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永文 编 页数:362
Tag标签:无
前言
“河南地理”是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地方旅游院校学生专业学习和高等院校区域地理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十几年来,河南省以上各专业的“河南地理”教学从未间断过,为河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乡土地理科学实用人才。《河南地理》自1995年由洞南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后,先后重印三次,共发行10000余册,为广大读者了解河南、认识河南,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河南地理》在以往的历次重印中,其内容虽都作了一定的修改,但仅仅是一些数据的变更和某些段落内容的调整,全书的章节体系并没有大的变化。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河南省的自然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河南地理》版本内容已经不能充分反映河南今日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对全书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的修改和补充。这次借编纂“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的机会,我们重新组织编写人员,按照丛书统一的编纂体系和内容安排进行了调整,如今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就是这次修改的成果。《河南地理》充分遵循了以下两点指导思想:一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将地理科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地域系统理论、地域分异理论、地理区位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应用到乡土地理单元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强调文理交叉、学科综合,注意把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民俗学等对人地关系研究有所帮助的其他学科的重要理论、方法和技能,吸收到乡土地理的研究和学习中去,使学生能够用多学科、多途径的理论和方法,认识世界,研究世界,拓展乡土地理学习和研究的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河南地理》的地方性和乡土性,始终强调要重点研究河南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认真剖析河南人地系统的运行机理,注重综合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
内容概要
《河南地理》是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地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同时也是河南省地方旅游院校学生专业学习和高等院校区域地理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十几年来,河南省以上各专业的“河南地理”教学从未间断过,为河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乡土地理科学实用人才。《河南地理》自1995年由洞南大学出版社第一次出版后,先后重印三次,共发行10000余册,为广大读者了解河南、认识河南,为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简介
李永文,河南杞县人,教授。现任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导师,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任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总支书记,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地理区位 第一节 自然位置 第二节 经济位置 第三节 文化位置 第四节 行政区划沿革 第二章 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节 自然特征 第二节 资源特征 第三节 生态与环境特征 第三章 社会经济特征 第一节 地位重要的农业 第二节 快速发展的工业 第二节 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第四章 地理区划第强毒魂理区越 第一节 自然区域划分 第二节 人文地理差异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第四节 地理区域综合划分第二篇 分论 第五章 豫中区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自然与资源特征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四节 区域差异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省会郑州的区位优势与核心作用 第六章 豫南区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自然与资源特征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四节 区域差异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豫东区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自然与资源特征 第三节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四节 区域差异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豫西区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与布局 第三节 区域差异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豫北区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特征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 第四节 区域差异及持续发展战略第三篇 专论 第十章 辉煌灿烂的文化 第一节 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分析 第二节 文化中心的迁移 第三节 文化类别及其扩散 第四节 中原文化的影响及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 稠密众多的人口 第一节 人口发展现状及结构特征 第二节 人口的繁衍变化 第三节 人口控制与人力资源开发 第十二章 方兴未艾的旅游业 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第三节 旅游区域差异及旅游区分布 第十三章 历史悠久的城市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及城市建设 第三节 城市功能类型及其今后发展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河南省平原广袤,名山雄峙,大河纵横,占得天独厚之利,具经营四方之便,加之资源丰富,人口繁盛,开发历史悠久,曾长期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域。几千年来,河南人民凭借有利的自然条件,祖祖辈辈开发利用着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新中国成立后,河南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奋力开发,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维系四方的交通运输枢纽,发展旅游业的理想地区。一、华夏民族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发掘出的多处文化遗址看,大约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已在中原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新郑市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还证实,大约在七八千年前河南就已出现了原始农业。到了仰韶文化时期,这里便成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域之一,当时人们除从事农业外,还从事牧业、渔业、纺织、制陶等手工业。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河南的农业和饲养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炼铜和烧制陶器等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开始有了初级的商品交换。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城市雏形,河南是我国历史上城市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进入封建社会后,河南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推广、农田水利的兴建以及新的耕作方法的实行,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的经济发展。唐朝至北宋时期,河南的经济发展达到鼎盛。北宋建都开封,河南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开封人口达一百多万,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商业贸易额占全国之半,各方面都盛极一时,是河南历史的黄金时代。南宋以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河南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二、承东启西的重要的中部地区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从东至西明显存在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西部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梯度递变规律。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这就使其在客观上担负着承东启西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
编辑推荐
《河南地理》: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