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杰 页数:285
内容概要
少时家贫,幸有家父所置好书数卷,寂寞之余常翻不辍,终养成读书的习性。自幼便被家母谓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书呆子也。彼时小镇人家都没有自来水,父亲每天下班后便去井边担,我喜欢尾随着。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术自由与知识论传统 第一节 作为问题的学术自由 第二节 学术自由的内涵 第三节 知识论和学术自由 第四节 中西方知识论传统的差异及后果 第五节 学术自由的研究视角第二章 理智主义传统与自由精神之源——古希腊 第一节 苏格拉底之死 第二节 苏格拉底的知识论 第三节 智者派和怀疑论传统 第四节 阿卡德米学园与逍遥学派第三章 理性与信仰——中世纪大学的精神遗产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和阿伯拉尔的命运 第二节 中世纪大学的知识权力之争 第三节 经院辩证法与后期经院哲学 第四节 大学的衰落和文艺复兴 第五节 知识的世俗化及自由的空间第四章 现代学术自由的确立——德国大学 第一节 新大学与学术自由原则的确立 第二节 学术自由合法性确立的知识背景 第三节 柏林大学及其奠基者 第四节 德国知识界的传统第五章 实用主义的传统——美国的学术自由 第一节 德国大学的影响及其分殊 第二节 美国的文化和学术传统 第三节 知识分子与反智主义 第四节 信仰的冲突与AAUP的建立第六章 后现代真理困境中的学术自由 第一节 后现代思潮的知识考问 第二节 学术自由合法性基础的重建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症结与现实需要附录 西方学术自由史大事记参考文献后记致谢
章节摘录
冯友兰曾分析中国哲学的独特传统,他认为中国哲学的理想人格,是人世的。哲学讲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哲学必定与政治思想不能分开,对人生论和人生方法特别予以关注。②而认识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哲学家不喜为知识而求知识,没有“求知”或“求真”的概念。因而没有显著地将个人与宇宙一分为二,客观实在没有成为自觉的“我”的研究对象。我面前的桌子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是一个观念还是一个实体,中国哲学家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样的认识论问题在中国哲学里是找不到的,因为知识论问题的提出,只有在强调区别主观和客观的时候。这样的知识无用,反而有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因此之故,很少有哲学家愿意耽于冥想式的思辨,而将目光投向人世间。春秋百家,除名家和墨家外,亦少有人有意识地将思辨的程序及方法之自身提出研究,而是惯于从直觉领悟中得到概念,而不是从假设演绎推理中得到概念。这种传统的致知方法导致了逻辑学不够发达。 如果再往前追溯中国知识论的根源,早在上古时期,孔子之前,中国传统认识论就已经奠定了基础,受一种天命观的支配,呈现出道德实践的人文特质。天人合一而不存在西方的二元论。这在根本上导致了中国传统知识论迥异于西方特色。这表现为人事、物理不分,不依靠理性方法,而诉诸对直觉的把握。学术的根本目的在于德性的修持,这与古希腊哲学源于自然界的惊奇相异。知识论的本质是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相关的德知,这种德知同时也是德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