、“合”“偶”形态的对立统一思想
第六章 辨物理、发天意的认识论
一、辨物理、发天意的名论
二、审得失、著是非的辞指论
三、“无类类比”和“循名得理”的认识方法
第七章 待教而善的人性论
一、性待王教而为善
二、“性三品”说的开山祖
三、较析与评价
第八章 “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
一、确立封建人伦关系的“三纲”
二、作为封建道德原则的“五常”
三、重义理、轻功利的义利论
第九章 应天改制和应人制礼的进化历史观
一、新王必应天改制、应人制礼——“三统”、“三道”的进化历史观
二、承认汤武“革命”的天命靡常论——封建社会的自行调节机制
第十章 取法于天的王道论
一、王道取法于天
二、王道以教化为大务、刑罚为辅
三、治国以积贤为道
第十一章 继乱世必须“更化”的治国思想
一、汉继秦必须“更化”才可善治
二、政治上的“大一统”与思想上的“独尊儒术”
三、其他诸种具体改革方策
第十二章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一、关于董仲舒历史地位的总评价
二、董仲舒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
附录
董仲舒年谱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其他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汉初本来崇尚黄老,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何以至武帝时突然改换了门庭,转而“独尊儒术”呢?还是在这一节开头所说的那句话:历史选择的结果。当然,这个选择实际上是双向的:一方面,儒学自身有一个在用世过程中不断变化以适应封建统治者需要的过程,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也有一个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和选择适合的意识形态的过程。当这个双向选择交会之时,便出现了“独尊儒术”这一选择的结果。董仲舒的儒学恰好出现于汉武帝时代,正是这个双向选择的交会之期。春秋战国时代,列国群雄并起,学术界也百家殊方,其影响较大者不外儒、法、道、墨和阴阳几家。历史自先秦经秦进入西汉前期,在学术上一尊于法家,二崇尚黄老(道),而儒家却受到冷落。如从先秦算起,可以说儒家几经磨难,先厄于墨,次厄于法,再厄于黄老,其中最恶者为秦时所遭“焚”、“坑”之祸,当时儒家六艺岌遭灭绝。不过,所受磨难越多,适应能力也就越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后来之所以出现儒术独尊的局面,也正是它在逆境中不断改变自己、丰富自己,加强自己的结果。从孔子创立儒学时起,即提出了以仁德为中心的民本观,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德化民。因此,他虽曾以大贤而被任为鲁国司寇,但其政治主张在当时诸侯割据的条件下很难实行,最后只好去周游列国,并落得个“累累若丧家之狗”,以悲呼“吾道穷矣”而终。后来孟子在杨、墨盛行之世,继承和光大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编辑推荐
《董仲舒评传》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