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龙子民 页数:287 字数:390000
前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本奇书:帝王以之取天下,将相以之建功业,商贾以之得富贵,常人以之交朋友远小人……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施赖奥克将此书译成英文,取名《人类能力的研究》,立即风靡西方世界,特别是受到政界和企业界的青睐。这本奇书就是《鉴人智源》,是东方鉴人智慧的经典著作,为历代领导者所重视。《鉴人智源》是三国时魏国人刘邵的代表作,又被称为《人物志》。刘邵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魏国担任多种官职,官拜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死后追赠风禄大夫。刘邵思想睿智、博才多学,特别擅长品评人物。他总结了周文王、孔子等前人有关鉴别人物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汲取了儒、道、名、法、阴阳诸家思想,并将这些融汇在一起用来考察人物,形成了一整套从言语、体貌、行为等方面鉴别人才的学问。魏文帝曹丕即位后,颁布了“九品官人法”,为了使任事有其才,即名与实相对应,制定了任用官员的九品中正制,这是对过去曹操选拔官吏办法的一种改变。刘邵是法官,他为曹丕写了一系列提拔官员的规则,《鉴人智源》.也是为了选用官员而写的。《鉴人智源》是一部系统辨别人物的著作,对人物才能性情的鉴定作了相当系统的论述,为当时政治上的选才提供了客观标准与操作手段。在识人用人方面,《鉴人智源》一书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和博大精深的论述,并把它们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它还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管理学思想,并且与现代管理学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鉴人智源》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是历代成功者的枕边秘籍,素有“识人宝鉴”、“识人用人宝典”等雅誉。如果说《论语》为处世之书,《孙子兵法》为伐战之书,《韩非子》为统治之书,那么《鉴人智源》则当之无愧地为识人之书。古往今来,人们对《鉴人智源》的评价很高。与刘邵同时代的王二省,评论此书“修亡者得之以自观,用人者持之以照物”。《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此书“该览学籍,文质周洽”。唐朝的李德裕,赞美刘邵“索隐精微,研几玄妙,实天下奇才”。宋朝人阮逸评价此书“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置《鉴人智源》于案头,朝夕研读,参较时事,而成为清王朝的擎天一柱,是将此书学以致用的典范。红顶商人胡雪岩能周旋于官府、商界和洋人之间,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其中有不少为人处世的方法就是得益于《鉴人智源》。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此书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中外的人才学的教科书”。更有甚者,有人这样评价《鉴人智源》:反躬自省者读之,可以知运势;心系天下者读之,可以成大局;淡然自处者读之,可以明清浊;游戏人间者读之,可以正进退。事业成败在于用人,“得人才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用人之先在于识人,想要得到人才、用好人才,首要前提就是会识别人才。对此,宋代陆九渊一针见血地指出:“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诚能知人,则天下无余事矣。”能识人就会用人,会用人就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就是识人的重要性。《鉴人智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就是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本识人专著,推重人才之道,辨析人才之论,荐拔人才之识,堪称千古奇文。此书融合诸家学说,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诸多观点,提供了简明、实用、有效的识人方法,因此有着流芳古今的大智慧。 本书用通俗易读的语言,对《鉴人智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列举了历史上众多的识人、用人的故事,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有助于读者深刻地理解《鉴人智源》这一千古奇书。但是不可否认,原著中也有一些唯心的东西,如“相面说”等,为了本书的完整性,编者未作删除,相信读者朋友只要认真阅读、细心揣摩,一定会批判继承,剔除糟粕,去伪存真,有所启迪,受益无穷。
内容概要
在中国传统的鉴人智慧中,相貌、读吐=气质是识别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外貌、气度就能大致识别一个人的品行才学,这是中国人在长期鉴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简易、实用的识人经验…… 《鉴人智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就是因为它是中国第一本识人专著,推重人才之道,辨析人才之论,荐拔人才之识,堪称千古奇文。此书融合诸家学说,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诸多观点,提供了简明、实用、有效的识人方法,因此有着超越古今的大智慧、大价值!
书籍目录
九征篇 从相貌鉴别人才 第一节 “相面”有术 第二节 相貌鉴人九大方面 忠奸看神 聪愚看精 勇怯看筋 强弱看骨 沉浮看气 悲欢看色 美丑看仪 正邪看容 刚柔看言体别篇 从性格鉴别人才 第一节 性格鉴人 第二节 十二种典型性格的优缺点 强毅之才 柔顺之才 雄悍之才 惧慎之才 凌楷之才 辩博之才 弘普之才 狷介之才 修动之才 沉静之才 朴露之才 韬谲之才 第三节 善用“偏才”方为用人高手流业篇 从特长鉴别人才 第一节 有一技之长即为人才 第二节 下属必备的十二种特长 清节 家:其身正,不令而行 法家:定规矩成方圆 术家:优秀的参谋 国体:最佳的领导者 文章:天生的秘书 儒学:还是做学问的好 口辩:交际的最佳人选 雄杰:冲锋陷阵的实干家 其他的四种人才:器能、臧否、伎俩、智意 第三节 领导者的特长就是“会用人”材理篇 从言谈鉴别人才 第一节 言为心声 第二节 言语中体现出的“理” 言谈的九种缺点 八种好口才才能篇 用人贵在恰到好处 第一节 放对位置即是人才 第二节 人才互补出效益 第三节 知人善任才是好领导者利害篇 辩证看待人才的长处与短处 第一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第二节 不拘一格选人才 第三节 扬长避短用人才 用人所长 短中见长 用得其时接识篇 伯乐不带“有色眼镜” 第一节 识人不能太主观 听其言观其行 在细节 中仔细观察 实践中考察最科学 第二节 情态识人 弱态 狂态 疏懒态 周旋态英雄篇 英才和雄才 第一节 六种高级人才 坐而论道者 行动乏力者 有勇有谋者 以力行事者 冲锋陷阵者 智勇双全者 第二节 问天下谁是英雄八观篇 从细节鉴别人才 第一节 鉴才八法 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观其敬爱,以知通塞 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观其聪明,以知所达 第二节 识才要靠火眼金睛七缪篇 避免错误地鉴别人才 第一节 识人易犯的七大错误 偏颇之缪 爱恶之惑 大小之误 早晚之疑 同体之嫌 申压之诡 “二尤”之失 第二节 辨别人才的复杂性效难篇 推荐人才也重要 第一节 鉴才先得识才 第二节 古代识人技巧大观 文王的“六征”识才法 孔子的辨才秘诀 《吕氏春秋》的识人智慧 李克的“五视”识人法 刘向的“六正”与“六邪”鉴人法 庄子的识人九法 诸葛亮的知人七法 曾国藩与《冰鉴》释争篇 品行是选才的第一要素 第一节 才德之权 第二节 先德后才 第三节 忠诚第一
章节摘录
神色表现在外貌特征上,就是所谓的“征神”,就是外显的精神特征。如果人的精神气质通过外貌特征表现出来,那么其内在的情怀就会通过眼睛流露出来。所以,仁是眼睛的精气,因此,仁爱之人的目光诚实端庄;勇是胆的精气,因此,勇敢之人的目光灼灼而坚强;然而,这些都是仅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人才,即以比较突出的体貌特征表现其精神本质的人。仅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人,不具备整体的优势,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此,一味刚直而不柔和就会僵直,一味强劲而不精巧就会蛮干,一味固执己见就会愚暗,心气不清做事就会超越特定的规范,思虑通畅而不平正就会流于放荡。因此,具有中庸品质的人与以上所说的情况都不一样。仁、义、礼、智、信五常在人的身上都已具备,又以平淡无味的外衣包装起来。金、木、水、火、土五种特质充斥体内,心、肺、肝、脾、肾五脏精气外显在体貌容色上,因此,人的眼睛里闪耀着五彩的光芒。所以说,人生来就有形体容貌,形体容貌体现了其内在的精神,把握了人的精神,也就能够穷尽物理人性。人们性情的内容,有九个方面的体现,叫做“九征”。其规律是:正直或偏邪表现在人的神色上;聪慧或愚钝表现在人的精气上;勇敢或怯懦表现在人的筋肌上;强健或纤弱表现在人的骨架上;急躁或沉稳的脾气在于气血;悲伤或愉快的情绪显露在脸色上;衰弱或严肃的形象显露在仪表之中;做作或自然的举止在于容貌;缓慢或急切的态度通过言语显示出来。如果一个人的本性平静淡泊,内心聪明而外表清朗,筋脉强劲而骨骼坚挺,声音清朗而神色和悦,仪表庄重,容貌也端正,九种类型的特征都具备了,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如果这九个方面的特征有达不到的,只能称之为偏杂之才。把人才分为偏才、兼才、兼德这三种,它们的分类标准不同,因此它们相应的内容也不同。所谓偏才的人,是由于他们的专长才能而获偏才的称号;兼才的人,则是根据他们的德行而获得兼才的称号;而兼德的人,由于德行深厚,从而获得兼德的美称。兼德而又达到完美境界的人,称为中庸。中庸是对圣人的最高评价。九征初具而没有达到完善的人称为德行,德行是对才德高尚的人才的称呼。九征中的某一方面突出的人称为偏才,偏才是对才德有偏重的人的称呼。九征中所体现某一方面的特征而实际上这种表现是种假象,是依靠某方面的才能模仿出来的,具有这种才能的人称为依似。依似的人败坏道德。九征中有某一方面突出,而同时又与某一方面的性质相反,这种相反性情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叫做间杂。间杂的人没有恒心与常性。没有恒心的人与依似的人都属于凡夫末流之辈。这一类型的人不能一一讨论,因此就省略不说了。人物性情的九种表现征象,即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由表及里,有经验的领导者能够通过外在的九种征象特点,准确判断一个真实的人的才能性情。人物性情的变化规律,能从这九个方面的特征表现出来:忠直奸邪的在于神正直明朗与否,智明愚暗的在于精清爽明快与否,勇敢怯懦的在于筋劲健与否,坚强柔弱的在于骨强硬与否,沉浮静躁的在于气沉定与否,欢喜悲伤的在于色悦与否,端庄大方、邪顽卑下的在于仪整与否,心怀奸诈、端庄严肃的在于容严与否,性情平和、急进鲁莽的在于言急与否。忠奸看神鉴别人才首先要看其人的“神”。通过对“神”的观察,可以辨别他的忠奸贤肖。神正则人正,神邪则人奸。“神”主要从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尤其是一双眼睛,曾国藩在《冰鉴》中所说的“一身精神,具乎两目”可谓一针见血,说出了其关键所在。孟子也说过:“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是不能掩盖人的内心丑恶的。如果他内心正直,那么他的眼睛就明亮;如果他内心不正直,那么他的眼睛就会混浊。听一个人讲话的时候,认真观察他的眼睛,那么这个人是好是坏,又怎能隐藏得了呢?” 有一次曹操派一刺客去见刘备,其人与刘备探讨征伐魏国的形势,所论很合刘备的心意。刺客上厕所时,刘备对诸葛亮说此人是个奇士,想同他亲近,诸葛亮缓缓叹息道:“看这个人的脸上经常变色,露出恐惧的神色,目光下垂并且多次逆视,其外表已露出奸形,内心一定藏有恶意,此人一定是曹操派来的刺客。”后来,事实果然证明了诸葛亮的预测。一般奸佞之徒大抵都是这样。如果一个人的神歪邪褊狭,其性格必定卑下,心怀鬼胎,居心叵测,这种人容易见异思迁,见利忘义,可以随便放弃道德情操。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可怕,一种是不要命的;一种是不要脸的,但后者比前者更可怕,神歪邪的人多属于后者。这种人平常善于掩饰自己,能够沉得住气,一声不响。在形势成熟、羽翼丰满后才显出本性,而不会轻易发难,因小失大。日本有些黑社会组织要求其成员不得在公众场合耀武扬威、惹是生非,其目的也是为了搞成更大的阴谋,形成更大的危害。这种老练深沉也正是他们的可怕之处。不怕真小人,只怕伪君子,人心有隔膜就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
编辑推荐
《发现人才》用通俗易读的语言,对《鉴人智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列举了历史上众多的识人、用人的故事,既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又有助于读者深刻地理解《鉴人智源》这一千古奇书。相信读者朋友只要认真阅读、细心揣摩,就肯定会有所启迪,并会终生受益无穷。事之至大,莫如知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制胜之本,在人不在器。英才乃制胜之本。21世纪最缺什么?最缺有诚信的人才,因此,如何发现人才成为制胜的关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