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北京师大 作者:于翠玲//刘斌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如何看媒介这面“镜子”、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手机新媒介、媒介与经济、媒介与政治、媒介与文化、媒介与国际传播、媒介与传播规范、后记。
书籍目录
绪论 如何看媒介这面“镜子 第一节 有关媒介知识的关键术语 第二节 媒介素养的含义及其拓展 第三节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特殊环境和基本思路第一章 书籍 第一节 从媒介历史看书籍的文化价值 第二节 当代书籍出版的变化 第三节 传统阅读的特殊价值第二章 报纸 第一节 中国报纸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报纸的内容构成与传播特征 第三节 认识和利用报纸第三章 杂志 第一节 杂志的产生及历史 第二节 杂志的传播特征及社会功能 第三节 杂志的发展趋势及价值利用第四章 广播电视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与生活第五章 电影 第一节 电影的媒介特征及历史演变 第二节 电影产业的运作模式——以好莱坞为例 第三节 解读电影文本第六章 互联网 第一节 互联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第二节 网民特征及网络传播特点 第三节 网络媒介素养第七章 手机新媒介 第一节 手机新媒介的产生及应用形态 第二节 手机媒介的传播特点 第三节 手机媒介传播的社会效应及新媒介素养第八章 媒介与经济 第一节 富翁钱袋上的装饰——作为商品的媒介 第二节 戴着镣铐的舞蹈——媒体运行与管理体制 第三节 “讨厌的东西”——媒介与广告第九章 媒介与政治 第一节 政治、民主与媒介 第二节 政治宣传与舆论引导 第三节 新媒介与当代政治变革第十章 媒介与文化 第一节 文化传媒化与媒介文化 第二节 理解媒介文化现象的多元化途径 第三节 媒体奇观与消费社会第十一章 媒介与国际传播 第一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传播 第二节 国际新闻传播 第三节 国际文化交流第十二章 媒介与传播规范 第一节 新闻传播的规范 第二节 新闻传播失范现象分析 第三节 自媒体时代的传播规范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当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多种媒介信息的社会环境中,经常会遇到如何认识媒介特征、如何解读媒介产品、如何分析媒介事件的问题。先从一个媒介事件说起:在2009年中国香港书展上,一批被称为“嫩模”“靓模”的少女模特大出风头,她们出版了自己的性感写真集,还要举行与粉丝见面的签名会。于是,香港网民发起了一个组群,表示“抗议书展垃圾化”和“娱乐圈化”,要求她们“滚出书展”,并很快得到了上万网民的回应和支持,同时也引起了争议。但争议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是,香港报纸每天的娱乐版头条全是到书展上签售的明星模特动态。据说,某模特一天就卖出了八千本写真,又立即加印一万本。问题不仅在于对媒介产品(写真集)的评价,还在于如何分析这一事件发展的“媒介逻辑”?香港《文汇报》曾发表评论:“书展在香港已有20年历史,一向享有良好声誉。每年书展选择在暑假举行,就是为了方便广大青少年学生选购喜爱的书籍,如果任由靓模写真集等物品在书展喧宾夺主,将诱使更多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追求感官刺激,亦令书展弘扬高尚文化的基调变味”;最后强调“良好的书籍是青少年成长和进步的阶梯,当局有责任加强把关和监管,不宜将靓模写真集或类似作秀活动堂而皇之地摆人书展大厅,令书展文化品格沦落,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①其实,这篇评论已经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问题:如何抵御媒介产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在人们的观念中书展的特点是什么?香港网民为什么抗议“嫩模”签名会进入书展?而香港报纸为什么会安排在娱乐版的头条报道“嫩模”的消息?这些20岁左右的美女“嫩模”是写真集的作者,还是被商业化包装利用的工具?为什么说“嫩模”的行为会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究竟谁应该担负把关的责任,是家长、学校还是政府管理部门?普通公民(媒介的“受众”)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媒介知识?有鉴于此,本教材针对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选择具体案例,介绍有关媒介的基本知识以及研究媒介的理论视角和方法,为在大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后记
2008年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新闻传播院系协作会在广西师范学院召开,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在会上发言提出:师范院校的传播学专业在推广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具有优势,应该有所作为,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会多家高校的专家学者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达成共识,随后起草了“关于在我国中小学和大学非新闻传播类专业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我们将建议书递交了教育部主管部门。将教书育人工作拓展到媒介素养教育,这是师范院校传播学专业的教师应该担当的一种社会责任。这次会议后,我们便决定先编写一本面向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概论,为在大学率先推广媒介素养教育尽一份力量。本书的出版要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赵月华女士的大力支持。自2003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就面向非本专业的学生开设媒介素养通识教育的课程。但从专业教学转为针对非新闻传播专业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教学内容、研究思路和表述方式等方面,都有一个探索过程,因此本书难免存在疏漏的地方,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随着新媒介的迅猛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经验会更加丰富,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提高。
编辑推荐
《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大学公共课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