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南京大学 作者:莫砺锋//武国权|主编:周宪//程爱民 页数:167
Tag标签:无
前言
古代中国不仅是人类的文明摇篮之一,也是人类的精神摇篮之一。 按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明出现之后,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些文明中出现了一些大思想家,对人类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脱或超越的目标与途径。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奥义书》和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诗人荷马、悲剧家修昔底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创立了人们至今赖以为精神基础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们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为坐标,再用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间的孔子恰恰是中国文明进入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处在中间点和转折点上:中国文明出现到孔子,孔子到我们现今的时代,前后备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国有思想但没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国古代思想家层出不穷,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孔子开创的“温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则,影响了中国的阐释传统,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遗产,不断地理解、发展古人的思想,从中获得思考和应对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资源,这也是我们今天为读者奉献这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的缘由。 纵观悠久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思想家们贡献出的成果具有极高的造诣与价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很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可谓日久弥新,极具生命力。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博大宏深的汉唐经学、简易幽远的魏晋玄学、尽心知性的宋明理学是思想学术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禅悦、道教的神仙修养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经世济民的政治、经济理想,巧夺天工的科技、工艺之道,风雅传神、丹青不老的文学艺术……都蕴蓄着丰富的思想。中国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辩论,水火不容,一方面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一方面开宗立派,门户林立,一方面互相启发,入室操戈。儒、释、道三教可以论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总之,中国的思想成就丰富多彩,贯穿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刚健中和等精神传统,在继承、阐释中变化演进,一代有一代之胜,表现出综合创新的特色。 不过,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没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学家之类的称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贤人、哲人、智者、诸子、大师等等,这些词汇恰恰概括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们的社会身份往往是教师或学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与智慧。当然,从更广泛的范围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文明领域内皆有贡献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言论、著作或被后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以“三不朽”作为追求超越的途径,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说,为人类社会立下的大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学说等都是不朽的历史遗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家的内涵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或宗教先知,我们在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时,也本着这样的标准选择传主。 众所周知,由南京大学已故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为宏大的中国思想家研究工程。在这套简明读本系列编撰和出版之际,首先要对这200部《评传丛书》工作表达深深的敬意。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内容概要
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书籍目录
一、意气风发的青少年时代二、旅食京华的悲辛三、赋到沧桑句便工四、流离陇蜀五、成都草堂里的野老六、流寓梓阆及重回草堂七、白帝城头忆平生八、漂泊湖湘九、诗人与诗歌的双重楷模延伸阅读书目
章节摘录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公元八世纪是这个古老诗国诗歌创作的鼎盛时代。这一时代诞生并成就了许多著名诗人。杜甫与比他大十一岁的李白(并称“李杜”)是其中的代表,也是整个中国诗歌史浩瀚星河中最璀璨的两颗星辰。 杜甫,字子美,其祖上是京兆(今陕西西安)杜陵人。据说杜陵一带在古代是杜伯国的领地,秦置杜县,后来汉宣帝刘询葬在此处,他的陵墓就被称为杜陵。杜陵旁边是宣帝许皇后的墓,稍小一点,所以称少陵。杜甫的祖先在少陵附近留有一点产业,杜甫成年后在长安求职时曾住在那里,因而他常在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也就据此称他为“杜少陵”。杜甫最后的官衔是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人又称他“杜工部”。这些都是对他的尊称。 唐睿宗太极元年(712),杜甫出生于黄河南岸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村(今河南巩义市南)。杜甫的家庭是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杜闲此时已三十出头,曾做过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母亲出身于门第高贵的清河崔氏。 杜甫和唐代的其他读书人一样,喜欢讲述自己祖先的功德。那么我们也就从他的家族说起吧。杜氏家族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世代都有人读书做官,并且谨守着儒家的信条,从来没有背离过。杜甫长大后,一直为有这样的家庭文化传统而自豪,他常常在诗文中夸耀自己的两位祖先——杜预和杜审言。 杜预离杜甫远了点,是杜甫的十三世祖。他是西晋的大臣,曾在三国时对东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灭吴之后,他在江南任地方官期间,又主持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颇有政绩。他还博学多术,在政治、经济、军事、律令、历法、算术、工程等方面都有涉猎,因而被人们称为“杜武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现存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左传》注本,后被收入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汇编《十三经注疏》中。这样一位能文能武、功业和著作都流芳后世的祖先在杜甫心目中简直是儒家的理想典型,因而备受杜甫推崇。三十岁的时候,杜甫专门写文章纪念杜预,高度颂扬了杜预的功业和名望,并表示自己“不敢忘本,不敢违仁”,要以杜预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杜甫一生爱憎分明,感情强烈,自称“嫉恶怀刚肠”,“穷年忧黎元”,这与他良好的家庭文化传统以及杜预等人事迹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杜甫极为推崇的另一个祖先是他的祖父杜审言。杜审言是唐高宗朝的进士,平生在政治上作为不大,人品也不很高,但他的文采在当时享有盛名,年轻时代就同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后来与沈俭期、宋之问唱和,对今体诗形式的确立颇有贡献。杜甫对祖父的诗歌才能推崇备至,把他的诗学成就看成是家庭的传统,说:“吾祖诗冠古。”(《赠蜀僧闾丘师兄》)又对自己的儿子说:“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 杜甫的父亲杜闲虽不如祖上官职显赫,但也一直做官食禄,家境还是富裕的,这为少年杜甫的成长、读书和日后的漫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杜闲和崔氏生的大儿子不幸早天,生下第二个儿子杜甫后没几年,崔氏也去世了,杜闲又娶了卢氏为妻。卢氏后来为杜甫生了四个弟弟,颖、观、丰、占,还有一个妹妹,长大后嫁给了韦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