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莹 页数:210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研究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上的多样化以及互为渗透的综合化趋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个学科以前由少数主流学派统驭的局面。研究的内容和视野得到空前的拓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一些传统概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面对全球化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之影响的日益彰显,国际关系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把他们所从事的学科领域称之为“世界政治”或“全球政治”,而不再满意于过去的“国际政治”。18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边沁当初创造的“international”这个词,反映的是他所处时代欧洲国家间政治的现实,即由建立在领土疆界上的民族国家之间关系构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今200多年后,还继续用原来对国际体系的认识框架来解读这个跨国性和全球性的世界,显然不相适应了,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这种认知的变化源于时代的变迁。全球化是一个恢宏和漫长的历史进程,但它的当代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昭示了全球性与国际关系研究这个学科的关联意义。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全球视域对于促进国际关系学科的知识进步是必不可少的,无论对于审视历史上国际关系的演变,还是认识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的变化与趋势,都是如此。这也是本丛书题名为“全球视域下的国际关系”的初衷。
内容概要
在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学所独具的全球整体视角和源自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在解释全球化造就的区域化、一体化趋势方面具有其他国际关系理论难以比拟的优势。作为经典陆权论的代表,布热津斯基提出应对全球化对美国霸权造成冲击的有效之道是构建美国领导下的“全球共同体”,这不仅可以减轻美国维护霸权的成本,而且可以阻遏欧亚大陆新兴大国的挑战。本书的主旨即是探讨布热津斯的地缘政治战略思想。
作者简介
胡莹,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副教授,获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史学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第一章 布热津斯基与卡特政府外交 第一节 布热津斯基与对苏“硬缓和” 一、“道义”的力量 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与扩充军备 第二节 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一、布热津斯基与中美建交 二、推动中美战略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 建立遏制苏联的西南战线 一、欧加登的黄沙 二、参与中东和平进程 三、“丢失”伊朗 四、新波斯湾安全战略 小结第二章 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思想 第一节 对战略对手的认识 一、双重的威胁 二、僵化的制度 三、脆弱的帝国 第二节 美国地缘战略的目标与重点 一、争夺欧亚大陆 二、边缘地带的争夺 第三节 美国的对苏遏制战略 一、夺取军事战略优势 二、加速欧洲的自立 三、建立美、日、中非正式战略三角关系 四、争夺西南亚“软腹部” 五、“和平介入”苏联和东欧 小结第三章 冷战后的地缘战略思想 第一节 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图像 一、哲学上的两极分化 二、欧亚大棋局 第二节 新型的霸权 一、关于美国霸权的争论 二、惟一的全球超级大国 三、美国霸权的威胁 第三节 领导世界的地缘战略 一、欧亚大陆地缘战略 二、构建全球共同体 小结第四章 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思想评价 第一节 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思想的特征 一、地缘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相结合 二、意识形态与地缘政治相结合 第二节 对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思想的评价 一、属于现实主义范式 二、继承和发展了经典地缘政治学的陆权理论 三、仅关注东西对抗而忽视了南北差距 四、其分析模型不具有普遍意义后记主要参考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布热津斯基与卡特政府外交研究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思想的主要意义之一在于该思想与70年代末卡特政府外交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布热津斯基的外交实践活动研读其地缘政治思想是必要的。在担任国家安全事务顾问期间,布热津斯基积极推动对苏联实行人权外交,与中国建立跨越鸿沟的战略关系,提高中东地区的全球战略地位,建立遏制苏联南下的地缘政治战线,最终促使缓和逆转。这一系列举措都折射出地缘政治思想的光芒,使这一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深深地打上了布热津斯基的烙印。而通过梳理这些地缘政治思想,我们又能发现卡特政府后期实现外交政策转变的思想根源。第一节 布热津斯基与对苏“硬缓和”卡特政府在执政之初基本延续了70年代初由尼克松一基辛格启动的美苏缓和,卡特和万斯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作为处理美苏关系的主要内容,他们把与苏联的“合作”看作是双方在“竞争”中保持和平和“共同生存”的“平衡”因素。布热津斯基批评这是一种“理想主义型”的和解,把苏联的敌意误解为主要是一种不安全感的表现,认为可以由美国人的耐心和保证来治愈。他也批评“强硬型”和解派关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可以共管世界的观点。布热津斯基认为美苏两国的对抗是深深扎根于两国的内部制度和地缘政治冲突之中,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都不足以全面处理美苏的对抗。
后记
本书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2003年我十分荣幸地获得了进入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师从朱瀛泉教授,之后又参加了先生主持的985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项目的研究,我的博士论文研究也被列为该项目的课题之一。在三年的求学生涯中,朱瀛泉先生以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厚的为人使我深深感悟到为人为学的道理。本书从选题到基本框架的确立和修改定稿,先生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鼓励,谨在此向恩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洪邮生教授、计秋枫教授、蔡佳禾教授、戴超武教授和石斌博士及南京大学历史系的杨豫教授、舒晓昀副教授在我求学过程和博士论文写作中所给予的帮助。洪邮生教授讲授的《国际关系理论》以精辟的分析和透彻的讲解带领我遨游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殿堂,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南京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治学院的张永桃教授、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翟晓敏教授、南京政治学院的陈显泗教授提出的富有建设性意见给我极大的启迪。感谢同室好友王俊芳和高庆容,她们的友善使我忘却了集体生活的种种不便与烦忧,带给我温馨和快乐。感谢侯风云、陈黎阳、王蓓、赵林凤、蔡蕾、姜振飞、张清、杨旗等诸多学友的关心和鼓励。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杨金荣编审、莫永明研究员,他们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由衷敬佩。
编辑推荐
《地理空间与全球霸权》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布热津斯基地缘政治思想的特征在于他将地缘政治理论与外交战略和意识形态相结合,他的地缘政治思想既是对经典陆权论的继承,又有独创和发展。但布热津斯基对于全球化造成的全球分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由于融入了过多的政治战略意图和意识形态偏好,其地缘政治分析模型不具有普遍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