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桂青山 编 页数:319
Tag标签:无
前言
“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是艺术学科研究生的基础性重要课程之一,是艺术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对研究生学术视野的开阔、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课程现在国内各个相关院校均有不同形式与内容的设置,但或者过于散漫,或不无陈旧,或多个人化的感受性体验,或过于纯学理的探讨而缺失对当前我国艺术实际的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编: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动态认知与历史把握。主要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当代文化历史趋势的科学把握。第二编:包括上、下两编。上编:关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总体发展演变的梳理与研究。主要包括宏观视野审视下当代中外艺术思潮的交流与碰撞,中国当代不同时期艺术思潮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时代影响、社会意义、历史评说,以及相关整体规律性认知与学术研讨。下编:当代中国各个具体艺术门类(文学与戏剧、美术、影视、音乐与艺术设计)有代表性的思潮发展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意义、价值的理论评判与实证解析。第三编:21世纪中国文艺的全球化前瞻。本书著述,立足于我国历史转型期及21世纪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力求确切反映中国当代文化现状。进行一定学术前沿性探讨,进而推动“当代文艺思潮研究”研究生精品课程的建设。
内容概要
“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是艺术学科研究生的基础性重要课程之一,是艺术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对研究生学术视野的开阔、当代艺术研究与创作的健康发展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课程现在国内各个相关院校均有不同形式与内容的设置,但或者过于散漫,或不无陈旧,或多个人化的感受性体验,或过于纯学理的探讨而缺失对当前我国艺术实际的深入研究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动态认知与历史把握 第一章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总论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的文化缺失 第二章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深层背景分析:1949年至1976年 第一节 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 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第三节 文化哲学上的一元主义 第四节 极“左”社会思潮的文化心理 第三章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深层背景分析:1976年至今 第一节 经济上改革与对外开放 第二节 新世纪多元共生的文化哲学趋向 第三节 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断裂 第四节 中国式消费社会的兴起 第四章 关于文化全球化理论的探讨与认知 第一节 何谓文化全球化 第二节 两种主流文化态度:文化霸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潮 第五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状态与趋向 第一节 全球化与中国身份 第二节 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中西文化融合与 新世纪的多元共建第二编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发展演变 上编 第一章 生存于政治制约中的文艺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前的文艺状态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执著于反思与启蒙运动的文艺 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第二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第三章 迷失于商品逻辑的文艺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下编 第四章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启示 第五章 中国当代戏剧思潮 第一节 中国当代戏剧思潮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戏剧思潮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 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当代电视艺术思潮 第一节 中国当代电视艺术思潮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电视艺术思潮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当代音乐艺术思潮 引言 音乐艺术思潮的价值 第一节 中国当代音乐艺术思潮的流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音乐艺术思潮的启示 第九章 中国当代美术思潮 引言 美术思潮概述 第一节 中国当代美术思潮的流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美术思潮的启示 第十章 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思潮 引言 设计艺术思潮的价值 第一节 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思潮的流变 第二节 中国当代设计艺术思潮的启示 第三编 21世纪中国文艺的全球化前瞻 第一章 当代各国文艺现状扫描 第一节 西方(欧美)文艺 第二节 非西方文艺 第二章 文艺思潮流变原因及共同基因呈现 第一节 文艺思潮流变的原因 第二节 文艺思潮的共同基因 第三章 中国文艺的全球化前瞻 第一节 中国文艺的现状 第二节 全球化:中国文艺与世界合流 第三节 中国气派与中国作风 第四节 中国的“文艺复兴”结语:艺术的终结?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概念界定既然本书中的“文艺思潮”研究不同于“文学思潮”研究,那么具体的概念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借鉴对“文学思潮”的科学界定。每一个概念的出现都不是一次性地达到准确、客观的程度的,都是前人在一次次总结、探讨、思辨、校正之后,逐渐接近科学性的。“文学思潮”的本质属性和概念界定也经历了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阶段,比如说有些定义把文学思潮理解为创作现象或只是局限于作家作品,这无形中缩小了“文学思潮”的研究范围,是一种片面的界定;或是把“文学思潮”界定为文学中的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反映,模糊了文学这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或是把文学思潮理解为一种思想倾向,这往往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相混淆,让人误以为“倾向性”是文学思潮的一种本质,容易造成人们以为具有某些倾向性的文学现象都是文学思潮,导致文学思潮界定的泛化。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对“文学思潮”的界定比较科学的是陆贵山主编的《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的概念。“文学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活动系统中受某种文学规范体系所支配的作家的群体性思想趋向。”它基本上避免了上述在概念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因为本书的“文艺思潮”包括文学思潮和诸多艺术思潮,虽然研究的范畴有所扩大,但所考察内容的性质和方法基本一致,所以本书中的“文艺思潮”的概念在将研究对象扩大之后,还将借鉴文学领域中的比较科学的界定,认为“文艺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文艺活动系统中受某种文学规范体系所支配的作家的群体性思想趋向。
后记
本书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中的一本,由桂青山教授任主编,负责全书的大纲设计、各编与各章内容的基本建构,统筹整体的研究与写作,并负责指导第一编、第二编(上)、第三编的具体撰述,最后进行全书的统稿。副主编张智华教授、梁玖教授负责指导第二编(下)各章的具体撰述。具体各章的撰稿人为——杨柳:第一编;余志为:第二编(上编);张智华、孙玉杰、杨洋、李楷:第二编(下编)中第四、五、六、七章;杨梦婉、梁玖:第二编(下编)第八章;张夕远:第二编(下编)第九章;李炅:第二编(下编)第十章;陶家璇:第三编。由于分别撰写,各章著述的文字风格难免参差;由于水平及时间所限,研究与论述尚存不少缺憾与不足。在此,敬请业界大家与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导,以利进一步修改、提高。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研究》:21世纪高等学校研究生教材,艺术专业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