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雄治,周纪昌 编  页数:320  

前言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的一门基础课,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采用的是高鸿业教授主编的教材,这部教材是我国宏观经济学界的一部力作。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很多,特别是教学课时安排差别很大;近年来宏观经济实践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学生和教师共同面对现实,吸收国内外最前沿的理论观点,本书就是基于这种目的而编写的。  本书在整合现有国内外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系统地、全面地介绍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有三大特点:(1)内容新颖、全面。涵盖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学最新的研究前沿理论,并且做到简练、明确。如国家财富的性质、就业理论、通货紧缩等。(2)紧扣中国国情。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同学反映宏观经济学距离现实太远,太抽象,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的背景,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同学在理解抽象理论时做到本土化。(3)实用性强。本书参考国内近一些年来有关宏观经济学的各种考试大纲和试题,特别是考试大纲,做到内容全面、应用广泛。  本书的内容是按照一个学期教学计划安排的,有些章节可以考虑省略或者作为教学的参考。重点内容是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E-NI模型;第四章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I。M模型;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六章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十章 失业和就业理论;而第八章 经济周期、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问题;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发展评析可以让学生自学。本书在内容安排上密切关注考试大纲,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内容可以略讲或者不讲。  本书主要是供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公共必修课使用,在编写的过程中力求原理清楚,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数学工具,也可以作为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教材。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和具体分工: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雄诒博士(第十二章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周纪昌(第一章 、第二章 、第八章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陈艳芳(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贺丽华(第七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河南工程学院经贸学院黄鹂博士(第六章 、第九章 ),全书由李雄诒教授、周纪昌副教授修改定稿。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使用,也适合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知识使用,并适合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学习宏观经济知识的参考书。  十分感谢出版社的编辑为此书出版付出的努力和辛勤劳动。同时更加感谢本书所参考的国内外教材的作者,由于教材编写体例的限制,不能作为文中注释形式清楚地注明参考内容的来源,只能粗略的在书后列举一些主要参考文献,一定会有一些遗漏,请各位专家原谅。当然书中出现的一切错误由我们负责。

内容概要

  《宏观经济学》在整合现有国内外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系统地、全面地介绍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有三大特点:(1)内容新颖、全面。涵盖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学最新的研究前沿理论,并且做到简练、明确。如国家财富的性质、就业理论、通货紧缩等。(2)紧扣中国国情。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同学反映宏观经济学距离现实太远,太抽象,《宏观经济学》紧密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的背景,时刻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同学在理解抽象理论时做到本土化。(3)实用性强。《宏观经济学》参考国内近一些年来有关宏观经济学的各种考试大纲和试题,特别是考试大纲,做到内容全面、应用广泛。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分析方法二、经济理性主义的假定三、均衡分析方法四、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五、总量分析六、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七、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八、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第三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时期(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鼎盛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三、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三、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二、收入法(income approach)三、生产部门法(sector approach)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第四节 国民收入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二、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三、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第五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E-NI模型第一节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一、最简单的经济体——两部门经济二、两部门经济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三、从非均衡向均衡的调节——非意愿存货投资的变动四、三部门与四部门经济中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五、国民收入核算和国民收入决定的关系第二节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一、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关系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三、凯恩斯的储蓄函数四、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五、其他消费函数理论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均衡产出的决定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乘数第四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税收为定量税时国民收入的决定二、税收为比例税时国民收入的决定三、政府财政政策对总产出的影响——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第五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一、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变动【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四章 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第一节 投资及其决定一、投资、销售和利率二、资本边际效率、投资边际效率与投资量的决定三、托宾的q理论:第二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一、IS-LM模型的结构二、IS曲线及其推导三、Is曲线的斜率四、IS曲线的移动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一、货币的需求二、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三、LM曲线第四节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二、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调整三、IS-LM模型的运用第五节 IS-LM模型的溯源与地位一、IS-LM模型的形成二、IS-LM模型的发展三、IS-LM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一、财政政策工具二、财政政策在IS-LM模型中的反映三、挤出效应四、财政政策与LM曲线的两种极端情况五、自动稳定器第二节 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一、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二、货币政策工具:三、货币政策在IS-LM模型中的反映:四、货币政策、IS曲线的两种极端情况与LM曲线区域划分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六、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第三节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混合运用一、财政与货币政策混合运用的各种组合二、财政与货币政策组合的不同选择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六章 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AD-AS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一、总需求的内涵及其构成二、总需求函数与AD曲线的推导三、AD曲线的斜率及其经济含义四、AD曲线的变动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一、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二、长期总供给曲线三、短期总供给曲线四、常规总供给曲线五、总供给模型的现实意义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均衡与变动一、国民经济的均衡与物价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二、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三、宏观经济短期均衡的波动四、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源泉第二节 增长理论的起源一、重商主义的经济增长思想二、重农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三、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第三节 古典增长理论和“增长的极限一、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发展前景的“静止状态”思想二、经济增长的生物物理极限第四节 哈罗德一多玛模型第五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二、经济增长的测定和解释框架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一、内生增长理论的含义二、内生增长理论中的AK模型【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八章 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二、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关于经济周期的各种理论解释一、“二战”前经济周期理论二、“二战”后经济周期理论第三节 乘数一加速数模型一、加速原理二、投资与乘数一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三、乘数~加速数模型四、乘数~加速数模型的政策含义第四节 总供给冲击与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一、不完全信息经济周期理论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第五节 经济周期在中国的表现一、中国经济周期的轨迹及总体特征二、中国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指标分析三、经济周期波动计算方法四、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方法构建景气指数【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概述二、通货膨胀的成因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四、中国的通货膨胀分析第二节 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概述二、通货紧缩的成因三、通货紧缩的影响四、通货紧缩的治理五、中国的通货紧缩【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推荐阅读】第十章 失业和就业理论第一节 失业的概述一、失业概念与统计二、失业的类型三、奥肯定律第二节 失业的原因……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IS-LM-BP模型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荧评析

章节摘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  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的英文是“macr。”,原意是“大”。所谓宏观经济学则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  (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则强调了“宏观经济学考查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不同分支,共同点也是明显的:一方面,只是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宏观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