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的走向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志明  页数:3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不再以“述”为主,而是以“论”为主。力求在弄清楚每一位现代新儒家主要人物的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捕捉他们提出的具有普适性的问题意识,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形成超越现代新儒家的新结论。本书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对现代新儒家作整体的、综合的考察。现代新儒家已经成为历史,而现代新儒学仍然在发展。我们不必拘泥于现代新儒家的讲法,也不必以“现代新儒家”自诩,但应当大胆地探索现代新儒学,找到更新的讲法,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照着讲”转向“接着讲”,是本书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也是突出的特色。现代新儒学思潮虽然是现代新儒家提出的一个话题,但到20世纪末,已经不再局限在现代新儒家的范围内,已经变成全中华民族的思想动向,变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宋志明,男,1947年生于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报资料中心总编。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哲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中华儒学源流》、《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熊十力评传》、《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研究》《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一项,教育部211工程项目两项。在哲学院主办的“哲学与美学进修班”“哲学与管理进修班”、“宗教领袖进修班”多次担任主讲教授。出版专用培训教材《中国传统哲学通论》一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代新儒学思潮  一、现代新儒学思潮的起因  二、现代薪儒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三、现代新儒学思潮的表现形态与走向第二章 现代性向度  一、儒学与市场经济    二、儒学与工具理性  三、儒学与民主法制第三章 全球化向度  一、儒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  二、儒学与全球伦理  三、儒学与后现代视角第四章 本体论向度  一、生命本体论  二、体用不二论  三、“理世界”本体论    四、“心理合一”本体论  五、道德的形上学第五章 价值论向度  一、内在的取向  二、超越的境界  三、新式的儒者  四、内在与超越的统一第六章 民族精神向度  一、民族精神的目标定位  二、民族精神的培育理念  三、儒学与精神文明建设附录儒学源流  一、引言  二、儒学的源头:先秦儒学  三、儒学的权威化:汉唐经学  四、儒学的哲理化:宋明理学  五、儒学的再整理:清初朴学  六、经学的复兴:近代新经学  七、理学的复兴:现代新儒学  八、结语:儒学的当代价值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现代新儒学思潮  二、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发展历程  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即五四时期的草创阶段,20世纪30~40年代的理论建构阶段,50年代以后内地的“批孔”和港台地区新儒家活跃阶段,从70年代开始的学风转折阶段。  (一)五四时期的草创  考察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应当从考察五四后期涌现出来的现代新儒家着手。虽然他们并不能代表整个现代新儒学思潮,但毕竟是这一思想运动的发起者。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甚至可以同先秦时期媲美。如果用“百家争鸣”来形容先秦时期的思想活跃程度的话,也可以用“小百家争鸣”来形容五四时期的思想活跃程度。从五四时期开始,西方学术思潮大规模地涌人中国,各种各样的学说几乎都有人介绍,杜威、罗素等著名的哲学家也纷纷到中国讲学,中国到欧美的留学生选择同中国文化有关的题目作博士论文的题目(如胡适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从此,西方学术走人中国,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当然,这种交流并不是平等的,西方学术处于强势,中国学术处于弱势。西化思潮在五四时期占主流地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新儒学的走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比较好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