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侯路芳 主编 页数:174 字数:208000
内容概要
《京师读本系列·高中语文读本:戏剧(选修)》依所选择的文体而分为若干种,如“小说读本”“戏剧读本”“传记文学读本”等,每一种读本所选择的篇章,都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趣味这个最好老师的指引下,学习就会是一个轻松而惬意的过程。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娱神的歌舞——东西方戏剧溯源与比较
1.关于戏剧起源
2.东西方戏剧比较
3.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戏剧观比较
附文:百老汇搬演中国梦
4.戏剧的生活意义
第二单元 虚实相济——中国古代戏曲的美学精神
第三单元 名苑奇葩——中国古代戏曲赏析
第四单元 他山之石——西方戏剧传统和范式
第五单元 异域风华——西方戏剧名作赏析
第六单元 薪火相传——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
第七单元 熔炼出新——中国现当代戏剧名家名作
阅读思考参考答案
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戏曲艺术的血缘,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歌舞、巫觋等多种成分。到周代宫廷的仪式性歌舞,已有模仿性的戏剧因素。作为戏曲中演员艺术的前身,则包括上古时期祈神降福的巫觋以及后来的优伶。到了唐代,古时的歌舞已发展成小型的歌舞戏,周秦以来的俳优表演已发展成参军戏。前者仍以歌舞为主,但已有对人物的摹拟及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后者则以对人物的摹拟和简单的情节为主,也融人了歌舞的成分。一般认为,中国戏曲发展成完整的、独立的艺术样式,是12世纪宋代的永嘉杂剧,又称“南戏”。在日本,古代人借助面具装扮成天神或恶魔,祈求丰收和生殖后代,这种原始艺“能”可以看做是戏剧的胚胎。在12世纪前后形成的猿乐,加进了杂技、歌舞的成分,主要仍然是用于农村的祭祀活动。到中世纪后期创立了能乐与狂言,前者以歌舞取胜,后者则更注重对话与动作,但也都具有浓重的祭祀性。 歌舞与戏剧有血缘关系,但是,欧洲戏剧与东方的民族戏剧,在发展过程中,情况迥然不同。在欧洲戏剧(以古希腊戏剧为开端)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歌舞成分逐步减少,而戏剧性的因素却逐步增强并成为主导因素,最终发展成以外部形体动作和对话为基本手段的戏剧形式。而东方的民族戏剧.则多是在戏剧性成分逐步增强的过程中,大量的歌舞成分被保留下来,形成了歌舞抒情性与戏剧性相融合的艺术特点。后者可以中国戏曲艺术作为范例。东、西方戏剧的这种区别,构成人类戏剧文化的两大支脉。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