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卫东,王亦晴 著 页数:236
前言
当前社会上都在热议钱学森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确实是我们大家都很着急的问题。没有杰出人才,就不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就不可能有重大的发明创造,就无法在国际上竞争。 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太容易。因为这不光是教育问题,而是整个的社会问题。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但是,不是说与教育没有关系,教育确实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僵化,教学方法的落后,教育评价的片面。 传统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通过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德行。这不能怪历史上哪位教育家,因为他们的教学观念受到时代的限制。今天时代不同了,自从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成几何式的增长。再用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已经不限于传授现存的知识,还要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当然,基础教育不一定能创造新的知识,但它要为创造新知识做准备,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所以,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和改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是科学,因为人类的成长有规律,人类的认知有规律。现代脑科学正在揭示这些规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既然有规律,我们就要遵循这些规律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是有方法的,教学研究,包括脑科学的研究都是为了寻求一种方法。所以夸美纽斯说要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是对的,不过他当时寻找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今天。
内容概要
情境教育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历经30多年的实践探索.概括归纳出的一条促进儿童素质垒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主张用艺术的直观结合语言描绘刨没优化的情境,激起儿童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冯卫东,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南通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书籍目录
绪论 浪花奔涌的“情境人生”——李吉林老师和她的情境教育第一章 链接“真”的生活策略第二章 融铸“情”的力量策略第三章 牵手“美”的艺术策略第四章 激活“思”的潜能策略第五章 文化渗透识字教学策略第六章 情智相谐阅读教学策略第七章 情思互动作文教学策略第八章 元素重构整体教学策略第九章 主体共生策略第十章 综合学习策略第十一章 有机生成策略第十二章 “执两用中”策略后记
章节摘录
这时,她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同时看到关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一些论著。她很快将这些思想和“场论”联系起来,认识到她所创设的这个情境就是一个心理场,在这个心理场里,老师的语言作用于儿童心理,儿童的反馈又会反作用于老师的心理。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是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于是她产生了一种新的设想:情境教学是可以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情境的创设必然对儿童的知识、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地发生影响。她反复琢磨,在优化的情境中儿童是怎么获得发展的?促进儿童发展的要素究竟是什么?经过不断地舍弃、提取,她终于悟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李老师认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儿童,学习的理智感一般比较差,尤其是学龄初期的儿童更为明显。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地为感性所驱使。因此情境教学就是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永远能引起儿童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运用情境教学,促使儿童发展的第一要素就是,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 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 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了主动性,他们又是怎么去学习,怎么去认识这个世界的呢?通过对儿童的长期观察和了解,李老师感到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形象的、新奇的,是活生生的;儿童也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因此她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到生活中去寻求美,强化他们的感受;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丰富儿童的感觉,使那些富有美感的客体带着鲜明的形象和画面,有声有色地进入了儿童的意识。直接促进了儿童直觉、悟性的发展,语文能力和心理品质也在其间得到提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