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3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家和
Tag标签:无
作者简介
刘家和,江苏南京人,1928年生,195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曾任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北京史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世界史杂志》编委等。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先秦秦汉史研究,对中外古史比较研究作了长期的艰苦努力,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主编高校优秀教材《世界古代史》、《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合编《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导论》;出版学术论文集《古代中国与世界》、《史学、经学与思想》。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关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问题——对黑格尔曲解中国历史特点的驳论 一、引言 二、世界历史的架构与中西历史比较的对应分期问题 三、历史的发展与文明的连续、断裂问题 四、历史进程中的横向矛盾与纵向发展的关系问题 第一编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 引言 第一节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概论 一、古代中国历史概论 二、古代西方历史概论 第二节专论 一、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物质因素 二、中华民族统一发展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 三、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色——和谐之途 四、一种规则 两种模式——古代中国郡县制与罗马行省制形成的异同 五、本与末——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农工商业观念的比较研究 第二编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 引言 第一节中西古代史学概论 一、古代中国史学概论 二、古代西方史学概论 第二节专论 一、《尚书》的历史认同观念 二、司马迁的“考信于六艺”说 三、司马迁的“疑则传疑”说——以《史记》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为例的分析 四、司马迁和波利比乌斯的历史思想 五、《汉书》中的通史精神 六、古代的史料和世界古代史 七、被误读的希罗多德 第三编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 引言 第一节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概论 一、古代中国历史理论概论 二、古代西方历史理论概论 第二节专论 一、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 二、史学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地位——与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比较思考 三、论通史 四、先秦儒家历史理性的觉醒 五、试论道法两家历史观的异同 六、五德终始说与历史正统观 七、董仲舒《春秋》学的通史精神初探 八、论何休《公羊解诂》的历史哲学 余论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古风时代有关希腊经济状况的记载十分有限,到了古典时代,记述越来越丰富,透过那一时代的诗人、历史学家、戏剧家、哲学家的作品,我们看到,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相似,希腊的农工商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色诺芬的《经济论》中,可以知道当时的农人们已经掌握了施肥、培土等技术,并且对土壤、植被等方面有了较为系统的知识。雅典人的日常商品交换活动在“阿哥拉”(Agora)上进行,这里不仅是商业场所,还是公民们进行政治集会、宣讲政治观点和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 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经常以雅典的市场为场景,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不仅有本地的特产,还有其他城邦甚至希腊境外运来的各种奢侈品和罕见商品,比雷埃佛斯和雅典的市场上,还出现了专门的货币兑换商,称为“坐在桌边的人”,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本邦和外邦钱币的兑换业务,同时一般也兼营高利贷,有人称他们为历史上最早的银行家。进入到古典时代,雅典在原有的大面额货币的基础上,出现了小面额的铜币,这为小商品的交换和发展提供了便利,并且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达。这些也说明,普通公民对市场的参与度和依赖性也日益增加。 与中国的情况相似,在这一时期,希腊的私有制和商品化程度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土地抵押和买卖,奴隶市场的繁荣,服务业的兴盛,娼妓制的流行,以及以出卖知识为业的智者的出现,种种情况表明,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总之,不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还是古风到古典时代的希腊,都经历了一个农工商业加速发展,并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的过程,尤其是工商业活动比前一个历史时期(即春秋战国之于西周,古风和古典时代之于荷马时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成为中国和希腊的“本”、“末”思想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动因。 这是一个追名逐利的时代。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社会的进步都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急剧转型的时期,人们发现,在获得了盼望已久的自由和财富的同时,也正在悄然地失去一些更加重要的东西,作为人的生活准则的古老的伦理依托开始变得荒谬和可笑,精神和心理上的平衡被打破,种种新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唯利是图,贫富分化,人情冷漠,当时的人们感觉到经济利益的追求与伦理道德的原则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处于一种紧张的冲突状态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么对传统的道德观念进行彻底的改造,要么根据现实的需要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道德标准,除此之外别无他途。面对道德与利益的紧张,思想家们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救世的良方。 (三)各家学派“本”、“末”思想倾向及其理论基础述要 在公元前8世纪到前3世纪的中国和希腊,农工商业及其相互的关系是一个得到了普遍关注的话题,这方面的资料异常丰富,同时,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思想家们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评判。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下文仅就中国先秦和希腊古典时代有代表性的主要学派和思想家在“本”、“末”思想上的主要倾向及其理论基础作一些概括性的评述和比较。
编辑推荐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