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北京教育学院、 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老师培训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出版)
内容概要
《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全员培训教材:学科教育心理学》在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学习心理,学科的学与教。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这八章又可组合为三个模块: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一般学习心理和分类学习心理。“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模块介绍学生在认知、人格、情绪、社会性、道德等领域的心理发展过程、任务、特点和个体之间心理发展上的差异。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任务和特点,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设定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目标与主题,了解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可以使教师更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材施教。“一般学习心理”模块包括“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两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介绍学习的含义与分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分类思想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来思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整合三种学习理论可以更灵活地选取教学策略,实现多层次教学目标。“分类学习心理”模块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五章,从知识、技能、策略、品德等方面阐述其学习过程和对教学的启发。第二部分学科的学与教包括八章内容,分别为:语文学科的学与教、数学学科的学与教、英语学科的学与教、科学学科(含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学与教、社会学科(含历史、品德学科)的学与教、地理学科的学与教、艺术学科(含音乐、美术学科)的学与教、体育与健康的学与教。这部分的编写体例主要采取“总一分”体例,即首先从总体上对本领域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学科知识、技能、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阐述学与教的过程与原理。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学习心理 第一章 学生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 第一节 心理发展 第二节 学生智力的个体差异 第三节 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差异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含义与分类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派学习理论 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第四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 第二节 事实性知识的学习 第三节 概念性知识的学习 第五章 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学习 第六章 学习策略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主要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型学习者的培养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二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创造性及其特征 第四节 中小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第五节 创造性的培养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第二节 态度改变与品德发展的理论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第二部分 学科的学与教 第九章 语文学科的学与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识字的学与教 第三节 阅读的学与教 第四节 写作的学与教 第十章 数学学科的学与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学概念的学与教 第三节 数学技能的学与教 第四节 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与教 第十一章 英语学科的学与教 第一节 外语学习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 英语教学法 第三节 英语学习策略 第四节 英语知识的学与教 第五节 英语技能的学与教 第十二章 科学学科的学与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科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科学能力 第三节 科学学科的学与教——概念转变教学 第四节 科学学科的学与教——概念图的学习 第五节 科学学科的学与教——实验 第十三章 社会学科的学与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历史学科的学与教 第三节 品德学科的学与教 第十四章 地理学科的学与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理知识的学与教 第三节 地理技能的学与教 第十五章 艺术学科的学与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乐学习与教学 第三节 美术学习与教学 第十六章 体育与健康的学与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运动参与的学与教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学与教 第四节 身体健康的学与教 第五节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学与教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教学观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学习者必须通过自己主动的、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教师不再是以自己的看法及课本现有的知识来直接教给学生,而是根植于学生的先前经验的教学。而且,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活动中,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教师身上同时发生着,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意义建构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注重学生的原有经验。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对任何事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经验。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常常对问题的理解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编辑推荐
《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全员培训教材:学科教育心理学》编写风格与体例遵循以下指导思想:第一,围绕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需要来组织教材内容,避免完全以学科为本位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通过回应教师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发展一种从学科学习心理的视角解决教学问题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第二,在内容呈现上力求深入浅出。要求在确保教材内容科学性的同时,文字表述尽可能平白。通过贴近学习和教学情境的案例讨论、课例分析和举例等方式,并结合各种图表,使教师能在多元知识表征中建构对学与教原理的理解。第三,在内容编选上,力求反映学科的学与教心理学研究的经典理论和最新成果,并注重反映认知心理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研究的新进展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启发作用。另外,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阐释,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力图使教学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第四,在体例上,力图以便于学习者自学的形式进行编排。例如,每章以案例或导言导入,案例以生动的形式和对现象的提问等预示着即将展开的知识内容,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导言则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对本章内容进行概要介绍,使学习者又见树木、又见森林。又如,由于各章节内容较多,为帮助学习者能更清晰地了解知识结构,在脑中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每章结尾编者精心总结了本章知识点和关键概念,便于学习者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再如,书后所附参考文献采用分章呈现的方式,便于学习者学习各章时能找到相关的拓展资源以进行深入研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北京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公共必修课全员培训教材 PDF格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