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9出版) 作者:张亮 等 著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前言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端大体可以追溯到1981年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译本出版以后。30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年轻的学科取得了迅速而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显学。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已经出版、发表的大量研究成果中,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的比例并不高。在我看来,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研究者们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也身处学院,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学院哲学,而是一场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理论运动,并且,它的发生、发展始终与同时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保持着复杂的对话关系。这意味着,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能够正确处理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基本关系。与20世纪上半叶的其他马克思主义传统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流传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学院中。就此而言,它也是一种学院哲学,不过,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学院哲学。
内容概要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发端大体可以追溯到1981年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译本出版以后。30年来,经过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这门年轻的学科取得了迅速而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显学。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已经出版、发表的大量研究成果中,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的比例并不高。在我看来,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研究者们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尽管也身处学院,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学院哲学,而是一场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理论运动,并且,它的发生、发展始终与同时代哲学和社会科学保持着复杂的对话关系。这意味着,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能够正确处理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基本关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历史与阶级意识》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文本节选Ⅱ: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观点解读Ⅰ:总体性概念是马克思方法论的核心观点解读Ⅱ:物化理论是卢卡奇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天才发现观点解读Ⅲ:作为历史主体一客体的无产阶级观点解读Ⅳ:阶级意识是卢卡奇理论的落脚点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二章 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声——《乌托邦精神》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工:卡尔·马克思、死亡和启示录观点解读Ⅰ:人“尚未”存在观点解读Ⅱ:社会革命是灵魂革命的先决步骤观点解读Ⅲ:马克思主义接近于一种纯粹理性批判观点解读Ⅳ:强调乌托邦精神对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性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三章 艰难的政治哲学探索一《狱中札记》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知识界文本节选Ⅱ:现代君主文本节选Ⅲ:国家和市民社会文本节选Ⅳ:马克思主义诸问题观点解读Ⅰ:必须重视有机知识分子与霸权的建构的关系观点解读Ⅱ:霸权的总体性意蕴是对政治、经济、文化领导权的总体性建构观点解读Ⅲ:阵地战是夺取文化霸权的重要手段观点解读Ⅳ: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绝对历史主义阐释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四章 激进的现代艺术哲学之思——《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I: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文本节选Ⅱ:历史哲学论纲观点解读Ⅰ:灵氛的衰落导致了“膜拜价值”的丧失观点解读Ⅱ:先进的艺术生产力与进步的艺术政治化是对抗资产阶级美学的有力武器观点解读Ⅲ:透过停滞的辩证法实现历史的救赎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五章 用“总体人”的辩证法来反对斯大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工:学说的统观点解读Ⅰ: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从历史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上升过程观点解读Ⅱ: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观点解读Ⅲ:用总体人的辩证法克服现实的异化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六章 现代性的哲学诊断——《启蒙辩证法》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前言(1944-1947)文本节选Ⅱ:启蒙的概念文本节选Ⅲ: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观点解读Ⅰ:启蒙倒退为神话观点解读Ⅱ:启蒙陷入了自我毁灭的怪圈观点解读Ⅲ:文化工业成为大众欺骗的启蒙.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七章 无限可能的个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I:前言文本节选Ⅱ:人的本性文本节选Ⅲ:异化文本节选Ⅳ: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观点解读I: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是人本主义观点解读Ⅱ:人的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观点解读Ⅲ:异化是生产性的否定观点解读Ⅳ:社会主义是人的异化的扬弃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八章 戴镣铐的个人之舞——《辩证理性批判》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第九章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轫之作第十章 发达工业之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第十一章 《单向度的人》的理论反题第十二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终结后记
章节摘录
一件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是与它置身于那种传统的联系相一致的。当然,这传统本身是绝对富有生气的东西,它具有极大的可变性。例如,一尊维纳斯的古雕像,在古希腊和中世纪就处于完全不同的传统联系中。希腊人把维纳斯雕像视为崇拜的对象,而中世纪的牧师则把它视作一尊淫乱的邪神像;但这两种人都以同样的方式触及了这尊雕像的独一无二性,即它的光韵。艺术作品在传统联系中的存在方式最初体现在膜拜中。我们知道,最早的艺术品起源于某种礼仪——起初是巫术礼仪,后来是宗教礼仪。在此,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艺术作品那种具有光韵的存在方式从未完全与它的礼仪功能分开,换言之,“原真”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植根于神学,艺术作品在礼仪中获得了其原始的、最初的使用价值。艺术作品的这种礼仪方面的根基不管如何辗转流传,它作为世俗化了的礼仪在对美的崇拜的最普通的形式中,依然是清晰可辨的。世俗的对美的崇拜随着文艺复兴而发展起来,并且兴盛达3世纪之久,这就使人们从礼仪在此后所遭受的第一次重大震荡那里清楚地看到了礼仪的基础,随着第一次真正革命性的复制方法的出现,即照相摄影的出现(同时也随着社会主义的兴起),艺术感觉到了几百年后显而易见的危机正在迫近,艺术就用“为艺术而艺术”的原则,即用这种艺术神学作出了反应。由此就出现了一种以“纯”艺术观念形态表现出来的完全否定的神学,它不仅否定艺术的所有社会功能,而且也否定根据对象题材对艺术所作的任何界定(在诗歌中,马拉美是始作俑者)。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的考察必须十分公正地对待这些关系,因为这些关系在此给我们准备了一些决定性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复制艺术品越来越成了着眼于对可复制性艺术品的复制。例如,人们可以用一张照相底片复制大量的相片,而要鉴别其中哪张是“真品”则是毫无意义的。然而,当艺术创作的原真性标准失灵之时,艺术的整个社会功能也就得到了改变。它不再建立在礼仪的根基上,而是建立在另一种实践上,即建立在政治的根基上。
后记
本教材由张亮、冯潇、夏凡、陈硕编写完成。张亮制订了编写计划并主持了全部编写工作。初稿的编写情况如下:导论,第三、四、六、十二章由张亮编写;第一、七、九、十、十一章由冯潇、张亮编写;第二章由夏凡编写;第五、八章由陈硕、张亮编写。初稿完成后,张亮通阅全书并提出了详细的审校、修改意见,后由冯潇、陈硕落实完成。此外,陈鹏协助编者做了许多事务性工作。
编辑推荐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验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