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中会 编 页数:271
前言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和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一样,是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古至今,创作、表演、鉴赏戏曲一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国戏曲源于原始时代的民间歌舞及说唱等艺术形式。经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酝酿,在综合不同的民间艺术、风土人情以及审美习惯的基础上,在隋唐时期,戏曲这一艺术形式已经形成,其显著标志是歌舞戏和参军戏的出现。宋金时期是中国戏曲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宋杂剧、金院本和南戏。元代的元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它在中国戏曲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后,明清传奇作为以演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创造了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清代地方戏的广泛兴起,是中国戏曲史上又一个风起云涌的戏曲高潮。每一个地方戏曲,都是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见证。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戏曲与曲艺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戏曲包含歌舞、科白等内容,是代言体的扮演艺术形式,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技巧。曲艺是一种说唱艺术,不是代言体的扮演艺术形式,它以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但戏曲与曲艺同源同宗,很多戏曲种类与曲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加之在很多时候,往往把曲艺与戏曲并举,故在本书中也对曲艺的种类、特征进行了介绍,并鉴赏了一些曲艺作品。其目的在于使广大读者对中国戏曲有一个广泛、深入的了解,使中国戏曲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流传和发扬。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促进普通高等院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教育部决定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戏曲鉴赏》等公共艺术选修课。通过《戏曲鉴赏》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习戏曲鉴赏理论,鉴赏戏曲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味,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乃至完美的人格。
内容概要
本教材由李中会任主编并编写了绪论、第一模块,胡惠玉,任副主编并编与了第二模块,孙艳普编写了第三模块,王维园编写了第四模块。 本教材吸取了一些专家学者对戏曲曲艺的研究成果,并收集了一些戏曲,艺作品的唱词、曲词、脚本和演出剧照。
书籍目录
绪论 戏曲与戏曲鉴赏 第一节 戏曲的含义、特征 第二节 戏曲鉴赏第一模块 中国戏曲的酝酿、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酝酿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戏曲的发展第二模块 戏曲的种类与特征 第一节 京剧、昆曲的特征 第二节 地方戏的种类与特征第三模块 戏曲名剧 名家名段鉴赏 第一节 京剧名剧名家名段鉴赏 第二节 昆曲名剧名家名段鉴赏 第三节 评剧名剧名家名段鉴赏 第四节 豫剧名剧名家名段鉴赏 第五节 越剧名剧名家名段鉴赏 第六节 黄梅戏名剧名家名段鉴赏 第七节 吕剧名剧名家名段鉴赏第四模块 曲艺的产生、发展、种类特点及作品鉴赏 第一节 曲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曲艺的种类与特征 第三节 相声作品鉴赏 第四节 鼓曲作品鉴赏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二)要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戏曲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如对戏曲的种类、特征、行当、角色、唱腔、板式等的熟悉和掌握。按我国戏曲剧种的类型来说,京剧、豫剧一向被看成地方大戏,而评剧、越剧、黄梅戏、吕剧则一向被认定为是在近现代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民间小戏。大戏和小戏是有差异的,大戏的角色行当齐全,唱、念、做、打等程式手段完备,表现题材广泛,既能演出表现历史征战、朝野政治生活的故事戏,又能演出表现城乡平民生活的生活戏。小戏只有旦行、丑行或旦、丑、生中的“两小”或“三小”行当,演出的主要是表现城乡平民的劳动、爱情生活及家庭琐事,表演以载歌载舞、生活情趣浓郁为特色。京剧和豫剧虽然都属大戏,但又有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舞台艺术的总体上,而且表现在语言和音乐上,特别是腔调上。【高腔】、【昆腔】、【梆子】、【皮黄】是大戏的四大声腔,京剧属于【皮黄】声腔系统的剧种,豫剧属于【梆子】声腔系统的剧种……由于戏曲种类繁多,各个剧种、曲种又具有各自的审美特征和表现技法,因此,只有熟悉和掌握戏曲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才能真正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编辑推荐
《戏曲鉴赏》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