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运富 页数:26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汉字学新论》之“新”,主要在于区分了汉字学的“三个平面”,从汉字的“形体、结构、职能”三个维度建立汉字学系统,将汉字学的各种具体问题放到相应的系统中分别讨论,从而避免不同质问题的纠缠不清。《汉字学新论》之“新”,还在于既有发展的眼光又具辩证的思维,既能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材料的各种不同现象,又能用统一的理论和方法把它们串联沟通,从而避免支离破碎和顾此失彼。例如对史前文字的论述和史后文字的论述、对形体来源的分析和形体结构的分析、对构形关系的描写和字用关系的描写、对汉字演变的本体阐释和文化阐释,等等,相互之间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整体。另外,笔者曾经提出汉字学应该建立一个分支学科,叫“汉字语用学”,受这种思想影响,本书特别重视汉字的语用职能,几乎在每个问题的论述中,都会有职能系统的独立分析,这也应该算是不同于常见汉字学书籍的一个特色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汉字属性第一节 汉字的定义第二节 汉字的要素与不同所指一、汉字的要素二、“字”的不同所指第三节 汉字的性质一、关于汉字性质的争议二、汉字性质三方面说第二章 汉字起源第一节 “汉字起源”的含义第二节 汉字的“源头”一、最早的“汉字”出现在什么时代二、早期的基础汉字应该有哪些第三节 汉字的“源出”一、汉字的“源创者”二、汉字的“源素”和“源处”三、汉字的“源体”四、汉字的“源式”第四节 汉字的“源流”第三章 汉字材料第一节 石玉文字一、功用未明的文字性符号二、玺印封泥文字三、盟誓诅咒文字四、歌功颂德文字五、经籍样本文字六、墓志墓碑文字七、纪事游记文字八、法帖文字九、其他生活应用文字第二节 甲骨文字一、安阳殷墟甲骨文二、大辛庄商代甲骨文三、二里岗商代甲骨文四、陕西周原甲骨文第三节 陶瓦文字一、陶符二、陶文三、瓦书第四节 金属文字一、青铜器文字二、兵器文字三、货币文字四、符节文字第五节 简牍文字一、楚国简牍二、秦简牍三、汉代简牍四、三国简第六节 缣帛漆器文字一、缣帛文字二、漆器文字第七节 纸质文字一、手写本二、印刷本第四章 汉字整理第一节 汉字材料的文物整理一、宋代的汉字文物整理二、清代及民国的汉字文物整理三、现代的汉字文物整理第二节 汉字材料的文本整理一、文本整理概说二、文本字样的楷定三、文本字样的释文四、文本疑难字的考证第三节 汉字材料的文字整理一、字样提取二、字位归纳三、单字汇存第五章 汉字形体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分析一、书写单位与字体风格二、汉字形体的区别要素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一、线条化与笔画化:书写单位类型的演变二、简化与繁化:书写单位数量的增减三、黏合与分离:书写单位交接的变化四、换位与改向:书写单位置向的移易五、变形与易体:书写单位体态的不同第六章 汉字结构(上)第一节 汉字结构的单位一、汉字的构件二、汉字构件的类别三、汉字构件的功能第二节 汉字结构的类型一、独体字(4种)二、合体字(16种)第三节 “六书”与《说文解字》一、“六书”不是系统的析字方法和结构类型二、《说文解字》的析字方法和结构类型三、“六书”与《说文解字》的关系第七章 汉字结构(下)第一节 个体字符的结构演变一、个体字符结构演变的结果二、个体字符结构演变的趋势第二节 汉字系统的结构演变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字系的结构演变二、战国楚文字系统的结构演变三、现代常用汉字系统的结构演变第三节 汉字结构演变的原因一、书写方面的原因二、职能方面的原因三、文化方面的原因第八章 汉字职能第一节 汉字的使用职能一、本用二、兼用三、借用第二节 汉字职能的演变一、职能扩展二、职能减缩三、职能转移第九章 汉字关系第一节 书写系统的字际关系一、同样字与异样字二、同形字与异形字第二节 结构系统的字际关系一、同构字二、异构字第三节 职能系统的字际关系(上)一、同音字二、同义字三、音义皆同字四、音义相关字第四节 职能系统的字际关系(下)一、异字同用关系二、同形异用关系第十章 汉字文化第一节 汉字文化概说一、文化定义二、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三、汉字文化的研究立场第二节 汉字形态的文化阐释一、汉字方块特征的文化阐释二、汉字布局对称的文化阐释三、汉字书体风格的文化阐释第三节 汉字结构的文化阐释一、构件组合的文化阐释二、构件聚合的文化阐释第四节 汉字职能的文化阐释一、文化因素对用字记词职能的影响二、文化因素造成的汉字特殊表达方式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