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北京师大 作者:张齐华 页数:280
Tag标签:无
前言
从最初课堂上蹒跚学步的“丑小鸭”,到如今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我见证了张齐华的成长过程。有人惊叹于他教学技艺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于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诗化演绎,而我却亲眼目睹了他——一位平凡而朴素的年轻人,因为热爱、执著和超越,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里演绎精彩自我的真实历程。 深刻的独特:教学艺术的内在生命 “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张齐华的座右铭,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有人说,张齐华课堂的这份独特源自于他过人的语言功底,我以为这话至少说对了一半。数学是一门理性十足的学科,数学语言本身的准确、概括、凝练自然制约着数学教学语言的风格。然而,从小喜好文学,博览群书,对朗诵、表演等又颇为爱好的他,无形中成就了那种既有数学教师的准确、凝练,又有语文教师的激情、诗意的教学语言,加上在课堂上快捷的反应与准确的判断,又使其教学语言多了一份特有的敏锐与智慧。至今,我们都能清晰地记起,《圆的认识>>一课,那段诗意盎然的课堂结语,《轴对称图形》一课,那段妙语连珠的师生对话以及更多的课堂上,那用无数个浑然天成的语言细节连缀起的华彩的教学乐章。教学首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一门借助于外部语言实现内在心灵沟通的艺术。独特而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恰恰构成了他数学教学艺术的第一张名片。
内容概要
从最初课堂上蹒跚学步的“丑小鸭”,到如今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我见证了张齐华的成长过程。有人惊叹于他教学技艺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于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诗化演绎,而我却亲眼目睹了他——一位平凡而朴素的年轻人,因为热爱、执著和超越,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里演绎精彩自我的真实历程。
作者简介
张齐华,男,江苏海门人,1997年参加工作,2004年调入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工作。一直致力于数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曾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教学观摩大赛并荣获一等奖,《人民教育》《小学教学》先后对其在数学文化领域的探索给予专题报道,2007年《
书籍目录
课堂打磨篇 由外向内的一次华丽转向,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 给数学课注入些“文化的元素”——第一版《圆的认识》 打磨记 享受“行云流水”般的数学课堂——听《圆的认识》一课有感 一节美丽的好课 关于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 一次“由外而内”的重要跨越——第二版《圆的认识》打磨记 《圆的认识》课堂实录与评点 向着数学文化的一次“华丽转身”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思维 给出我的解 向着数学纵深处开掘,以《交换律》教学为例 《交换律》教学实录 数学,该不该向着纵深处开掘——《交换律》一课的大胆尝试与 实践困惑 细节呈递的力量——评张齐华《交换律》一课 《交换律》一课的背后——兼论数学教学的本义 一堂有深度的数学课 我看张齐华《交换律》一课 从统计的角度重新审视,以《平均数》教学为例 《平均数》教学实录 我为什么重上《平均数》 基于数学本质和意义学习的概念教学——评张齐华老师《平均数》 一课 概念为本的教学——评张齐华的《平均数》一课 破解数学知识内在的结构,以《认识整万数》教学为例 《认识整万数》教学实录与反思 破解数学知识内在的结构——我是如何打开《认识整万数》 一课的教学谜团的 解析“合并”过程 质朴新思考灵动新课堂——评张齐华《认识整万数》一课 对大数教学的两点建议——兼与张齐华老师商榷《认识整 万数》的教法与学法 基于教材理解后的教学突破,以《分数的初步认识_;》 教学为例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点 备课,要学会向他人“借智慧”——打磨《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课的三段小插曲 朴素中彰显数学课堂的魅力——评张齐华老师《分数的初步 认识》一课 匠心独运,构造润泽美丽的课堂——评张齐华老师《分数的 初步认识》一课 我看张齐华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理念探索篇技艺解读篇
章节摘录
在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借此,教学尹始,我们选择从最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从宏观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识视阈;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当然,“理想的课程”如何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这当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就拿本课教学而言,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涵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确实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等。因而,今后我们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编辑推荐
以文化为视角,尝试构建具有文化意蕴的数学课堂,井辅以平民化、多维度的课堂解读。 致力于在实践层面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演绎数学的文化魅力,展现数学的意趣与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