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恒夫 页数:306
内容概要
《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戏曲美学》的配套教材,精选了自元代以来的经典作品二十多部,如《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尤其侧重于在现当代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团圆之后》、《沙家浜》等。其版本精善,内容近乎完美,读者阅读了《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之后,会对戏曲有着直观而深刻的认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戏曲艺术的修养,甚至会产生编演戏曲剧目的热情。
书籍目录
窦娥冤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汉宫秋(第三折)赵氏孤儿(第三折)倩女离魂(第二折)琵琶记(第二十一出)牡丹亭(第十出)东郭记(第二十二出)清忠谱(第二十二出)十五贯(第十八出)长生殿(第二十四出)桃花扇(第七出)冬青树(第二十九出)雷峰塔(第二十六出)清风亭(认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团圆之后沙家浜易胆大金龙与蜉蝣徽州女人迟开的玫瑰
章节摘录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7)前后,至少在世六十年。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计。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他一生共写了十四种杂剧,今存有《西厢记》、《破窑记》与《丽春堂》三种。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题解】 《西厢记》的故事,最早出自于唐代作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之后,许多文人用多种文艺形式改编这一故事,而最有影响的则是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北杂剧《西厢记》。《西厢记》有五本二十一折,在原小说与《董西厢》的基础上,扩展了故事情节,并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反封建的主题思想更加明确。它通过描述崔莺莺与张生恋爱的曲折过程,表示了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西厢记》被当时的观众推许为天下第一剧,明清传奇以及近现代的许多地方戏剧种多有改编演出。在中国戏曲史上,被不断地改编、演出和始终受到观众欢迎的剧目,当首推《西厢记》。 本文选自清代暖红室本《西厢记》,是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中的第三折。《西厢记》写唐德宗时,宰相崔钰病故,夫人郑氏带着女儿莺莺、侍婢红娘和小儿欢郎扶柩回博陵故乡安葬。因路中不太平,暂住普救寺之西厢。洛阳秀才张珙上京考试,路过普救寺,偶遇莺莺,一见钟情。之前,莺莺已由母亲老夫人做主,许配表哥郑恒,但莺莺对这门婚姻很不满意,所以,见到儒雅风流的张生后,便露出了喜爱之情。张生借口需要一清静环境读书,亦借住寺内。时贼人孙飞虎发兵围寺,欲掳莺莺为妻。老夫人当即宣告:凡能退得贼兵者,愿以莺莺妻之。张牛即遣和尚惠明传书与镇守蒲关的将军、昔日之同学杜确,请他发兵来平乱。
编辑推荐
本书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专科学校开设“戏曲欣赏”或“中国戏曲美学”课程的作品阅读之教材。所选作品涉及到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与现当代的京剧、越剧、评剧、莆仙戏、川剧、淮剧、黄梅戏、眉户剧等,其目的在于努力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剧种的剧目面貌。 本书以思想性、艺术性统一为选择标准,同时注意作品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侧重于表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剧目和在现当代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剧目。为便于教学和学生阅读古代的作品,在作品之外,还有作者介绍、剧本的写作背景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