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殷海光、张建军、从丛、 张一兵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殷海光 著 页数:440
Tag标签:无
前言
学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累过程。在对中国现代学术的“世纪回眸”中,我们在重估和评价百年学术成果的同时,更应该从前辈学人勤勉的学术实践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中汲取丰富的学术营养。就中国现代人文科学而言,无论是“旧学”还是“新知”,都留下前辈学人筚路蓝缕的足迹,他们的独辟蹊径汇成了我们的康庄大道。众所周知,南京大学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百年高校之一。她有两个历史源头:一个是肇始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1914年以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次年定名为南京大学;另一个是1888年(光绪十四年)成立的基督教会汇文书院,后来发展为金陵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全国院系调整中与南京大学合并,构成了现在的南京大学。这样一个经历不仅显示出她的悠久,还显示出她的坎坷——不断地更名,不断地重组、合并、调整。其实这正是中华民族近现代颠沛历史的缩影。而南京大学历经沧桑,卓然屹立,形成了鲜明的学术传统,涌现出众多的名师大家,给我们留下丰硕的学术遗产,其中必有一种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这大概就是南京大学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其中“诚”字最为根本,也是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的校训。
内容概要
“南雍学术经典”丛书是南京大学历史上学术大师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名著精选。它吸收中国传统学术史中“学案”的编纂形式,邀请大师们的学术传人或研究专家,精选荟粹大师们的学术代表作,对其生平、学术加以述评并制作学术年表,再按不同的学科陆续分辑出版。这样一项研究性的出版工程,不仅勾勒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脉络,而且在新的视角下展示了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精华,其中不乏首次被整理、公布的珍贵资料。同时,为了进一步展示20世纪南京大学的学术面貌和学术贡献,我们以后还将陆续推出其他学术大家的经典著述。我们相信,这套书系的出版不仅是南京大学学术传统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且也为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一份极富价值的学术文献。
作者简介
殷海光(1919—1969),中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考取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我国现代逻辑事业的奠基人金岳霖先生。1944年从军抗日。1947年任《中央日报》编辑、主笔,同时任金陵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 1949-1969年在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是台湾逻辑学与科学哲学事业的开拓者.在政治哲学与文化研究领域亦卓有建树,被称为“自由主义思想的领港人”、“阐发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第一人”。其学术成就在海内外学界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书籍目录
导言:系统把握“五四之子”的思想建构(张建军从丛)五四与今日(1948)重整五四精神(节选)(1957)五四的再认识(1968)五四的隐没和再现——为五四运动五十周年而作(1969)《逻辑基本》译者引语(节选)(1937)逻辑的性质与范围(1951)逻辑究竟是什么(节选)(1953)从一本逻辑新著说起(1966)从有颜色的思想到无颜色的思想(1960)正确思想的评准(1964)论认知的独立(1966)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节选)(1958)论科学的说明(1960)经验科学的基本谓词(1960)试论信仰的科学(1961)论科际整合(1963)论科学与民主(1955)怎样研究民族主义(1957)自由的伦理基础(节选)(1965)民主与自由(节选)(1966)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取向(节选)(1959)人生的意义(1966)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1968)春蚕吐丝——殷海光最后的话语(节选)(1969)殷海光生平、著译年表编者后记
章节摘录
五四与今日二十世纪一十年代,被辛亥革命所颠覆的满清王朝之余毒祸害着中国。帝制余孽袁世凯死后,大小军阀、割据混战、窃弄政权、卖国求荣,这种动乱的局面酝酿出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进步的里程碑,它象征着由旧的中国蜕变到新的中国。这个运动,在政治方面,导演于反对帝国主义者假手军阀压迫中国人民。然而,它的发展之意义,则更为重大。这一运动揭幕以后,将它的动力扩展到文化方面。胡适之和陈独秀两先生提倡文学革命,主张革除陈旧艰深的文言文,推广明白易晓的白话文。在学术思想方面,则努力于各种新主义新学说之介绍。马克斯共产主义、安那琪主义、工团主义等等,都是这时的输入品。罗素、杜威、柏革森、德里舒等名儒大师,都先后来华讲学。“科学与民主”,成为这个时代的口号与标帜。这个运动的影响于现代中国,是非常深远的。它扬弃了腐旧的中国,而为新中国之政治的和文化的建设指示出一个美丽的远景。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尤其是爱国的自由主义者,无不是照着五四运动所规划的道路而努力前进的。
后记
编辑这部《殷海光哲学与文化思想论集》,使我们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共同研读《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所感受到的强烈心灵震撼。殷海光对“文化本位”与“文化主体性”的明确区隔,使我们有“豁然开朗”之感。此后,与殷海光著作的不断对话,构成了我们学术研究与探索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建军在学界倡导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参见《关于开展逻辑社会学研究的构想》,《光明日报》1997年8月2日;《真正重视“逻先生”》,《人民日报》2002年1月12日),从丛提出在我国英语教学与国际学术交流中要重视文化主体性(参见《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9日),都有殷海光思想的支援背景。编辑这部论集,体现了我们对“五四之子”殷海光思想体系之独特性与重要性长期研究的心得。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殷海光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给予新的推动。关于本书选文的考量已在“导言”中说明。所收各文均核对了其原初文献并纠正了学界流传的一些讹误。在文字加工方面,我们谨根据出版社要求,改虚词“底”为“的”、“著”为“着”;改凭借意义的“藉”、“籍”为“借”;改疑问代词意义的“那”为“哪”;按现行习惯处理了“的”、“地”、“得”与少量标点符号的用法;按现行学术体例改换了一些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另参照各种版本更正了少量中英文错衍文字;其余(包括各类专名与术语的译法与用法)均遵从殷海光原文,以使读者能够领略其“原汁原味”。比如殷海光一直用“前题”而不用“前提”,用“设准”而不用“公理”,用“系络”而不用“语境”,用“解析”而不用“分析”,用“后设理论”而不用“元理论”,用“国邦”而不用“国家”,乃至用“慑伏”而不用“摄服”,凡此种种,都是经过其精心考量而做出的词汇选择,若更改就可能损害其原有意味。
编辑推荐
《殷海光哲学与文化思想论集》作者殷海光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师从我国现代逻辑事业的奠基人金岳霖先生,被称为“自由主义思想的领港人”、“阐发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第一人”。其学术成就在海内外学界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殷海光哲学与文化思想论集》从政治哲学、逻辑学、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四个方面,精选了殷海光最重要的代表性著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