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北京师大  作者:刘淑新|主编: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页数:2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包括课程开发的背景、理论依据、基本思想。其中课程的基本思想是本部分的重点内容,具体介绍了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背景、研究的主要问题;界定了体验式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特点与目标,并对课程设计、实施原则、组织形式、实施策略等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第二部分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论述了感知创作、审美创作、想象创作三项内容。各项内容均由两方面组成:一是不同活动中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思想和指导原则;二是教师们在不同活动中进行美术教育的实践案例。这一部分集中反映了机关幼儿园教师以园为本,深化“以美启智,全面发展”理念的实践研究历程。    第三部分为“在实践探索中与幼儿共同成长”,通过教师、幼儿、家长三个视角,运用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案例,向读者们展示了我们在体验式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积累与思考。这一部分旨在反映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思想的冲突、观念的转变、对教学方法的尝试,真实记录了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的挣扎与进步、挫折与成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体验式美术教育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一、美术教育发展概况   二、体验式美术教育的提出依据  第二节  体验式美术教育概论   一、体验式美术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特点   三、体验式美术教育的基本定位第二章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在感知中表现   一、我身边的人——体验亲情之美     小班:认识我自己     小班:漂亮妈妈     中班:我的爸爸     中班:我喜欢的老师     大班:我给保安叔叔画张像     大班:我为爷爷奶奶来画像   二、我身边的物——体验具象之美     小班:可爱的鸡宝宝     小班:我喜欢的汽车     中班:漂亮的房子     中班:幼儿园里的树     大班:神路     大班:邮票   三、我身边的事——体验过程之美     中班:我们爱运动     中班:我们去采摘 ……第三章 在实践探索中与幼儿共同成长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日本的美术教育与美国相比,日本的文化较少有移民文化的影子,历史演变中多呈现为较完整和连续的状态。然而,作为一种变造文化,日本本国文化追本溯源却主要是在外来文化的滋养下生成的。日本对外来文化一般持明达、开放的态度,几乎是全盘接受之后,再逐渐消化,取其精髓,植入本国文化中去。就美术而言,中国唐代美术就曾经对日本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使日本出现了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自古日本的绘画和工艺就享受了与它们在西方截然不同的待遇,早期日本美术教育与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一样,注重的是怡情冶性,但是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大量输入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形成了其近代新式的带有明显的实用功利主义色彩的美术教育体制,由此,全盘西化与弘扬国粹,追求实用功利与主张精神陶冶的矛盾在日本普通美术教育领域表现得十分尖锐。例如,画家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深刻地触动了传统的以临摹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以动情的态度感受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日本美术教育家岸田刘生认为临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发展创造能力。他还认为在美术教育中过分强调个性也不妥,因为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非全部,还要进行美的熏陶等,甚至可以说后者更为重要,但是自由画教育运动也导致了美术教学的无序状态。箕田源二郎比较慎重地对待个性问题,他认为个性不能由儿童的无意识本能表现来确定,而必须通过教育在社会中形成,这样才能形成个性的多样性。而在个性未形成之前过分强调尊重个性,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比如,以尊重学生个性为由而采取的放任式教学,只会使柔弱者更柔弱,粗野者更粗野,因此要强调技术的训练问题。他认为技术训练具有独立的价值,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发现新的东西,而命题训练则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获得明确的表现能力,等等。

编辑推荐

《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第2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书中教案比较详细,有师幼对话,如果再多活动照片、美术作品就更好了
  •   很好的书,翻一下对教育孩子有不少启发呢
  •   还可以吧,有帮助
  •   只看了目录不好评价,,看过后再详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