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卷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婷  页数:225  

前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美德丛书》(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是江苏学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有益尝试。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  当今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文化的“软实力”价值日益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不断发掘和认知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此给人们以思想启迪、精神鼓舞,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丛书”之《仁爱卷》。本卷以“八荣八耻”为线索,力求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突出可读性,寓知识、理论和思想性为一体,旨在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伟大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内容全面、叙述通俗、结构合理的读本。 本卷分“概论”“故事”“名言”三篇。概论部分对仁爱的内涵、历史演变和当代意义作较为系统的论述;故事部分用语体文译编经典或转引他人著述;名言部分精选历代名言,均注明出处,便于读者备查。

书籍目录

总序上篇  概论 一、仁爱概念及其历史流变  (一)仁爱的内涵  (二)仁爱的历史流变 二、中国古代道德与政治生活中的仁爱思想  (一)仁与修身  (二)仁与孝慈  (三)仁与日常交往  (四)仁与治国  (五)仁与邦交 三、仁爱的现代意义  (一)从仁爱、兼爱到博爱  (二)物质主义的冲击  (三)和谐社会是仁爱社会中篇  故事 帝尧禅让 虞舜孝悌 虞舜摄政 汤王伐葛 伊尹出仕 网开一面 放逐太甲 盘庚迁都 古公仁民 让位季历 礼贤下士 虞芮之争 仁感天下 武王仁政 周公占卜 周公辅政 “共和”之治 鲍叔牙知人荐贤 百里奚举贤 大义送粮 岐人报恩 智取由余 楚郑立约 季札让位 功成身退 誓死尽忠 子产仁政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用人之道 隐语喻政 威王论宝 老子传道 穰苴治军 修政以德 孔丘论回 史鱼尸谏 荣辱与共 礼贤下士 交友无类,唯贤是以 黄歇护主 负荆请罪 豫让报恩 不教而民从其化 公仪休清廉自正 以身殉法 以死殉职 讽谏威王 马之安葬 君臣之义 缘理设喻 从谏如流 萧何辅政 萧规曹随 张良拾屐 直言不讳 亲尝汤药 救人危难 与民休息 废除连坐 广开言路 废除肉刑 仁德厚民 申屠嘉肃礼 公私分明 敢言直谏 以仁待友 张释之跪系袜带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长者孟舒 身先士卒 布衣封侯 扇枕温衾 兄弟争死 改恶从善 孔融让梨 怀橘遗亲 知恩图报 仁厚宽恕 刘表征兵 忠君报国 曹公善后 高堂隆上谏 百姓不徙附,诚以德先之 拓跋孤大义让位 慕容氏以德收民夷 王慧龙以仁作屏藩 陕城大战 仁者之威 贤人高允 弃官奉亲 勤修德政 独孤皇后仁爱俭约 韦仁寿修仁抚夷 军帐夜哭 崔仁师断案 守之以信,待之以仁 长孙皇后仁义孝敬 以人为镜 连坐法令 狄仁杰安定河北道 娄师德盛德包容狄仁杰 仁爱之本 嫉恶举利 招贤治蜀 仁爱百姓 为治之道 代人养母下篇  名言 一、仁的内涵 二、为仁之方 三、仁与修身 四、仁与人际交往 五、仁与治国后记

章节摘录

  (一)从仁爱、兼爱到博爱  比较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兼爱以及近代以来传人中国的基督教博爱思想,三者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一定的区别,但它们的基本涵义都是爱,即三者的出发点是相通的,都肯定人与人之间应当相爱,共同抛弃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甚至相互仇视,这些思想共同闪耀着人道主义的灿烂光辉,这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其他动物社会的基本标志。这种出发点上的相通性,决定了三种爱并非截然分离的,而是随着不同社会历史条件而转换,三者之间并不是要扬此抑彼,而是亦此亦彼。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而爱又是仁的本质规定。儒家之仁爱是一种以血缘的亲疏为基础的“差等之爱”,是一种由“爱亲”而“爱人”(泛爱众)的爱,也可以说是-一种坚持价值优位原则的爱,它有别于一视同仁的“兼爱”(墨家)或“博爱”(基督教),后者是一种基于平等原则的爱。具体来说,儒家仁爱思想体系具有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亲情之孝是人间关怀得以形成的自然情感基础,仁民之情是推行仁爱的重点与核心,万物一体之仁则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普遍和谐提供了极宝贵的价值指导。仁爱观念由亲亲推展到仁民,再由仁民扩充到爱物,虽然始于亲,却不终于亲,这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亲亲之孝首先是一种最真实最原始的情感。当它成为某种现实性的原则,即所谓孝道的时候,固然具有规范化形式化的特征,但仍不能离开其本质内容——亲情之爱。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仁爱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