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晓明  页数:46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面对文学的困境,局限与悖论,他们始终坚执于严肃的激情,以无限接近那些可以想象的真实。《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陈晓明卷》收录了陈晓明二十多年来的文章,近十年的占大多数,大体分为“理论拓路”“批评探询”“作家解读”三部分。陈晓明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理论等。出版《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等2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300多篇。

作者简介

陈晓明,1959年生,福建人。1990年荻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十多年,2003年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理论等。出版《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等2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300多篇。曾获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年度评论家、“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2007)等奖项。

书籍目录

上篇:理论拓路拆除深度模式——当代理论与创作的转型歧途中的选择:现代审美进向当下的道路:理论、批评与创作的困境常规与变异——当前小说形势与流变反激进: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境遇真实的迷失: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向内转的美学向度——当代中篇小说的艺术流变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缠绕及其出路文化研究:后一后结构主义时代的来临“恕道”在当代危机中的普适性与积极面向中篇:批评探询无望的超越:从深度到文本策略诡秘的南方——先锋小说的“南方意象”读解反抗危机:“新写实”论神奇的他者:中国当代电影叙事中的后政治学异类的尖叫:断裂与新的符号秩序世俗批判的现代性意义——试论柏杨杂文的思想品格“没落”的不朽事业——试论白先勇小说中的现代性面向“对中国的执迷”:放逐与皈依——顾彬《20世纪中国文学史》评述下篇:作家解读个人记忆与历史布景——关于韩少功和寻根的断想复调和声里的二维生命进向——评张承志的《金牧场》历史在别处:《风过耳》与“新时期”的终结瓶中之水却也奔流不息——林白小说论略无限的女性心理学——陈染小说论略从前卫女性主义到中国书写——虹影小说论略后革命的博弈——《女同志》中的权力与力比多的辩证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有时候我喜欢归结某种文学潮流,也不放弃追逐一种更大的惯性,但我总是要找出那种线索——它能引导我们走出现实的迷宫。现实本质上是一座迷宫,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人口和出口,但每个人心中要有一张地形图。我想,从我的批评文字中还是不难看出,不管如何讨论当代文学的纷繁复杂,我还是有比较明晰的文学走势图。否则,所有的理性思考和具体的作品理解,都不能让我心安理得。这本批评文集,反映了我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变革的理解,虽然只是文学论文,但我力图在文学批评中揭示思想的流变,在文本的解读中呈现历史的内涵。这本文集收录了我二十多年来的文章,近十年的占大多数,大体分为“理论拓路”“批评探询”“作家解读”三部分。当然尽可能地反映我做理论与批评的志业生涯的历程,同时也尽可能地避免所选文章与我近年出版的著作之间有所重复。我希望为读者呈献一本相对成体例、有内在连续性主题的文集。我的学理路数是从理论到批评,我本人也主张理论的批评化,这与我个人的志业选择是相关的。我是学文学理论出身,痛感中国的理论只能在西方理论的根基上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但这谈何容易。如无对西方理论深入而扎实的研习,要构建出有中国品质的理论,那是一句空话和大话,那只能是无知者的无畏之举。西方理论到了20世纪90年代也面临再创造的困境,在解构主义之后,哪里还有理论的体系和原创的思想呢?我个人认为,只有回到文学创作,回到文学文本的阐释,才有可能激发出理论的灵感,才能开展出新的理论面向。因此,我后来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之中。但我的做法,依然是带着理论的问题介入,批评终归是要在两个层面上回答问题:其一是作家的个性化创作对其作为写作主体意味着什么?其二是作家的这一创作行为(或文本行为)在整个文学传统中,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演化中,占据了什么位置,又产生了什么意义?对我来说,理论的创新性只能从当下的新的文学行动中产生,这当然也是前此的理论成果与当下创作碰撞产生的结果。

编辑推荐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陈晓明卷》:面对文学的困境,局限与悖论,他们始终坚执于严肃的激情,以无限接近那些可以想象的真实。关于文学,关于世界他们从未止歇的激情伴随自觉的文化探询,总是在最具探索性的问题意识之后如期而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很有理论深度,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也很见地。文章有文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