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91-12 出版社:南京大学 作者:冯天瑜 页数:459 字数:34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内容概要
本书共两篇十五章,三十万言,以张之洞“身系朝局疆寄之重四十年”的不凡政治生涯为经,以其学术、经济、军事、外交、教育和文化思想为纬,以办洋务,倡“中体西用”说为重点。全面廓清这位身处古今中西大交汇时期的“过渡型”历史人物思想变化和发展的脉络,深刻提示出其思想、个性、行为的种种矛盾,点明其集儒臣与参吏于一身,兼开新与卫道于一体的人生之旅的特征,评判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特定地位。
作者简介
冯天瑜,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生物系。历任武汉教师进修学院教师,武汉师范学院讲师,湖北大学副教授、历史系副主任,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总编纂,湖北省历史学会第五届副会长。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上古神话纵横谈》、《明清文化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导论 张之洞与他的时代生平篇 从清流健将到洋务殿军 第一章 早岁经历 一、世宦之家 二、科举得志 第二章 宦海初涉 一、三省学官 二、入党清流 第三章 抚晋兴革 一、整肃吏治 二、清理财政 三、禁戒烟毒 四、转向“洋务” 五、心系南天 第四章 粤海经略 一、积极备战,顾全大局 二、“独数谅山一役,全仗纡筹决策” 三、反对议和,加固两广边防 四、洋务事业“小试其端” 五、粤政事略 第五章 “劳歌已作楚人吟” 一、近机器工业的创办 二、铁路事业的开拓 三、民营工商业的振兴 四、新式教育的创设 五、新军的编练 第六章 暂署两江 一、甲午主战 二、练军备武 三、兴工劝商 第七章 戊戌到庚子年间的权变 第八章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思想篇 开新与卫道二重变奏 第一章 儒臣与能吏 第二章 恶公羊,兼汉宋,通经致用 第三章 洋务殿军的富国梦 第四章 “练兵一事,鄙人身心性命之学” 第五章 维护主权之旨,羁縻牵制之术 第六章 “学术造人才,人才维国势” 第七章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附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章节摘录
但十分明显,两面作战的《劝学篇》的主要锋芒所向,是维新派及其变法理论,张之洞斥其为“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众心。学者摇摇,中无所主,邪说暴行,横流天下”。他认为三纲五常是万世不易之本:“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议,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①他攻击维新派“忘亲”、“忘圣”,“其意欲举世放恣黩乱而后快,怵心骇耳,无过于斯。”对比梁启超主笔《时务报》时期,之洞对所刊维新言论的干涉多通过委婉曲折方式进行,或通过汪康年转致责难,或委托屠仁守、章太炎著文驳议,《劝学篇》公开、激烈地直接抨击,正表明张之洞对维新派态度的变化之剧。张之洞不早不晚,在维新运动的成败关键时刻作《劝学篇》,三月草撰,七月进呈,在时机选择上也颇工心计。他从来就不是与维新派一心一德,但却与之保持密切联系,显然有利用之心。而当变法进入实质性阶段,新旧两派,帝后两党即将最后摊牌的关口作《劝学篇》,公开表明自己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目的在“预为自保计”,“惧事不成有累于己,乃故创学说,以别于康、梁。”②正如辜鸿铭说:“呜呼,文襄之作《劝学篇》,又文襄之不得已也,绝康、梁并以谢天下耳。”
编辑推荐
《张之洞评传》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