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石计生 页数:170
Tag标签:无
前言
出版这本书的约其实和群学出版有限公司签得很早,推算一下,应是2003年写完《艺术与社会:阅读班雅明的美学启迪》后半年,但此计划却因为忙了别的事,就搁置乃至于完全忘记了。其间,我除了日常教学研究之外,时常追索一个困惑自己已久的问题,用学术的语言来说,是“主体性”(subjectivity),用白话文说,是“我能以何种方式说出我血液里流动的精神”。过去,特别是写三民版的《社会学理论》时以为,能以批判“西方霸权”的角度萃取出看似黄皮肤意涵的东西,但昨夜的一个梦却又示警地把我带回留学时代的芝加哥,想起泰伦斯·史都华的悲剧。 泰伦斯·史都华是一位寻常的美国黑人知识分子,也是我的博士班要好同学。刚到芝加哥的前两年,我们时常一起读书、吃饭和闲聊。他父亲是美国州立北卡罗莱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rlotte)的教授,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品学兼优,待人谦恭有礼,见面就微微颔首说,“How are you doing,Stone?”
内容概要
本书是在后现代的社会转变中,从本雅明的思想遗产与其后的配置发展受到启迪,所写成的有关艺术与社会方面的思考与评论。作者以比较研究的态度,通过与班雅明(即本雅明)精神的对话辩证,借关照美学理论和城市的艺术表现,以诗文学的笔法,自由出入东西方作品解读,内容触及现代诗、小说、造型、摄影和电影诸美学形式,并以动中之静的当代闲逛者角度切入观察,裸露城市空间文化的跨界变化。
作者简介
石计生,诗人(笔名奎泽石头),社会学学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社会学博士,现任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台湾美学策进会会长,台北紫藤庐常任美学讲座诗人。目前出版各类文学艺术书籍及社会学研究专著十余部,包括:诗集《在芝加哥微光中》(书林,1999)、《海底里开满了花》(唐山,2001)、《时光飞逝》(唐山,2003)、《完整的他者》(唐山,2006),散文集《成为抒情的理由》(宝瓶,2005)、《就在木棉花开时:公馆/温罗汀的那个年代》(联经,2006),以及美学评论集《艺术与社会阅读班雅明的美学启迪》(左岸文化,2003)等。
书籍目录
自序:说出你血液里流动的精神辑一 寻找后本雅明精神 动中之静:论本雅明“闲逛者”的城市意象阅读转变辑二 重读卢卡奇的灵魂与美学 离岸之路:青年时期的灵魂与形式 时代倾斜:在现实的边缘感受小说理论 可能使命:从此超拔遇见一种写实主义 死后纪念:本雅明与你我的若干种心辑三 城市中的诸艺术表现 拉冈/跋:分裂自我的镜像——评拉冈跋的伪装装置艺术 波德莱尔的练剑术:巴黎城漫步与现代诗创作 禁忌的游戏:后悲情城市中的“天边一朵云” 挽歌中微明的氛围:偶遇一张澎湖天人菊照片 台北、上海、北京:建筑作为一种奇观东方主义辑四 圆现象阅读的实践 建构“圆现象阅读” 三岛由纪夫的轮回美学:小说《丰饶之海》四部曲论 死亡与永恒的辩证:从《人间系列——三军》谈朱铭雕刻的创精神性后记:写实的梦
章节摘录
有一天,他漫步走在芝 而台北盆地起伏的山峦与天际线,就这样一点一滴地消失在几何形体的建筑秩序中。自然与人造的倒置同时脚注了奇观社会:“奇观在其一般性中是生活的具体倒置,而且其本身就是无生命之物的一种自主运动”(Debord,1994)。建筑体作为一种无生命之物,其自主运动是以资本积累为本质的现代人消费意识侵蚀行为,并且隐藏着阶级与西方优越性的意识形态。 6、其次,“建筑东方主义”的标准化也可以渗入感性的成分,科比西耶在分析La Roche住宅内部时提到建筑的感性原则:自由与不规则的表现;浪漫之如19世纪浪漫时期建筑表现的肖像画(picturesque)式具体手法:曲线,以自然的曲线的自己交会处是节点(nodes),从而产生诗意反应,宛若巴洛克的膨胀而使墙面弯曲,触目所见的斜坡产生令人惊喜的重迭空间。这些都是人造的空间美感,让建筑是一种可视化的辩证过程。经由点、线、面与光影交织而成的造型,是站立起来行走的诗篇。在驻足与移动之间,透过视觉的诠释与感受,使得外在的物质介质构成,与我们的内在心灵相互映照。一种流动的重迭。无所不在的阻抗。无所不在的穿透。涨大。缩小。在眼帘完整。对于这样的建筑文本的理解看来一目了然,是于几何学的震惊行走经验中感受都市的奇观,但是当我们进入其内在与场域,时常会觉得陷入一条隐蔽的深渊,在晕眩夺目的商品世界中找不到停止购买消费的出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