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索燕华,纪秀生 著 页数:259
Tag标签:无
前言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种交叉与融合催发着新兴学科不断产生,这也为许多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传播语言学就是这样一门新兴的交叉、综合学科。传播语言学是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学科理论的汇合中孕育、成长起来的。语言学与传播学在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等方面有许许多多交叉的地方,两者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存在着某种密切的必然联系。可以说,两个学科之间具有一种天然的亲缘关系。这是传播语言学得以产生的前提与基础。另外,现代语言学为传播语言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而当代传播学的迅猛发展则为传播语言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更为广阔的视野,为传播语言学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语言学和传播学两者的交汇、碰撞,使传播语言学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构架自己的学科体系。 当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传播语言学,刚刚从现代语言学和当代传播学中分离、整合出来,单立门户,要想更加系统地分析和归纳它的学术思想,使之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一个完备的专门科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本书立足于现代语言学和当代传播学对人类语言符号的认知,以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学术的眼光,重新梳理了关于传播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学术成果,探讨了许多新的传播语言学课题,构筑了新的传播语言学研究框架,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传播语言学研究的新的视角与风貌。
内容概要
本书立足于现代语言学和当代传播学对人类语言符号的认知,以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学术的眼光,重新梳理了关于传播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学术成果,探讨了许多新的传播语言学课题,构筑了新的传播语言学研究框架,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代传播语言学研究的新的视角与风貌。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二、语言学的理论现状 三、传播语言学的理论建构 第二章 语言在传播中的特性 一、语言的符号性 二、语言的系统性 三、语言的社会性 四、语言的模糊性 五、语言离不开语境 六、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第三章 语言在传播中的功能 一、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语言的思维功能 三、语言的文化功能 四、语言的凝聚功能第四章 语言在传播中的局限 一、从“言意之辨”看语言的局限 二、从语义哲学看语言的局限 三、从语言学看语言的局限 四、从文学看作家对语言局限的超越 第五章 语言在传播中的发展 一、语言发展的社会原因 二、语言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语言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六章 文学语言的传播艺术 一、用语言构筑的文学大厦 二、文学语言的特征 三、文学语言的几个表现样式 第七章 新闻语言的传播形态 一、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 二、播音语言及其表达方法 三、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四、新闻采访的语言技巧 第八章 广告语言的传播功效 一、广告及其广告语言 二、广告语言的基本要求 三、广告语言的修辞艺术 四、广告语言的经典示例 第九章 网络语言的传播方式 一、网络及其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类型化展示 三、网络语言的特征解析 第十章 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价值 一、非语言符号及其传播种类 二、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 三、非语言符号的传播特性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几种古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圣书文字、苏美尔人(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中美洲人的玛雅文字等,都是表意文字体系,具有“超时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文字能够突破语言的空间限制,增加群体间的社会联系。可以说,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组织和提高,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交流和发展,因而也就有助于社会走人文明时代。 文字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记录语言,使语言有了书面语言这一新的存在形式。这对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提高语言的效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字增进了语言的抽象化程度和作为思维形态表达形式的能力,从一个角度推动了民族的直观思维向概念思维转化,从而有助于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不断进步。 其次,文字促进了语言语汇的积累和更新,语言成分的加工和锤炼,语言表达方式的增加和改进,从一个侧面推动语言向丰富、精密、规范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使文学艺术得以发展并趋于成熟。 最后,文字拓展了语言的应用范围,形成了历史和科学的文献,从一个方面提高了民族文化水平,增强了民族的历史观念、传统意识和聚合能力。 总之,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说明,正是由于有了文字的鼎力相助,人类的传播活动才得以进入了一个崭新而富有活力的文明时代。 3.印刷传播阶段 文字产生以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纸的发明为印刷传播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而印刷术的发明则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语)。自从有了印刷术,一切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很少再失传。印刷的主要产品——书籍,被喻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现在的木版水印画仍延用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 我国的刻版印刷在唐代已很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异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制更为方便。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版,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