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克抗  页数:258  

内容概要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整体框架及传统文化基础,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学科定位及其理论体系,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教育信息化理论的自主建构(特别是坚持在应对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去丰富与完善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以及如何通过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如何通过提高对“学习与创新”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来促进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深入发展等方面,对“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应如何构建与发展”这一重大课题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其目的是抛砖引玉,以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更多关注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教育思想第二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教学观念一、对已有两种教学观念的改进二、“有意义传递--主导下探究”式新型教学观念的实施方式三、目前国际上在教学观念方面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剖析第三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一、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教与学理论二、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二一一系统论第四节 关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一、一个学科理论体系的组成二、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三、建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给我们的启示参考文献第二章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一、逻辑起点的本质规定性二、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三、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第三节 由逻辑起点研究引发的思考与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一、关于“学习起点论”与“教育起点论”的分歧’二、关于教育技术学是定位于“技术”还是定位于“教育”的争论第四节 对西方教育技术定义的不同看法与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的形成一、AECT定义是学科定义还是应用领域的定义二、对AECT定义应如何翻译才忠实于原文三、对AECT定义应如何客观评价四、AECT定义和AECT定义相比较是前进还是倒退五、如何给出科学的教育技术学定义参考文献第三章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文化基础——孔子的教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现代工业社会的固有顽症一、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不能同步二、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彼此对立第三节 医治现代工业社会顽症的处方一、教育学家的处方——教育的四大支柱二、心理学家的处方——情商EQ)三、经济学家的处方——可持续发展战略四、物理学家的处方——热力学第二定律五、哲学家的处方——“天人合一”世界观六、综合性处方——孔子教育理论第四节 儒家学说的理论体系与核心内容一、儒家学说的理论体系㈦二、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学三、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世界观与“中庸”思想方法论四、正确处理“人与自身的关系”——道德修养理论与方法五、先秦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孔子教育理论第五节 孔子教育理论——弘扬和推行仁道的思想、理论一、孔子教育理论涵盖的主要内容二、孔子对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三、孔子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第六节 孔子教育思想——医治工业社会顽症的有效处方一、孔子教育理论与教育的四大支柱二、孔子教育思想与EQ理论三、孔子教育思想与“天人合一”第七节 孔子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一、基于孔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教育改革新方案二、基础教育改革新方案的三大特色三、基础教育改革新方案与应试教育“转轨”问题参考文献第四章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理论”的自主建构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界定第三节 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一、西方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二、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第四节 信息化教学核心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建构一、西方国家的主要“整合理论”二、中国特色的“整合理论”第五节 关于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论”和“教与学方式”的探索:一、“学教并重”的教与学理论二、中国学者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的探索三、中国学者对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拓展第六节 在应对教育信息化面l临的严峻挑战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二、教育信息化在新阶段面临的严峻挑战三、世界各国迎接教育信息化所面临挑战的对策四、对国内外各种对策的分析比较’参考文献第五章 对于教育技术核心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的丰富与拓展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阶段提出科学的划分依据第三节 提出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一、“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二、“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三、“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及实施步骤 第四节 运用“新三论”的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一、“老三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支持 二、“新三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深入发展;第五节 在运用“新三论”系统方法促进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过程中应防止的参考文献第六章 对于教育技术其他重要领域的创新探索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对教育技术“学科定义”的完善与发展第三节 自主制定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定义”第四节 对远程教育理论与远程教育模式的创新一、关于远程教育的逻辑起点和远程教育主要矛盾的研究二、关于构建与实施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创新探索三、关于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的研究第五节 对学科教学设计与学科教学论领域的探索一、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离不开创新学科教学论与创新学科教学设计的支持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学科的创新教学论及创新学科教学设计三、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英语学科的创新教学论及创新学科教学设计参考文献第七章 通过学习与创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i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一、学习与创新之间的差异与对立二、学习与创新之间的相互支持第三节 通过不同学习方式促进教育理论创新的典型案例一、通过批判性学习促进教育理论创新的案例——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的新思考案例)二、通过扩展性学习促进教育理论创新的案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案例)三、通过比较性学习促进教育理念创新的案例——关于“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思想案例)四、通过再认性学习促进教育理论丰富与发展的案例——关于对EQ情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案例)第四节 如何做到敢于创新——要坚持深入实际并端正两种态度一、坚持深入实际——使你有敢于创新的底气二、要真正做到敢于创新还需端正两种态度--第五节 如何做到善于创新——应掌握创造性思维理论并要提高四个方面的认识一、掌握与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使你有善于创新的能力二、要做到善于创新还需提高四个方面的认识第六节 结束语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在《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中,作者何克抗从“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教育思想”、“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教学观念”、“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理论的基础”等七个方面,谈论个人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与关注,从而使“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能看得到更健康、更快速的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