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验教材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姚润皋、尚庆飞、 张一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姚润皋,尚庆飞 编  页数:352  

内容概要

  《列宁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共十七章主要有捍卫和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反对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建、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等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捍卫和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入?》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观点解读Ⅰ:唯物史观科学性的基础及其证明文本节选Ⅱ观点解读Ⅱ:两个"归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现象的客观基础文本节选Ⅲ观点解读Ⅲ:批判英雄史观,阐发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文本节选Ⅳ观点解读Ⅳ:马克思主义既不是"经济唯物主义",也不是虚幻的信仰文本节选V观点解读V: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三段式"的区别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二章 在反对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观点解读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文本节选Ⅱ观点解读Ⅱ:实践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文本节选Ⅲ观点解读Ⅲ: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文本节选Ⅳ观点解读Ⅳ:"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文本节选V观点解读V: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三章 歹鼍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建——《哲学笔记》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观点解读Ⅰ: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史的概括文本节选Ⅱ观点解读Ⅱ:逻辑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同一文本节选Ⅲ观点解读Ⅲ:辩证法的要素文本节选Ⅳ观点解读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四章 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观点解读Ⅰ: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文本节选Ⅱ观点解读Ⅱ:对"超帝国主义论"和新康德主义错误哲学方法论的批判文本节选Ⅲ观点解读Ⅲ: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新的表现形式文本节选Ⅳ观点解读Ⅳ: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解决矛盾的途径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五章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Ⅰ观点解读Ⅰ:哲学家必须与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文本节选Ⅱ观点解读Ⅱ:坚持共产党员和非共产党员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结成联盟,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紧密结合文本节选Ⅲ观点解读Ⅲ:充分发挥唯物主义的作用批判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国实际的最初结合——《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4.文本节选与观点解读文本节选I观点解读I:在阶级分析问题上坚持抽象与具体的统文本节选Ⅱ观点解读Ⅱ:经济地位分析与政治态度考察相结合文本节选Ⅲ观点解读Ⅲ:阶级分析方法与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文本节选Ⅳ观点解读Ⅳ: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坚持和发展5.阅读与思考进一步阅读书目思考题第七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反对本本主义》1.教学目的和要求2.历史背景3.篇章结构……第八章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阐发第九章 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说明与发挥第十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唯物辩证法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系统阐发第十三章 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学习和教育第十四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第十五章 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深层思考第十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唯物史是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十七章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记

章节摘录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以及相关论著中,对围绕“帝国主义”问题的不同阶级各类思想观点和方法,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评述。这些思想观点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直接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公开为帝国主义辩护的观点;第二类是体现小资产阶级立场的对帝国主义的批评;第三类是第二国际代表人物的观点。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花费笔墨最多的是从世界观方法论高度,对第二国际代表人物考茨基的机会主义思想进行批判。考茨基将帝国主义定义为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民族对农业生产民族的征服,反对把帝国主义看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认为帝国主义不过是一种政策,提出了“超帝国主义论”。他否定垄断和金融资本的统治是帝国主义的基础和本质特征,而将帝国主义定义为:纯洁的、平静的、温和谨慎的资本主义。同时,考茨基预言,资本主义有可能通过国际联合进入有组织的“超帝国主义论”阶段,这种“超帝国主义论”将会逐渐接近社会主义。所谓“超帝国主义论”是指国际资产阶级把卡特尔政策运用到对外政策上,使全世界各帝国主义国家共同达成协议,彼此联合起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垄断组织,在此基础上,以和平和合作来代替彼此之间的掠夺战争,这样世界就进入所谓持久和平的新时代。列宁指出,考茨基的观点和方法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犯了机会主义的形而上学错误,具体表现为以下若干方面:第一,表面性,即仅仅抓住某种政治表象而忘记经济基础。考茨基把“兼并”这个政治现象当做帝国主义的根本特征,并加以任意突出和放大,忽视主要的经济矛盾根源以及这个根源的新变化。这就曲解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用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冲突这个表象掩盖帝国主义垄断的本质,是抓住次要现象忽视了主要矛盾。第二,片面性和静止性,即他对政治方面“兼并”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只注意到帝国主义对农业区的兼并,忽视了帝国主义对工业区的兼并,忽视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相互竞争,为所谓“超帝国主义论”作铺垫。

后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与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本书之所以编选这一时期列宁、毛泽东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哲学著作并加以导读,就是希望通过对这些著作的学习,帮助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东方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进一步加深对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科学性的认识。可以说,整个20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饱经风雨沧桑,既有成功和辉煌,也遭遇了失误和挫折。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严重的危机和挑战,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更为曲折和复杂。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历史性突破。改革开放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在理论上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境界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对这样的形势,认真回顾和总结历史,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时段中重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认识研究,更加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只有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在以和平、发展、合作为时代主题的世界格局中,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验教材:列宁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是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验教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