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庄桂云
Tag标签:无
前言
这些年,中国的茶文化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如茶艺表演、茶叶杂志、各大茶企茶叶文化宣传等。然,“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居然没能寻到想要的那一瓢。 人们常说人生如茶,茶的一生和人的一生,确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随着年龄的增长,世事的变迁,对于人生,我有着更加迫切的愿望去了解。几年前,我开始寻找这样的书籍,结果毫无所获。就算是有,也不过是只言片语,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愿望。更有甚者,有人连茶叶的基本知识都不懂,就开始在那里大谈特谈。 以我观万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中国的茶文化确实博大精深,同一茶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何况各有差异的人生呢?同一事情,没有人敢下结论,哪怕是在临走的那一刻或许他会对之前的结论产生强烈的质疑;又或许是大家都非常谦虚,不好意思下笔。 很明显我没有找到有关人生与茶叶的书,那时我想,哪怕写得不是很好的书,也很能满足我的愿望。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网上有朋友和我有着相同的苦恼——也在寻找这方面的书。突然有个很强烈的念头就在我脑中产生了,何不自己写一本呢?也许有朋友和我想的一样,哪怕写得不是很好,他们也很想看。就是这样的天真想法,让我有了写作的动力。想法是很简单,可是真的要实行,真不是个易事。我深知自己文采不好,就像有朋友问我:“你会写书,那文采肯定很好?”每次我都一笑了之,不好意思作答。虽是想着写一本文采不是很好的书就可以了,但文采不好的同时,阅历也不够。这几年,阅历慢慢地丰富起来,写书的想法在脑中蠢蠢欲动,一不小心没有控制住情绪,去年年底就开始下笔。 写这书的原因很简单,其一,本人学习的是茶叶专业,从茶园管理、茶叶制作到茶叶经营都经历过,也想品尝一下从事茶文化的味道,丰富一下生活,仅此而已。其二,传播更加正确的茶叶知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为了抛砖引玉,希望文采比我好、思想更加深邃的人,能够给大家奉献一席盛宴,对于我这样的普通阅读者将是一件幸事。 一切为一 有位云水僧听说无相禅师的禅道高妙,想找禅师辩论一番,因禅师刚好外出,由侍者沙弥出来接待:“禅师不在,有什么事我可以代劳。”云水僧一听,就和沙弥打起了禅机。 云水僧先以手指比了一个小圆圈,并向前一指,侍者则摊开双手,画了一个大圆圈;云水僧竖起一根指头,侍者就竖了五根指头;最后,云水僧竖起三根指头,侍者便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云水僧大惊,诚惶诚恐地跪下来向沙弥顶礼三拜后,掉头就走。 云水僧心想:我比个小圈圈,向前一指,问他胸量有多大?他摊开双手画个大圈,说他的心有虚空那么大。我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他奉行五戒。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他眼里。一个侍者尚且有这么高的禅风,无相禅师的修行一定更加不可思议,莫测高深。 无相禅师回寺后,侍者报告先前发生的事。侍者说: “那云水僧不知怎么知道了我俗家是卖烧饼的,他先比—个小圈圈说我家的烧饼只有一点点大,我马上摊开双手说烧饼很大喔!他又伸出—个指头说—个烧饼卖一文钱吗?我伸出五个手指说五文。他想还价,伸出三指问三文钱如何?我想这个人太没良心,便指指眼睛,说他不识货,没想到他就吓得逃走了。”无相禅师听罢,说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禅。” 一为一切,一切为一。同一事物,不同理解;同一理解,不同事物。儒释道是一家,是人类知识的一分子,是对万事万物的理解,是万事万物所孕育而生。对于茶,佛家讲的是茶禅一味,道家讲的是茶道,儒家讲的是茶品、茶性。干江水有千江月,月就一个,映照在每个人的心中,却是不一样的。茶只有一个,慧者观空见宗,智者观有见无,各有各的道。 我不是参悟暮鼓晨钟之人,也不是隐士居士,更不是久经风尘、看尽风花雪月之人,我就是我,一个唯一的自己。对于儒释道,我三者皆是,亦皆不是。对于茶,我至少算得是专业人士。在传播正确的茶叶知识,让大家了解更多茶叶知识的前提下,我将我对于人生的理解,结合对茶叶的理解来表达出来,跟各位来进行一番人生的探讨,有的观点在不同的篇章进行完善,请仔细阅读全文。如果看官您觉得满纸荒唐之言,尽可当作饭后茶余的谈资,尽付笑谈中。如果能给您带去一点儿启发,则是我的荣幸。且听我慢慢道来: 茶,可茶,非常茶! 茗,可茗,非常茗!
内容概要
《茗记》内容简介:百味尝尽方识茶,千回对语始知君;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品茶,如品人生,百味其中。人生百态,本色如茶——人生如茶。作者用儒释道的知识来谈专业的茶知识,使其不枯燥、富有趣味性。文章从十个方面介绍茶,并侧重于茶道,作者边谈茶边论道,而且用茶的一生对应人的一生,给读者以生活上的思考、借鉴。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饮品,是生活,更是文化。
作者简介
庄桂云,1988年出生,籍贯:福建省漳浦县,2010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茶学专业。
书籍目录
一、谈茶篇 二、分类篇 三、制作篇 四、品质篇 五、贮藏篇 六、备齐篇 七、用水篇 八、泡茶篇 九、品茶篇 十、易茶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强大之说 假使我们是一株茶树,那便不能分身,肯定只能选择在某一个地方了。今天在东,明天就不可能会在西,如果硬生生地在西,将它移植,也是可以,但不可能一直移植,反反复复,迁徙过多,精力会受损,得重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朋友,经常会筋疲力尽,苦无对策,困乏不已造成徒然的没落与悲伤。 当然你刚好想在东,而茶农将你栽种在东,那是幸运的,但有一部分会是不能如愿,事与愿违。既然没有办法改变了,或者说不能一时改变,那怎么办呢?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想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要先使自己强大,发展自己的根部系统,存活下来,只要活着便是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凡是能活着就应该坚强地活下去。如果自己都不存在了,那还有什么自己的其他事情要考虑的呢?一切都跟自己无关了,只能任他人评说。要是以后被放在恶劣的南,土地贫瘠,甚至连水分也稀薄,或许因为自己强大的根部,还能吸收到些许的养分,而等到肥沃的北,就容易如鱼得水,壮大自己。如果你刚好想在东,茶农刚好将你栽种在东,而且你要什么,茶农给你什么,那是上天的眷顾。但请记得一定也要使自己强大一谨记人生无常,不然当哪一天,茶农不再来照顾你,或者你被移到贫瘠的土地上,只能夭折了! 还要怎么强大呢?不妨将现在的地方当作是一个实验场地,今天施这样的肥,不宜吸收太多,多了不助于自己的生长。明天施那样的肥,有助于生长,可以多吸收。有时候你去茶园看时,会发现肥料施下去,不见鲜叶肥厚,却只是一味地结果实,这样就不宜让茶树吸收。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种在这试验场地,红的想法是不是可以长出红的果实,黑的想法是不是可以长出黑的花,如果不是,那是少了什么环节,遗漏了什么条件,还是在现有的环境下就只能长成这样的果实与花?如此以后换个环境,马上就甄以适应,活得潇洒自在。
编辑推荐
《茗记》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