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5 出版社:南京大学 作者:方祖猷 页数:519 字数:36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王畿是王阳明最重要弟子之一,他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如黄宗羲所说的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使王学成为明中晚期一股代替朱学而兴的思潮,而且他是阳明及门弟子中最长寿而又最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讲学,而又一生论战,由此我们可以窥见从正德、嘉靖、隆庆直至万历初年王学的兴起和分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开启了我国早期启蒙思想的先河,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通过丰富的资料,较详尽地叙述了他的一生,补充了目前 有关王畿年谱写的简略的不足,并从天泉证道入手,对他的哲学命题作为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其哲学体系具有高低,权实的两重性,对于提出的一些新的命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他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影响。本书在最后还特列一章,用以叙述王畿思想传入日本的过程和日本学者研究王畿的情况。
作者简介
方祖猷,男,浙江宁波市人。l95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专业。长期在江苏泰州市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70年代开始研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80年代调回故乡,先后在宁波效实中学、宁波师范学院、宁波大学任教,现为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浙东学术研究室主任,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第一章 明中晚期转型时期的时代特点 一 末富居多,本富居少,商品经济的繁荣 二 专制政治的加强和腐败 三 古曲渐渺的社会风气第二章 无日不讲学的一生 一 受学于王阳明时期 二 两京居官讲学时期 三 林下讲学时期 四 晚年讲学时期第三章 天泉证道和四无说 一 天泉证道 二 四有和四无 (一)四有 (二)四无 三 严滩问答 四 南浦请益第四章 心体论 一 心的认识作用 (一)人心本虚 (二)寂是心之本体 (三)虚明活泼心之本体 二 心的伦理意义 (一)良知是心之本体 (二)无欲者心之本体 (三)静者心之本体 三 心的超脱境界 (一)至善者心之本体 (二)乐是心之本体 (三)淡是心之本体 (四)直是心之本体第五章 性和命 一 性命合一说 二 离了气质,即无性可名第六章 良知论 一 良知者,本心之灵 (一)以虚灵谓之知 (二)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 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发而中节之和 三 良知即寂而感行焉,即感而寂存焉 四 良知无知而无不知 五 良知知是知非,而实无是无非 六 现成良知 (一)见在良知即本体良知 (二)当下现成 (三)不犯做手 (四)无污坏而具足 (五)平等性、平常性第七章 致良知 一、致良知的含义 (一)何谓致知 (二)如何致知 二、致良知的本体与工夫 三、致良知的顿渐与悟修 四、事上磨炼与静坐第八章 知行合一 一、知行合一说的经典依据 二、知行合一的内容 (一)“心之良知谓之知,心之良能谓之行” (二)“只此一个知已自尽了” (三)“知之真切笃实处谓之行;行之明觉精察处谓之知” (四)“格物者行其所知” 三、知难行易说第九章 超脱之学和理想人格 一、两种理想人格 (一)狂者与豪杰 (二)出世间大豪杰 二、大豪杰理想人格的思想根源及其现实意义第十章 论《大学》 一、关于《大学首章解义》 (一)从《大学问》到《大学首章解义》 (二)与王阳明思想的异同 二、正心先天之学,诚意后天之学 (一)从心上立根和从意上立根 (二)“无意之意”与“不起意” 三、致知“非推极知识之谓” (一)良知属先天,知识属后天 (二)良知是德性之知,知识是闻见之知 (三)良知是本来之真,知识是生死之本 (四)知体浑然,识有分别 (五)“变识为知” 四、格物是“《大学》到头实下手处”第十一章 经学和读书 一、“《六经》吾心注脚” 二、“征诸《六经》《四书》以为折衷” 二、读书三益:解发、裁培、印正 四、悟有三种:解悟、证悟、彻悟 五、“学至于忘,悟其几矣”第十二章 《易学》 一、易学渊源 二、易即良知 三、易为君子谋第十三章 良知范围三教 一、三间屋子的比喻 二、儒与二氏毫厘之辩 三、援佛入儒的例子 (一)一念灵明与无念为宗 (二)“不二”与《中庸》 (三)静坐与调息 四、致良知与道教养生术 (一)儒学与道教养生术“一也” (二)“致知之学,当下还虚” (三)养生之学不滞于形骸第十四章 与同门之辩 一、与钱德洪的异见 二、与黄绾的深辩 三、与季本的讨论 四、与薛应旃的分歧 五、与聂豹、罗洪先的论战 六、与刘邦采的争辩 七、与耿定向的辩论 八、与吴时来的辩难 九、与张元忭的问答 十、与沈懋学的分歧第十五章 王畿学说的宗旨、传人和影响 一、“自然为宗”是王畿哲学的本质特征 二、王畿的传人:李贽、周汝登、徐渭 三、王畿学说的影响 (一)“性者心之生理”自然人性论的建立 (二)自信本心和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理性的觉醒 (三)人人皆可语圣——人性的天赋平等 (四)狂者胸次和豪杰精神——个性的解放 四、流弊和纠弊第十六章 王畿思想在日本 一、王畿思想传人日本和被吸收 二、对王畿思想的研究和评价 (一)王畿的生平和著作 (二)王畿的思想和学说附录 一 王畿友人、弟子简录 二 参考书目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嘉靖朝官风的败坏,从一开始所谓“大礼议”中就埋伏了根子。他与明武宗为堂兄弟,即位第五天,即下令追封其生父为帝,人祀太庙,尊其生母为皇太后,几乎受满朝官员的反对。他在孤立中一方面提拔逢迎其意的张璁等人为内阁首辅,或入阁为大学士,一方面逮捕反对派廷臣134人下诏狱,廷杖五品以下者180余人。就封建礼法来讲,这件事本身意义不大,但从政治上看却意义重大。此后,君权完全压倒相权(内阁),使君主得以一意孤行,独裁愈益严重;此外,窥测机会,对君主阿谀奉承以为晋身之阶的歪风大为滋长,“中外献谀希恩者纷然迟至”①,于是钩心斗角,倾轧之风,在嘉靖朝从未停止过。 嘉靖崇信道教,醉心于长生之道,使上述专制与腐败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求长生,他可以不理或少理朝政;为了求长生,他可以以青词(一种用华丽的赋体文章表达皇帝求仙的诚心,焚化后以祈天帝)提升官员人阁;为求长生,他可以因首辅夏言不戴道冠而逐出都城。他的刚愎自用,加剧了朝臣之间朋比结党,打击异己,政局混乱,是非不分。这里亦举王门弟子的遭遇为例,兵部右侍郎黄宗明、编修程文德,因劾汪宏下诏狱。王畿好友翰林院编修唐顺之先则因忤张璁下狱,后则与罗洪先、赵时春一起因嘉靖常不视朝,疏请皇太子受朝臣贺,三人皆被谪为民。江右王门另一弟子魏良弼因疏劾张璁及其党汪宏,多次下狱拷讯,“肤尽而骨不续”②。粤闽王门的代表者薛侃也无辜下狱遣戍,这是张璁执政时事。夏言上台后,欧阳德弟子李遂因触犯夏言下诏狱。阳明另一大弟子、时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的钱德洪,亦因不当嘉靖之意下狱。王畿本人因为不附夏言,被诋为伪学,在大比中被黜。严嵩执政,变本加厉,王畿弟子周怡上疏论严嵩,下狱。欧阳德另一弟子薛应旃,因不听从严嵩打击异己,被劾,外谪。王畿同乡友人、巡按御史赵锦,利用日食,上疏请罢严嵩,被逮下狱,削籍为民。王畿友人总兵俞大猷因不附严嵩子严世蕃,被逮捕,因贿才得不死,罢职后发配至大同。另一友人、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三传弟子赵贞吉,也因不附严嵩,被劾夺官。徐阶弟子、给事中吴时来和另一弟子张舯同劾严嵩,同下诏狱,被廷杖,谪戍。 政治局面的混乱、黑暗和官员间的相互排挤,在地方上同样如此。就以张瀚的遭遇来说,他曾任南京工部尚书,当时厂局中朽木堆积如山,数十年不用,他拨给惜薪司,节约银数千两,却被控“擅折有用之材”,被参逮问。得旨:“某免逮,余如议。”他感慨地说:“毁誉在人,其不足信如此。”①张瀚在文中记载这类事有好几起。他虽是王门信徒,但不是哲学家,故其对朝廷与地方上官场的腐败,仅得出“毁誉在人不足信”的结论。王畿则多次谈到“打破毁誉”,并成为他理想人格的重要内容,他对赵锦说:“若是出世间大豪杰,一语之下,便当了然,本无生,孰杀之,本无誉,孰毁之。 P8-9
编辑推荐
王畿,字汝中,号龙溪,是王阳明的高第弟子,不仅在中晚明阳明学的发展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日本阳明学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王畿以其独树一帜的“四无说”。勇猛地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伦常。他继承了阳明思想内涵的积极因素,启发了其私淑弟子李贽,从而把明中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推向高峰。本书通过丰富的资料,较详尽地叙述了他的一生,补充了目前 有关王畿年谱写的简略的不足,并从天泉证道入手,对他的哲学命题作为较全面的论述,本书在最后还以叙述王畿思想传入日本的过程和日本学者研究王畿的情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