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06-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少敏 页数:275 字数:16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教育乃是精神成人的宏伟事业,教育的根柢首在立人。教育的人文旨趣,其根本正在于对教育作为立人伟业的殷殷守护。倡导教育人文,不仅为提升日常教育生活的品质,也在谋求整体教育实践精神的生长生成;甚至,从更深远的意义而言,乃在于谋求国民人格精神旨趣的提升与超越。“教育人文”不仅是理想世界的教育精神镜像,更是一种当下教育实践的踊跃动姿,是当下教育实践的人文动姿之可能性的发掘与显现。 学术之名,非在皇皇巨构,同样存在于绵密幽微的精耕细作之中。本丛书不拘一格,旨在悬置时下的教育言说范式,力求以文化的、心灵的、生命的敏锐触角,去细密地探究当下中国社会的教育人文机理。在此,我们试图传达这样一种心向: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我们期待的教育人文学术,乃是以理性探究与审慎言说,回应当下中国社会深层的教育问题,力求避免教育学术的自说自话,保持教育人文学术对当下教育现实的生动的张力。 教育人文建设是一项扎根培元的事业,它需要我们立足长远,有开阔的视野,免于浮躁和激进,撇开大而全的体系化言说语式与整体性、替代性的言说姿态,直面教育的基本问题,踏踏实实地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温经典,探寻当下教育的深层机理,夯实现实教育的思想根基。
内容概要
我们今天的教育,也许需要在精神气质上契八一些原本不习惯的“异质”成分,迎受心智的考究、理性的辩难,直至打开自己混沌的直觉感悟,停顿彷徨一下已成轻车熟路的“感性”。坚持纯粹的“自然”等于拒绝教育。
作者简介
林少敏,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与现代西方政治思潮、政治学理论、公共政策的研究与教学。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总有些选择令人惋惜 自由·教育·对话 “放弃”的教育学 无法直面的具体与个人 教育太受哲学之苦? 相与之道 反弹琵琶——关于《保卫童年》的断想 “优秀教师”与“剧场效应” 叙事·自我·教育的肉身性——给张文质的信 “规则”形成与变迁的规则 徒有残忍 幸福的呻吟第二辑 有人在西珥呼问“我” 有意无意之间 阅读大书 周流婉转的自我 难言之爱 因为精确,所以暖昧 德性之维 在断裂中绵延 什么使人值得称道 质疑“共同体” 作为论理的“叙事” 哲学之为诗 不想跟你一起面对现实 域外·家园第三辑 在混乱中追求真理 当我们遭遇传统 媚众与“草根英雄” “政治”的古代和现代 人文学术的严肃性和自由主义 宁为家奴,不予异邦 “智识”的委屈 苦难是否授予我们道德豁免权? 不作为也是一种恶 无暇应对 徘徊于中西古今之间——一份问题的清单 常常在混乱中追求真理 质疑公认的好 “经验”的可疑 “知识分子”:言默之间 衍生的问题第四辑 天真之爱 保守的气质 自由教育的高贵出身 生命在于“运用” 那转瞬的一幕依然遥远 天真之爱 政治与人 回头无岸第五辑 那转瞬的一幕依然遥远 初恋 书寄奥古斯塔 大学:逃课的故事 只是读书 与儿子讨论哲学 一年终了,一言难尽第六辑 概念里的生活 “重现”的时光 善恶由己 国家与法 出离“偶然的个人” 唯一的确定? 为什么要服从? 概念里的生活
章节摘录
“学生第一”还是“学生第二”?课堂上教师究竟应该努力维护“师生平等”还是努力做着“平等中的首席”?苏格拉底的对话是否平等?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是否可能?如果说师生之间更有效的对话是隐含了某种“不平等的原初状态”的对话,那么这种状态是否威胁着教育的自由和平等?伯林说:“堵塞他所有去路,而只留一扇门”,那么,当有人宣称:“我比他们自己更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我该如何看待“他是一个人,他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1.任何一种主义或许都是以偏救偏。重要的也许不是它说出了什么是绝对正确的,而是提醒了被忽略的,伯林的理论可能也是如此。 查尔斯·泰勒在辩驳伯林两种自由的分割时,引进了“重要性”概念:任何自由都涉及动机,动机关联何者“更重要”。“有多少扇门向我敞开”,是自由的定量判断,是个“机会概念”。“为什么要自由”是定性判断。即使是“不受阻碍的”消极自由,也有一个某事不受阻碍“很重要”的理由。否则,他举例,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大街上的红绿灯很少,伦敦大街上则很多(对大多数人的大量日常自由的量,意味着更多的限制)。那么,能否因此得出,阿尔巴尼亚比英国自由?一般不会。英国的选举权,可能许多英国人几年才使用一次,有人根本不使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