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史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冠英 编  页数:439  字数:48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欲理解中国文化,舍其历史无由。而欲理解中国文化史,界定文化的概念,梳理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特质及其研究状况,又是十分必要的。爰作是序。一、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的概念,迄无统一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请各国学者讨论什么是“文化”,也未取得共识。据统计,有关文化的概念,多达数百种,人们见智见仁,莫衷一是。从西方的历史上看,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古代。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古老的文化概念,是由约两千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提出来的,它从拉丁文译成英文是“culture is the philosophy-or cultivation-of the mind”。汉译为“文化是心灵的哲学(修养)”。其中cultivation本义是耕种,引申意为耕种—栽培—培养—修养。这可谓哲学的文化概念。它强调文化是人类心灵的创造物,并视文化是一个趋向品德修养终极目标的动态的创造过程。第二个时期是中世纪。有代表性的是艺术的文化概念:“文化是艺术的总称。”它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们提出来的,强调文化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自由的创造。第三个时期是19世纪。其间出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文化概念。

内容概要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创遣。中国文化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样法,同时也蕴含着她的情感、智慧和民族精神,数千年来,历风雨而不衰,遭浩劫而弥坚,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已提供了不竭的生命源泉,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是我们今天应当加以批判继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起源 第一节 中国境内直立人创造的文化   一、元谋人及其文化遗物  二、蓝田人及其物质文化  三、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四、金牛山人及其文化  五、其他直立人的文化遗存 第二节 中国境内早期智人创造的文化  一、华北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  二、东北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  三、南方地区早期智人的文化 第三节 中国境内晚期智人创造的文化  一、南方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  二、北方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  三、东北地区晚期智人的文化 第四节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多元的发生和发展  一、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第五节 向文明迈进  一、权力的出现和垄断  二、英雄时代的兼并战争  三、大禹治水和国家的建立第二章 华夏文化和三代兴亡 第一节 从野蛮到文明 第二节 三代变迁和华夏文化的形成  一、夏商时期的氏族封建和巫术神权文化  二、周代的宗法封建和礼乐文化  三、春秋战国地主封建的发展和华夏文化的成熟 第三节 华夏文化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促进和先导作用  一、三代文化对三代政治沿革的促进作用  二、三代文化对华夏民族形成的促进作用  三、华夏文化对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促进和先导作用第三章 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一节 夏商巫史文化的宗教特征 第二节 周初敬德思想对神权政治的修正 第三节 春秋民本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 战国人治思想和集权思想的深入第四章 三代夷夏文化的承袭、交融和影响 第一节 夏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早商文化的承袭、叠压关系 第二节 商对四方的开辟及与周边部族的文化交流  一、商的“四土”  二、商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西周、春秋疆域的扩大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西周、春秋疆域的扩大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二、西周、春秋时期华夏文化对四边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战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及对四周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一、“冠带七国”——华夏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前夜  二、战国时期华夏文化对四边的影响第五章 文字的创制和发展第六章 “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哲学思索第七章 政治层级和血缘层次同构的伦理、宗法第八章 官学到私学的发展第九章 奠基阶段的史学第十章 衣被百代的多彩文学第十一章 原始、神秘、高超、辉煌的民族艺术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最早的探索第十三章 三代风俗书中引用甲骨著录简称表参考书目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春秋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期。从西周晚期开始,周四边的少数民族尤其是西方、北方的戎狄、j严狁和东南方的淮夷、徐夷经常大举内侵,使中原地区形成了“诸夏”和各少数民族相交杂处的局面。“南夷与北狄交”,周朝“不绝若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齐桓公等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争霸战争。“尊王”,是为了团结诸侯,体现统一;“攘夷”,是明确抵御外寇的口号,同时也是为了“严夷夏之别”。争霸的结果,“用夏变夷者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民族融合有了大的发展:狄族由被抗而分散,楚人由被攘而同化。到春秋末年,北方的狄族尽被晋吞并,东方的夷、戎都被齐、鲁征服,中原和西方的戎被秦、晋、楚瓜分,春秋中期崛起的蛮族吴、越也被同化成为东夏的盟主,东南西北各个强国都带着与蛮夷戎狄融合的成果交汇成一个民族——华夏族。从此,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都进入了华夏族的版图,“夷蛮戎狄”成了更远的“四裔”的少数民族的概念。不仅族属上同归于华夏,春秋时不少部族祖先的谱系也渐渐和华夏同归于一源。《国语·鲁语》记载展禽归纳三代祀典时说:“有虞氏谛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谛黄帝而祖颛项,郊禹而宗鲧;商人谛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谛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里,商人的祖先也被说成是黄帝的后裔,即是这种谱系认同的一例。“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跟源起于渭水流域的周有比较深的渊源关系。而商起于东夷,无论如何和黄帝是攀不上血缘关系的。展禽说商人是黄帝后裔,显然是华夏族形成以后谱系认同的说法。

后记

本套丛书第1版出版于2000年,若再上溯到1995年项目正式起动,则距今已有15年之遥。15年前的中国,改革开放正进入重要阶段。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愈益受到普遍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所谓现代化,首先就是人的现代化;而所谓人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道德文化素养的提升,所以,归根结底,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文化的现代化。也因是之故,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宏伟目标。报告不仅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而且强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学术反映时代。明白了这一点,便不难理解,随着文化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持续升温,其时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关注对中国文化总体史的探究。这也正是本丛书当年创意的缘起。本丛书的作者多是来自京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青年学者。当年既没有什么科研经费,也没有什么津贴,大家的合作主要是出于共同的学术兴趣。整套丛书写作长达四年之久,尤其是最后一年,几乎每周末都需要开会讨论问题。但大家心态平和,似乎都乐此不疲。当然,说到底,这还要感谢当年比较宽松的学术环境,因为那时侯高校没有如今这样沉重的量化考核的压力,作者得以避免产生浮躁的心态和陷入急功近利的怪圈。当年参与本丛书编写的作者,今天多成了有成就的学者和各单位的学术骨干,大家有时聚首,说起来都很怀念那一段共事的时光。由于种种原因,本丛书出版后没有为更多读者所熟知,也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找到我,认为这套“文化通史”依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值得向广大读者推介,希望能够将之再版。这一动议让我看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学术与市场双向的判断力,和助益学术的执着追求。所以,我当即表示欣然同意。现在本丛书即将出版,我们想利用这个机会,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深表感谢。策划编辑饶涛、李雪洁同志为本丛书出版付出了很多的辛劳;硕士研究生明天、李艳凤、鞠慧卿同志为本丛书的图片选取,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申致谢意。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通史:先秦卷》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化通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拜读数月,迟迟不敢对前辈之书品头论足。但我愿诚挚地向所有中国人推荐这本书。作者编著本书时,一定呕心沥血,对中华文化怀着崇敬与热爱。
    我想本书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但它书写的中华文化远比它博大精深。夏之前的中国文化起源,注重考古资料,详细叙述了其出土的化石、文物,并从中理出文化的脉络。夏商周三代则注重其政治文化及风俗。春秋战国注重写其哲学、史学和文学。包罗万象。
    即是包罗万象的书,读者自应取之所长,勿攻其短。不应苛责其文学性和思想性的不足。客观地展示百万年的中华文化,已属不易。
  •   这本是看了,体会很深,很有意义。
  •   纸张不错,白色的,很有质感,内容也不错
  •   书脊虽然有些磨损,但是的确是正品。最难得的是卖家在发货前特意联系过我,十分贴心
  •   在图书馆草草地看了几回这套丛书,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概为两个字:沉重。是的,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如何不沉重?中国文化何其不璀璨?中国人,又何尝不因能够继承这历史文化而感到幸福。。。这套书,浅尝辄止地读,既可知历史大略,也能谈笑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深度地阅读,可成为见地之家,博学之才。阅读此套丛书,不夸张的说,五年内可不用再读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