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斌栋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前言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城市化水平大幅度上升;社会福利保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思想解放和体制变革使社会更加民主、开放。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蜕变为一个以信息科学为引导的工业化国家。这一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为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专业人士的不懈努力使城市这一物质载体基本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产业和人口转移的要求。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人口的大规模转移,使我国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发展轨迹、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30年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节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所取得的成就和国家的成长,也应该理智地认识“摸着石头过河”所包含的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和对未来的谨慎态度。也许是我们对“快速发展”的准备不充分、对“快速发展”应对策略的不完备,所以,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又面临新的困境:发展需求与生态压力、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冲突;城市快速扩张与城市运行效率下降的问题……。就城市建设而言,如何实现由“城市制作”向“城市创造”的提升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新挑战,回应这样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新的发展时期从多层面、多视角去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学术研究和理论突破,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学术体系,指导中国城市的健康、协调发展。

内容概要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从上海存在的城市交通问题出发,分析了传统的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政策对于缓解交通拥堵的效用,并从上海自身实际、世界大都市的交通发展经验和国内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比较三个方面,阐述空间结构优化对于疏解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必要性。在理论研究和国内外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上海为例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和计量分析,检验城市空间结构对于城市交通的作用机制,重点从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和就业-居住均衡的角度探讨了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总结挖掘相关规律。最终提出我国特大城市交通疏解的空间模式、战略取向以及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策略。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主要供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和城市交通领域的科研、教学和规划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供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机构和城市发展决策人员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目的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 研究内容与章节结构1.2.2 研究方法2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与空间政策的现实必要性2.1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2 上海城市交通的供需矛盾分析2.2.1 交通问题现状的供需矛盾分析2.2.2 未来交通问题的供需矛盾分析2.2.3 结论:传统供需维度难于解决交通问题2.3 空间政策对于解决上海城市交通问题的现实必要性2.3.1 人口分布的单中心格局2.3.2 城市空间形态的蔓延式发展2.3.3 城镇体系结构的非均衡阻碍人口扩散2.3.4 郊区交通设施配套滞后于产业布局3 世界六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规律与启示3.1 世界六大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3.1.1 伦敦3.1.2 巴黎3.1.3 纽约3.1.4 东京3.1.5 新加坡3.1.6 中国香港3.2 世界大城市交通策略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3.2.1 世界大城市交通策略的规律总结3.2.2 对我国大城市交通战略的启示与建议4 国内特大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比较与启示4.1 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政策分析4.1.1 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1.2 北京城市交通的供需维度分析4.1.3 北京城市交通的政策维度分析4.1.4 北京城市交通的空间维度分析4.2 广州城市交通现状及政策分析4.2.1 广州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2.2 广州城市交通的供需维度分析4.2.3 广州城市交通的政策维度分析4.2.4 广州城市交通的空间维度分析4.3 国内大城市交通发展政策比较与启示4.3.1 京、沪、穗城市交通现状问题与比较4.3.2 京、沪、穗城市交通政策分析与比较4.3.3 对我国特大城市交通战略走向的政策建议5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5.1 国内外研究概述5.1.1 国外研究概述5.1.2 国内研究概述5.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及对交通结构的影响5.2.1 集中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对交通结构的影响5.2.2 分散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对交通结构的影响5.2.3 折中型城市空间规划理论与交通结构5.2.4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引导交通结构发展5.3 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单中心与多中心的视角5.3.1 单中心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影响研究的进展5.3.2 单中心与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影响的研究评价与启示5.4 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拥堵的影响:就业一居住均衡的视角5.4.1 就业一居住均衡理论5.4.2 就业一居住均衡对城市交通拥堵影响的争论5.5 城市交通结构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5.5.1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对空间结构的影响5.5.2 城市路网系统对空间结构的影响5.5.3 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对空间结构的影响5.5.4 城市交通可达性对空间结构的影响5.6 小结6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历史演化与互动6.1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6.1.1 开埠前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843年以前)6.1.2 开埠后至民国初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843-1912年)6.1.3 民国时期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912-1949年)6.1.4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9491978年)6.1.5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城市空间结构(1978年以后)6.2 上海市城市交通结构的历史演化6.2.1 上海市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演化6.2 一上海市城市路网结构的演化6.2.3 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演化6.3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历史演化路径与相互作用6.3.1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路径6.3.2 上海市城市交通出行方式的演化路径6.3.3 上海市城市路网结构的历史演化路径6.3.4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7 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的演变与互动7.1 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7.1.1 城市规模演变7.1.2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7.1.3 城市功能布局的演变7.1.4 城市开发强度的演变7.2 1980年代以来上海市城市交通结构的演变7.2.1 交通供给系统的演变7.2.2 出行特征变化7.3 198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演变的互动7.3.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对于交通结构演变的影响7.3.2 交通结构演变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8 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交通结构的计量检验与实证研究8.1 中国大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8.1.1 城市交通出行的影响因素综述8.1.2 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定量化研究8.1.3 计量模型的分析与解释8.1.4 结论与启示8.2 上海市就业一居住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8.2.1 上海市就业与居住均衡的实证分析及对交通的影响8.2.2 结论与启示8.3 上海市普陀区就业一居住均衡与交通出行的调查分析8.3.1 问卷设计思路和抽样调查基本情况8.3.2 问卷统计结果8.3.3 通勤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8.3.4 启示与建议9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与战略取向9.1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探索9.1.1 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评述9.1.2 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构建9.2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取向9.2.1 优化空间结构,构建多中心空间模式。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9.2.2 各中心地区应最大程度地实现就业与居住的空间配置均衡9.2.3 承担多中心职能的新城定位9.2.4 轨道交通是疏解中心城交通的关键9.2.5 严格控制中心城增长,实现新城建设和中心城疏解联动发展9.3 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策略9.3.1 推动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政策设计一体化9.3.2 构建上海市域与中心城内部两层次的多中心体系9.3.3 增强多中心地区的就业与居住均衡9.3.4 新城定位和规模9.3.5 检讨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政策,超前建设新城与中心城之间的轨道交通9.3.6 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市域范围内的土地开发9.3.7 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新城开发的资金平衡9.3.8 调控中心城的增长,为新城发展创造条件参考文献专业术语中英对照索引附录:上海市通勤交通调查问卷

章节摘录

  2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与空间政策的现实必要性  2.1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上海市交通拥堵状况严重,主要呈现为两大特征:在空间上,交通拥堵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尤其是外环以内的浦西地区;而在时间上主要集中于早晚的通勤高峰时段。  据2005年上海市第三次综合交通调查显示,中心城平均行程车速降低。中心城道路交通拥挤点主要集中于中心区大部分主干道、高架和外围区放射性干道上,南北高架高峰时段每小时车速只有43 km。在“三纵三横”交通走廊相交的区域,拥堵更为严重,早高峰拥挤方向行程车速低于18 km/h。而中心区道路平均行程车速为14-16 km/h(浦西)和20-22 km/h(浦东)。同时,交通高峰时段呈现延长的趋势,早高峰集中在1 h内,而晚高峰集中在2 h内;公共交通平均出行时耗增加,平均出行时间为58 min,距离8.4 km;全市人员平均出行距离延长,由1995年的4.5 km/次延长到2004年的6.9 km/次;中心城通勤平均出行时耗增加,为33.5 min(上班)和31.0 rain(上学)。  可见,当前上海市交通系统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交通问题日渐突出,急需解决。由于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由于道路供给量不足、交通需求增长迅猛所导致的供需矛盾的存在,也有由于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导致的空间层面的矛盾的存在。因而交通问题解决不仅需要有短期内缓解交通拥堵的针对性策略,更需要有保持城市交通畅通的远景规划。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