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彦林 页数:218
内容概要
东亚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东北亚和东南亚。东北亚一般是指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东南亚则是指东盟1O国和东帝汶。中外学者一般认为,1500年以来,东亚地区先后存在过以中国为核心、以朝贡关系为纽带的“华夷秩序”,这一时期的东亚秩序是以一元为主导的,中国居于核心、宗主地位的国际秩序;日本试图构建的“大东亚共荣圈”秩序;以美国为外在霸权、东西方对峙为特征的“冷战”秩序。“冷战”结束以来,东亚秩序处于转型状态之中。系统梳理历史上东亚秩序变迁的来龙去脉,总结其规律性并探讨如何实现东亚秩序的和平转型,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是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共同任务。从目前情况看,影响东亚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如全球秩序、东亚多样化的事实、中国的和平发展、日本角色的嬗变、中日关系的变化和美国的结构型介入等。在上述因素中,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民族复兴,必将对东亚地区秩序转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书着重探讨影响东亚地区秩序变迁及转型诸多因素:中的中国因素,原因有三:其一,从历史上看,中国始终是东亚秩序中最重要的国家因素,东亚历史上出现的三种秩序的确立和衰败,要么以中国为核心,要么与中国实力的消长息息相关。中国在东亚的中心地位是公认的、历史形成的。其二,在当前东亚秩序转型过程中,中国是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并会逐渐成为东亚秩序转型的主导性因素。中国和平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而且必将对东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变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实际上,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以及美国对东亚政策的调整都与中国的和平发展密切相关。其三,从中国自身考虑,作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地区性大国,东亚是中国和平发展必须借助的平台,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在东亚地区,中国也必然会出台系统的东亚地区战略,并考虑到如何推动东亚地区秩序的转型与构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心一边缘模式:古代朝贡体制下的中国与东亚(先秦-l895) 第一节 地缘政治学视角下的古代东亚朝贡体制 第二节 东亚朝贡体制的中心一边缘模式分析第二章 三种力量的角力:中国角色的转变(1895-1945) 第一节 东亚朝贡体制的瓦解与“条约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条约时代背景下中日在东亚秩序变迁中的角色转换 第三节 1905年:近代东亚国际秩序变迁中的重要历史节点 第四节 美国和日本建立东亚秩序的战略冲突及中国的策略选择第三章 两极秩序背景下的东亚秩序与中国角色的变化(1945-1979) 第一节 中国国内政治变迁与战后东亚秩序的形成 第二节 “冷战”背景下东亚两极秩序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国际战略与东亚秩序的变化第四章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重建东亚秩序的努力(1979-1997) 第一节 中国国内政治变化催生了全新的中国国际战略 第二节 集团对峙与东亚秩序 第三节 “冷战”后东亚“冷战”秩序向合作秩序的转变第五章 后“冷战”时代东亚秩序的转型及中国的策略选择(1997- ) 第一节 地区秩序转型的理论视角 第二节 当前东亚秩序转型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促进东亚秩序转型的策略选择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崛起国的国际秩序主张不能够通过协商与合作治理的方式得到重视和实践的情况下,崛起国往往会试图在现行主流秩序之外,按照自己的秩序理念来实践不同于霸权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从而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这也就是美国学术界提出所谓的中国“替代论”的基本根据。“替代论”从秩序的观念和身份这个变量中看到了中美关于未来国际秩序走向的严重分歧。因为国家政治体制、历史传统、发展阶段和在现行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同等原因,中美两国在国际秩序走向的问题上出现分歧,这实属正常。但“替代论”将中国的发展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展模式相对立起来,将两者视为彼此替代的关系,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正常的关系发展视为针对美国的一种集体行动,这是西方“冷战”思维在中国与现行国际秩序关系上的一种反应。按照“和平式权力转移”分析框架,“替代论”忽视了中美两国间通过协商与合作方式达成国际秩序协议,从而中国逐渐融人现行国际秩序的可能性。 从总体上看,上述三种观点不是相互排斥的,只是侧重的角度不同,它们都反映了中国与现行国际秩序关系的不同形态和可能前景。这三种观点之间其实存在着一些内在的必然联系:“中国挑战论”与“中国替代论”均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前者认为中国可能通过战争的方式推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从而建立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而后者则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开始通过和平的方式构建现行秩序之外的新的国际秩序。这种构建对于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来说,当然是一种“挑战”,并可能导致两种秩序之间出现冲突。从某种角度上说,构造替代型秩序很容易使人认为,这是为了未来挑战现行国际秩序而做的准备。“中国融入论”则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现行国际秩序的合作者(起码是潜在的合作者),通过中美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特别是在美国做出一定让步的情况下,中国可能会融人现行国际秩序。上述三种观点均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权力、制度、观念和身份等变量,只是强调的重点不同罢了。此外,这三种观点中的无论哪一种,它都希望在中美之间出现和平式权力转移的前景,并各自从自身理论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中美关系及国际秩序未来走向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这三种观点均有其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而且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看到中国与现行国际秩序关系的多种可能前景,并据此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