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陈曙光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3出版) 作者:陈曙光 页数:226
内容概要
《直面生活本身: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寻根意识:开启存在之维;遗忘存在:实体存在论人学的坚硬内核;回归感性:费尔巴哈对存在的论转向贡献;直面生活:马克思开辟的存在论道路等。
作者简介
陈曙光,男,汉族,1975年1月出生,武汉大学博士,哲学教授。湖南“121人才工程库”成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5项。出版个人专著《马克思人学革命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寻根意识:开启存在之维 第一节 寻根意识:人类与生俱来的超越本性 第二节 “阿基米德点”:两种人学致思理路的分野 第三节 寻根之旅:西方传统人学的历史演进 第三章 遗忘存在:实体存在论人学的坚硬内核 第一节 寻找“逻各斯”:西方传统人学难以撼动的“存在论情结” 第二节 “循环怪圈”的纠缠:实体存在论人学无法逾越的“存在论陷阱” 第三节 遗忘现实的人:实体存在论人学的困境与悖论 第四章 回归感性:费尔巴哈对存在论转向的贡献 第一节 “神的主体是理性”:费尔巴哈对神学本体论的反动 第二节 “理性的主体是人”:费尔巴哈对理性本体论的批判 第三节 “我欲故我在”:感性直观本体论的滥觞 第四节 感性直观本体论的意义及其限度 第五章 直面生活:马克思开辟的存在论道路 第一节 存在论追究: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 第二节 现代生存路向的开辟:马克思人学彰显的理论旨趣 第三节 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出场:马克思人学超越“循环怪圈”的科学路径 第四节 直面生活本身:感性生活本体论的深层意义关联 第六章 方法革命: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的思维之维 第一节 “现成中思维”向“生成中思维”的跃迁 第二节 “思辨中思维”向“实践中思维”的提升 第三节 “共相中思维”向“历史中思维”的转化 第四节 “单向中思维”向“总体中思维”的跨越 第五节 “超验中思维”向“经验中思维”的回归 第六节 “解构中思维”与“建构中思维”的交融 第七节 “批判中思维”与“变革中思维”的会通 第七章 价值澄明:感性生活本体论的度越与反思 第一节 感性生活本体论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实体本体论的强大传统 第二节 感性生活本体论在何种意义上突破了实践本体化的传统价值 第三节 感性生活本体论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现代生存哲学的本体诉求 第四节 感性生活本体论在何种意义上开辟了西方人学的现代路向 第五节 “物质”何以不能成为人之存在的“本体” 第八章 以人为本:从空想到科学 第一节 西方人本主义:理论的丰富不等于理论的成熟 第二节 人本向度:实体存在论人学尚未开启的意义领域 第三节 以人为本:马克思人学存在论彰显的价值意蕴 第四节 人本追求:理想回归现实与现实趋向理想的统一 第九章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的总体评价 第一节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的地位 第二节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的性质 第三节 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绪论 从存在论的视阈来看,人学可以分为理论(思辨)人学和实践人学。纵观人学思想史的发展,就其主导潮流而言,呈现出一种从理论人学转向实践人学的趋势。这一转向的发动者,乃是马克思。“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革命”的研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澄明马克思究竟在何种意义上颠覆了理论人学的本体论传统,又是在何种意义上开辟了现代人学的“存在论”道路。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人学存在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新视域。对任何哲学问题的研究,都只有追究到终极之处,在元哲学层面揭示问题的根本,理论才会彻底,才能说服人。要系统解剖马克思在人学史上所发动和完成的革命性变革,也必须从存在论的视角切入,科学地阐释马克思人学在存在论基础上的革命。因此,人学存在论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二,有利于繁荣人学学科,推进人学研究向深度拓展。马克思主义人学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由黄楠森、王锐生、夏甄陶等老一辈学者奠基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的主体性精神的觉醒和主体性哲学的兴起,人学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袁贵仁、韩庆祥等知名学者在前辈的基础上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繁荣,人学也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关注。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部门哲学、领域哲学的繁荣,尤其是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强势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人学的发展空间,至少是分散了人学的声音,人学的话语权有弱化的倾向;另一方面,随着老一辈人学奠基人逐渐步入老年,中坚力量研究方向的转向(如韩庆祥转向政治哲学),人学研究也呈现某种滑坡的趋向。近年来,人学研究似乎进入了一个无法深入的“瓶颈”阶段,自2003年孙鼎国主编的《世界人学史》(四卷本)以及2005年黄楠森主编的《人学理论与历史》(三卷本)出版以后,学术界鲜有重量级的专著问世。因此,任何一位致力于人学研究的年轻学者都有责任接过发展人学学科的接力棒,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笔者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对繁荣人学学科怀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2009年8月笔者第一部人学研究专著《马克思人学革命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今天,笔者继续对“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展开研究,这对于把握马克思人学的精神实质,推进人学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繁荣人学学科,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向深度拓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三,为“以人为本”提供理论支撑。本书在深入理解马克思人学革命实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当代价值,并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在当代语境中提升和发展马克思人学的当代意义。在当前,主要是为“以人为本”提供理论支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加强对马克思人学存在论思想的研究,可以为“以人为本”提供元哲学层面的理论论证和学理支持,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兴起,至今方兴未艾。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著作、论文非常之多,但主要是侧重于建设人学学科、构建人学理论体系这个角度。显然,对马克思人学的研究有待向深度推进。
编辑推荐
《直面生活本身: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由陈曙光编写,《直面生活本身: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其立足于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革命,探讨了马克思究竟在何种意义上颠覆了理论人学的本体论传统,分析了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开辟了现代人学的“存在论”道路,并最终总结出加强对马克思人学存在论研究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