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2-5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蹇长青 页数:69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唐代,白居易是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留下的文学遗产,数量居唐人之冠;其思想儒释道杂揉,诗文中颇多思想史方面的资料。本着评、传相结合的原则,本书第一章讨论了关于白居易独特的家世的几个问题。第二至五章,几乎是编年式地缕述了白氏曲折而漫长的一生。行文中多引述其各时期的诗作,以见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并从而窥知其思想的转变的轨迹。第六、七章,分别评述其前期的激进民本主义思想和后期知足保和的中庸主义思想,是全书重点所在。第八、九章,分别评述其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学主张与创作成就。第十章,总述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元稹是白居易生死不渝的挚友。二人诗风相近,才名也大体相当,史称“元白”。故附其略传于白传之后。
作者简介
蹇长春,男,1933年生于四川营山。196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7年晋升为教授。曾任《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主编、该校中文系主任及该校敦煌学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校知行学院中文系主任。发表学术论文约50万字。有《傅玄阴铿诗注》(合作)、《白居易论稿》出版。参与编纂《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任分典副主编兼中唐部主编。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第一章 白居易的世系与家族 一、“公之先世,用谈说闻” 二、郡望与籍里 三、父与母乃亲舅甥婚配 四、子嗣与后裔第二章 从艰难多故的童年到三登科第 一、童年与青少年时代 二、三登科第与初入仕途 三、“永贞革新”的同情者第三章 “志在兼济”有所作为的十年 一、出仕周至肥尉 二、“职为学士,官是拾遗” 三、退居渭上 四、从回朝到贬黜第四章 宦情日减的蹉跎岁月 一、“俟罪浔阳” 二、从量移忠州到释罪回朝 三、从出刺杭州到分司东都 四、从出刺苏州到再次回朝第五章 寂寞的晚年 一、“中隐”生涯的开始 二、七年为少傅分司 三、最后的岁月第六章 白居易的前期思想——激进的民本主义 一、弘扬君道,鼓吹仁政 二、勖励臣节,崇正疾邪 三、关心民瘼,为民请命第七章 白居易的后期思想——知足保和的中庸主义第八章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第九章 白居易的诗文创作第十章 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附:元稹评传前言第一章 元稹的爱世与生平第二章 元稹的政治思想第三章 元稹的文学思想与实践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白居易的世系与家族一、“公之世先,用谈说闻”白居易非同寻常的家世,对其一生的命运,及其“知足保和”的思想性格的形成,影响甚大。依据白居易自撰《家状》所述,其先祖和世系,以及与引相关的种姓问题,的确显得紊乱模糊,疑窦重重。学术界曾为此长期聚讼不休。应该说,这桩公案,是白居易自己造成的,或者说是他有意为之的。元和六年(811)四月,白居易的母亲颍川县陈夫人,殁于长安宣平里第。当时任京兆府户曹参军、翰林学士的白居易,丁忧,退居渭上。同年十月八日,因归葬陈氏夫人,乃将卒于大历十二年(777),“要权厝于襄阳县东津乡南原”的父亲白季庚,同时迁护回下邽葬于“下邽县义津乡北原”。为此,白居易自撰《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即为其祖父白锽撰写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为其父亲白季庚撰写的《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总题“二道”下,自注云:“元和六年,兵部郎中、知制诰李建按此二状修撰铭志。”白居易在为其祖父白锽撰写的《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中,自述其种姓与世系云: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自武安以下凡二十七代,至府君高祖讳建,北齐五兵尚书,赠司空。曾祖讳士通,皇朝利州都督。祖讳志善,朝散大夫、尚衣奉御。父讳温,朝请大夫、检校都官良中。公讳锽,字确钟,都官郎中第六子。
编辑推荐
《白居易评传》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