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8-12 出版社:南京大学 作者:卢央 页数:490 字数:357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内容概要
本书传主是西汉著名学者,易学家京房。鉴于历来对他作系统研究的较少,本书主要从京房著述的残存资料直接切入,力图从他的著述中评述和介绍京房的时代及其学术影响。 京房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氛围下探讨了易学与社会、与自然界的多方面的联系。他企图建立起易学的宇宙模式、天人模式,企图建立起宇宙或天地间一切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并企图从其可能建立的模式中解释和预测一些事件的发生和趋向。 京房未能完成他的探讨,就在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中丧身。从而他留下的著述是不完整的,多半是引述者摘录的片断。本书努力通过这些资料的探讨,建构出京房学术的可能的系统和说明他对后世的影响。
作者简介
卢央,江苏省太兴市人,1934年生于南京,随母亲为彝族成员。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后留系工作。一直从事射电天文学的教学和系的行政工作。“文革”后逐渐转入天文学史的研究。曾撰写、《象数易》等论文,著有《彝族星占学》和参与《彝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第一章 京房生平 一、京房的时代背景 (一)汉代振兴儒术的开端 (二)邹衍的“五德终始” (三)董仲舒的改制设计 (四)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五)封禅和改历 二、京房的出身和求学 (一)京房故里 (二)京房家世 (三)京房求学 三、京房入朝为官 四、京房之死 五、京房的著述第二章 京房易学 一、汉代易学的传承 二、西汉易学状况 三、京房八宫卦序 (一)关于卦的排列 (二)京房关于八宫的思想 (三)京氏八宫卦 (四)游归、贵贱、世应 四、京氏纳甲 (一)干支五行 (二)卦纳干与爻纳支 五、卦爻五行 (一)八宫卦的五行 (二)卦与爻的五行关系 (三)亲属和飞伏 六、建候积算 (一)京房建候积算的思想 (二)京氏建候 (三)积算 七、星宿和气候分数 (一)星宿 (二)阴阳之气 (三)成卦之主 (四)气候分数第三章 京房的卦气说 一、孟喜易学 (一)十二消息卦 (二)孟氏卦气 (三)六日七分 二、以风雨寒温为候 (一)魏相易学 (二)天文与风雨寒温 (三)卦气与风雨寒温 (四)八卦卦气之应 (五)风雨寒温入占 三、京房卦气说的补充 (一)谷永与《京氏易》 (二)《易纬》与《京氏易》 (三)郎(岂页)与《京氏易》第四章 京房星占及灾异占 一、京氏日占 (一)京房日面变色占 (二)京房日面观测 (三)京房日旁气占测 二、京房日食占及月占 (一)京房日食占 (二)京房月占 三、京氏杂星占 四、京氏气候灾异占 (一)关于蒙气 (二)虹晲之占 (三)风和地震之占 五、京氏物占 (一)京房岁时占 (二)京房物占第五章 京房音律、风角和考功课吏法 一、京房音律的历史背景 (一)《管子·地员》对五音的描述 (二)《吕氏春秋》对十二律的描述 (三)其他典籍中关于音律的叙述 二、京房六十律 三、京房风角 (一)京房风角与音律 (二)京房的五音风占 (三)京房八卦八方风占 (四)六情风占 四、京氏考功课吏法第六章 京房易的影响 一、《汉书·五行志》与京房易 二、扬雄《太玄》与《京氏易》 三、东汉时期的《京氏易》 (一)郑玄《易》学与《京氏易》 (二)《荀爽易》与《京氏易》 四、《虞翻易》与《京氏易》 五、象数易和京房 (一)象数易 (二)九宫八卦 (三)《火珠林》与京易附录 一、京房年表 二、重要参考文献索引 人名索引 词语索引 文献索引
章节摘录
(四)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当汉高祖趾高气昂地说“北畴待我而起”的时候,他实际上对自己得水德王已经十分满意,不然张苍的汉得水德的理论就不可能一直维持到汉文帝时贾谊等起而反对。直到他的曾孙汉武帝,汉得水德王才根本上被废除。汉武帝却不满足于五帝中的一帝的符应,而是采用了方士毫人谬忌的建议,更立比五帝更高一等的太一,亦称太乙,谬忌说:“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日五帝。”于是在长安城东南郊建了一座祠坛高为三阶的太一祠,五帝祠坛环居其下,这样就显示了太一的尊贵。这个太一当是帝中之帝。据曾国藩在其《求阙斋读书记》卷五论述《淮南子·泰族训》的泰字说:“始而又始日泰始,一之又一日太一,伯之前有伯日泰伯,极之上有极日太极。”所以太一是一之又一,若太一为帝则当是帝上之帝。在哲学上,道家用“一”来代表万物的根本,百事的起源。《淮南子·天文训》说:“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和万物生。”《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又说:“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由上述可见太一是阴阳未分时的状态,是阴阳的合体。《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定大业。”《易·系辞》将太一称之为太极,即表明太一概念的产生与天极概念有关。特别是星官家总是在天北极处要找一颗明亮的天体作为天北极的指示星,如果天北极处没有,就在靠近天北极处找一颗天北极的指示星。对于这个指示星,总是给予与天极或天帝有关的星名。
编辑推荐
《京房评传》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