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翔卷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作者:蔡翔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前言

1982年,我写了第一篇文学评论文章《高加林和刘巧珍——(人生>人物谈》——那时,我还在上海一家工厂的技工学校工作,课余无事,常常乱翻杂志,恰巧读到路遥的《人生》,心有所动,便著此文。文章写好后,投稿给《上海文学》,不久,收到通知,约我去编辑部面谈。在上海巨鹿路675号那座老洋房三楼一个朝北的小房间,我见到了周介人老师,后来又见到了李子云老师,他们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也成了我的引路人。文章后来发表在《上海文学》1983年的第1期。再不久,我就调到了《上海文学》杂志社,直到2003年,我才最终离开,到上海大学工作。时间过得很快,现在想想,也真有点“弹指一挥间”的感觉。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即使90年代,也未免恍如隔世。恍惚间,栩栩如生的,反而是60年代和70年代。也许,对我这一代人来说,本没有什么“两个三十年”,有的只是“六十年”,共和国六十年。后来发生的一切,可能都已隐藏在一种共和国的记忆之中。而这一记忆,被反复唤醒,并被形式化。我想,对许多人来说,20世纪80年代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代,我也一样。但我以为,80年代不应该只是80年代人的纪念馆,它还应该成为一座活着的图书馆,以供人们反复阅读,并被不断地征用。重新讨论80年代,是我目前的一项主要工作,但困难很多。困难之一,恰恰在于自己的亲历性,经验有时候反而可能是一种羁绊,甚至视野和想象的局限。因此,个人的记忆也仅仅只是个人的记忆而已。

内容概要

他们从未止歇的激情伴随自觉的文化探询,总是在最具探索性的问题意识之后如期而至,面对文学的困境、局限与悖论,他们始终坚执于严肃的激情,以无限接近那些可以想象的真实。

作者简介

蔡翔
  1953年生于上海。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曾任《上海文学》杂志社执行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躁动与喧哗》《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神圣回忆》《回答今天》《何谓文学本身》《一路彷徨》等十余种。

书籍目录

自序:流水三十年20世纪80年代小说的阅读笔记文学、经验和形而上学知识分子与文学小说与日常世界旧时王谢堂前燕——关于王朔及王朔现象我们走向哪里私人性及其相关的社会想象——一种历史沿革的关系描述当代小说中土匪形象的修辞变化九十年代小说和它的想象方式何谓文学本身作为一个话题的“文化研究”日常生活:退守还是重新出发——有关韩少功《暗示》的阅读笔记专业主义和新意识形态——对当代文学史的另一种思考角度离开·故乡·或者无家可归城市书写以及书写的“禁言之物”——关于《城市地图》的文本分析和社会批评酒店、高度美学或者现代性重述革命历史:从英雄到传奇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政治和政治的文化冲突附录文学:无能的力量如何可能?——“文学这三十年”三人谈(蔡翔、罗岗、倪文尖)后记

章节摘录

在王朔的作品中,“小时候”的含义相当复杂,绝非一个单纯的时间指向,在特殊的对话语境中,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所谓的“意识形态的充盈物”。对于王朔笔下的人物来说,童年往往显得纯真可爱并且值得留恋,因此在成年苦涩的心灵中,便始终残留着“小时候”这个发甜的记忆,并且潜意识中作为一面“镜像”,而不时感到一种心的颤栗和焦躁。在王朔的作品中,曾经不经意地反复出现过一些纯真少女的形象,比如《空中小姐》中的王眉,《橡皮人》中的张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的吴迪(胡亦),《浮出海面》中的于晶,等等。这个普遍堕落的群体,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们,尽量避免着伤害。《橡皮人》中,燕生警告“我”说:“别碰她(张璐),她不是那种人,不合适”,也许张璐“像小学咱们班的刘恨”,“尤其抿嘴一笑”,于是他们沉人回忆,“我记得当年她特别爱穿墨绿色的灯芯绒衣服”,“老爱哭,算术特别好”,“也不知她现在哪儿?”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我童年的回忆,一种不经意的对纯真记忆的保卫。然而在另一种意义上,王朔又对“小时候”有一种说不出的反感:“小时候,我是个吓坏了的孩子”,《橡皮人》以此句开卷。他们曾被小心翼翼地保护在乌托邦的幻像之中,被反复进行责任和义务的理想主义教育,他们的人生在甫出世就已被完美地规定:“我妈妈是那样一种人,怎么说呢?是个地道的有中国特色的妈妈……总觉得她有义务指导我像她那样过‘有意义’的生活……什么都设想得很周到,就是不问我想干什么”(《浮出海面》)。“文化大革命”击碎了这个粉红色的梦幻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动物性关系赤裸裸地突现出来,个人经受了这种关系的“洗礼”之后,便再没有什么幻想可言,相反,他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他发觉由于这种欺骗,而使自己缺乏一种加入动物性搏斗的能力:“我抽抽嗒嗒地哭了,边游边绝望地无声饮泣”(《动物凶猛》)。一个世界破灭了,而另一个世界则轻蔑地拒绝了他,拒绝了他的教养和诗意。家道中落的“世家子弟”,往往更能体味诗意人生的虚幻。不过,他们的脉管中毕竟流着“贵族”的血液,所有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使他们在“小时候”就产生了一个“英雄梦”。他们一生中最为恐惧的“就是怕白活”,成为一个“庸常之辈”,他们在历经挫折之后也依然渴望永远充当生活的“主角”。许逊说:“咱们谁呀?从来都是人尖子,咱们吃肉别人喝汤现在也不能掉个个。”

后记

这本书选录的是我近30年来文学批评的部分文章,一些主要的想法,已经包含在本书的序言了。在此需要补充的是,这些文章发表的当时,一些注释显得非常不规范,我当然不能把原因归之为所谓的20世纪80年代,主要责任仍然在我,当时的确没有很自觉的学术规范的自我意识。在本书的校对过程中,我也曾想重新规范注释,但因为时间仓促,精力有限,同时也想就此保留个人历史的原貌,所以没有做很大的改动,这一点,还请读者诸君谅解。最后,我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感谢我的责任编辑马佩林先生,因为他的帮助,使我有了重新温习自己历史的机会。

编辑推荐

《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书系·蔡翔卷》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蔡翔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杂,不是围绕着一方面,受益有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