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袁越 页数:733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的起因来自一张鲍勃·迪伦的精选集。自从听了那张唱片以后,我就开始疯狂地收集他的所有唱片,继而开始阅读有关他的传记和评论,试图去了解这样一个音乐天才的来龙去脉。就是在对迪伦的探寻途中,我又发现了伍迪·格思里和皮特·西格,继而又发现了“卡特家族”乐队、吉米·罗杰斯、“铅肚皮”、“彼得·保罗和玛丽”、琼·贝兹、菲尔·奥克斯、“克罗斯比、斯蒂尔斯、纳什和扬”、“感恩而死”乐队、乔尼·米切尔、詹姆斯·泰勒、“雄鹰”乐队和布鲁斯.斯普林斯廷等音乐家和乐队。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演唱风格都和民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我便喜欢上了美国民歌。当我把这个爱好告诉了几位朋友之后,他们都用一种不屑的口吻反问道:“民歌?每次春节晚会一轮到民歌上台我就躲出去抽烟,一看见民歌手身穿民族服装在台上咿咿呀呀我就恶心.民歌太俗了!”可是,我所知道的美国民歌可不是这样的!在美国,民歌经历过好几次复兴,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欢迎,几乎所有类型的流行音乐都多多少少受到过民歌的影响,民歌在年轻人当中也一直有相当多的爱好者。可在中国,民歌什么时候成了保守、俗气、粉饰太平这些字眼的同义词了呢?于是我便开始研究美国民歌的历史,想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我找到了三条:一,真正的民歌大都是很美的。按照民歌的传统定义,民歌是指流传至今,没有(或者说不知道)作者的歌曲。在没有广播电视排行榜的古代,一首歌要是能流传下来,没法靠炒作,必定得有很多人喜欢才行。也就是说,民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东西。可现在的许多所谓“晚会民歌”都是几个专业作者为了响应某个号召而写的,并由晚会导演们为了搞平衡而硬推出去的.许多歌曲没有群众基础,这样闭门造车似的造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有多少人喜欢。
内容概要
本书着重介绍了一批为美国民歌商业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民歌收集者、制作人、经纪人、咖啡馆老板和唱片公司经理人,如洛马克斯父子、约翰·哈蒙德、马克斯·戈登、哈里史密斯、摩西·阿施、艾伯特·格罗斯曼、乔恩·兰德、埃利奥特史密斯和戴维·格芬等。本书是写给非专业的人士看的,因此在写作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有时下流行的堆砌英文和专业术语的所谓“翻译文体”,而使用中文特有的叙术方式。 本书是写给非专业的人士看的,因此在写作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时下流行的堆砌英文和专业术语的所谓“翻译文体”,而使用中文特有的叙述方式。在歌词的翻译上本收也全部采用“意译”,力图使得译词本身也具有可读性,有时甚至不惜对原文做一些非原则性的小改动。但是,好的歌词就像诗歌,其妙处是无法翻译的。因此,本书中所有翻译过的歌词都附有原文,以方便读者对照比较。本书一共翻译了近80首歌词,还有另外17首歌词因为各种原因而仅翻译了其中重要的部分。为了使读者能够对书中的人物产生感性认识,本书内还附上了约300张彩色和黑白照片。
作者简介
袁越男,1968年生于上海.五岁随家人去北京生活。1986年进入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学习,大学期间喜欢上了流行音乐。1992年赴美读书,并在朋友推荐下开始听鲍勃·迪伦,从此喜欢上了美国民歌,收集了大量美国民歌CD,并开始阅读相关历史书籍。1995年正式开始撰写本书。因为在美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虽然辛苦,但乐趣无穷。2001年底终于完成初稿,几经反复后于2003年由北京现代出版社正式出版。2005年初回到国内,担任华纳唱片公司欧西部经理。同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担任特约撰稿人至今。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布里斯托第二章 洛马克斯和铅肚皮第三章 愤怒的葡萄第四章 美国民歌之父 第五章 年历歌手第六章 皮克斯吉尔第七章 织布工第八章 民歌复兴第九章 民歌之王第十章 《小字报》刮起一阵风第十一章 抗议民歌的王国第十二章 抗议民歌王国的文武大臣第十三章 迪伦的另一面第十四章 敲铃鼓的人第十五章 寂静的声音第十六章 一颗滚动的石子第十七章 最后的疯狂第十八章 天上的露西手拿钻石第十九章 爱之夏第二十章 灵车与棺材第二十一章 伍德斯托克(上)第二十二章 伍德斯托克(下)第二十三章 旋转滑梯第二十四章 泰勒的家谱第二十五章 创作歌手大联唱第二十六章 三个被遗忘的民歌手第二十七章 加利福尼亚旅馆第二十八章 从智利的枪声到美国的滚雷第二十九章 后迪伦时代第三十章 我的伍德斯托克后记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我怎能停止歌唱我生活的地方是一片歌声的海洋尽管人世间仍然充满了忧伤我听见了那来自远方的声音那清晰的歌声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虽然生活中充斥着争吵和喧嚷那音乐却始终在我耳边回响她早已进入了我的灵魂深处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停止歌唱虽然那暴风雨在我身边隆隆作响我心中的真理却仍和从前一样虽然那黑暗正悄悄吞噬着大地我心中的歌声却把整个世界照亮再大的风暴也不会让我惊慌只要我能坚持自己的理想既然爱是整个世界的主宰那还能有什么东西会让我停止歌唱看那暴君已在瑟瑟发抖我们已经把他们的丧钟敲响普天下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欢庆胜利吧在这样高兴的时刻我又怎能停止歌唱我们虽然身陷圈圄可我们必胜的信念早已传向四面八方当曾被诬陷的朋友终于获得了清白
后记
中国是一个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历史上的许多学问家都对中国民歌进行过研究。据说《诗经》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民歌总集,收集的全是来自民间的创作,是研究古代老百姓生活和劳动的绝佳资料。此后的有关民歌的研究很少有超过《诗经》的。直到清朝末期,随着印刷术的进步和西方思想的进入,有关中国民俗学的书籍才又多了起来,并出现了两位出色的民俗学家:黄遵宪和张亮采。这二人都经历过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又都深受改良主义运动的影响,把研究中国民俗当作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手段,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歌研究得从二十世纪初期算起。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一批深受欧美民俗学研究影响的中国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民间艺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要算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刘半农。在他的倡议下,北京大学成立了“北大歌谣征集处”。他们在征得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同意后,于1918年2月1日在《北京大学日刊》第61号发表了由刘半农起草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这份章程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份保护传统民间文化的宣言书,宣告了中国近代民俗学运动的开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份简章第一次把来自民间的歌谣当作宝贵的文化遗产来征集研究.表明这批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进步学者们对待民间艺术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像袁越这样具有如此优越条件的人,我还没有发现过第二例:在美国长期生活,精通中英两种语言,听过数以万计的歌曲,通晓世界流行乐;还有尤其重要的一项,无比地热爱民谣。大多数中国人只能靠文字想象的音乐活动,比如伍德斯托克,袁越本人是亲身经历,甚至追随喜爱的乐队历经诸多现场。民谣,这个传言、传说、传奇交覆重重的文化长卷,现在有了一本用方块字砌成的新长卷,欧美民谣的系列人物,在此展开他们的故事、生平、周遭人事、生活细节、时代动荡和传世歌曲。这本系列人物传记是如此生动,以致让我们可能忽略了另一项重要工作——传奇不传谣——所有故事及其细节都经过了作者力求真实的甄选,从民谣传说的海洋中。——李皖袁越的这一部对美国民歌细微介绍的书,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可以省思,如何面对我们土壤中本来就有的,和它上面正发着芽的民歌,提醒我们不可以任其荒芜。——胡德夫这是我看到的内容最丰富的介绍当代美国流行音乐历史的中文书。虽然袁越介绍的是民歌历史,但我也从里面看到了美国的当代历史。——王小峰
编辑推荐
《来自民间的叛逆:美国民歌传奇》是写给非专业的人士看的,因此在写作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有时下流行的堆砌英文和专业术语的所谓"翻译文体",而使用中文特有的叙术方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