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引论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家良 编  页数:305  

前言

为研究生写一本教材,这是我一直想做但始终都不敢做的事,理由有许多,其中两个主要的理由是:一是研究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研究性,研究生的教材自然要提供一些研究性的主题、研究性的思考。这方面的问题,通过教材可以做到一部分,但要全部做到非常难。因为研究性的主题太多,无法囊括完整。二是研究生专业的多样性,造成研究生感兴趣的领域也多元化。在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就读的研究生中,其本科专业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法学、工商管理、金融学、土地资源管理、经济学、统计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学等。不同的本科专业,对研究生的培养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机遇是公共管理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可以较好地施展,可以思考题材更丰富多彩的问题;挑战是如何把公共管理最基础的知识和能力用在教学和研究生中,使这些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尽快进入角色,思考公共管理的前沿课题。2006年11月,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恰好学校在申报硕士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建设项目,这样,就梳理了一些思路,向学校申报了《公共政策分析引论》课程。得到申报同意后,着手组织人员写作。既然编写了教材,就有义务说明,本教材与别的教材相比有什么特色。

内容概要

本教材有三个方面的特色,有一定的创新:  一是整个框架体系。教材共分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环境、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公共政策问题发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问题发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监控与终结、公共政策评估与创新、公共政策分析方法九章。教材所确定的逻辑思路是基本前提、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融汇一体,构成一个分析体系。前后章的具体安排是,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公共政策分析环境、公共政策分析理论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前提;公共政策问题发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监控与终结、公共政策评估与创新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过程;公共政策分析方法是基本手段。    二是写作内容。教材兼顾目前学术界都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并在本教材中将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公共政策评估与创新单独成章,用墨较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思考问题,又以何种理论来解释和说明公共政策客观现象,这对一个成熟的学科显得非常重要。公共政策分析有诸多的理论,本教材主要介绍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系统理论、精英理论、团体理论、公共政策过程理论,反映出这些理论对学科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公共政策的好坏,既不能停留在逻辑推理上,也不能忽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需要面对新的挑战,满足现实需求,这就要求人们不仅仅关注公共政策问题发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监控与终结,而且还应重视公共政策评估与公共政策创新,使公共政策评估成为公共政策调整的依据,确保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同时,通过公共政策创新战略,预测公共政策的发展趋势,制定出创新战略方针、战略原则和战略计划,以指导公共政策创新活动。    三是教材结构。通过板块的方式,用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引导案例、案例分析、思考题、阅读书目六个板块来建构每章的内容,尽可能做到形象、生动和通俗。

书籍目录

第1章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1.1  公共政策的概念与特征    1.1.1  公共政策的概念    1.1.2  公共政策的特征  1.2 公共政策研究的起源与阶段    1.2.1  公共政策研究的起源    1.2.2  公共政策研究的阶段    1.2.3  中国的研究状况  1.3公共政策分析的性质与内容    1.3.1  公共政策分析的性质    1.3.2  公共政策分析的内容  1.4 公共政策的分类与功能    1.4.1  公共政策的分类    1.4.2  公共政策的功能  【案例分析】  【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2章 公共政策分析环境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2.1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2.1.1  系统性  2.1.2  互动性  2.1.3  复杂性和多样性  2.1.4  联动性与定向性  2.1.5  稳定性与突发性 2.2 全球化与公共政策分析  2.2.1  全球化的内涵  2.2.2  全球化开辟全新的公共政策领域  2.2.3  全球化导致公共政策主体的国际化  2.2.4  全球化影响着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2.3 政治环境与公共政策分析  2.3.1  政治制度制约着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3.2  政治环境决定公共政策的民主化程度 2.4 经济环境与公共政策分析  2.4.1  经济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决定作用  2.4.2  公共政策对经济环境的反作用 2.5  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分析  2.5.1  政治文化与公共政策分析  2.5.2 社会文化与公共政策分析 2.6  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分析  2.6.1  生态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制约  2.6.2  公共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 【思考题】 【阅读书目】第3章 公共政策分析理论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3.1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3.1.1  主要代表人物  ……第4章 公共政策问题发现第5章 公共政策制定第6章 公共政策执行第7章 公共政策监控与终结第8章 公共政策评估与创新第9章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章节摘录

1.外在创始模型(outside initiation model)政策诉求由政府公共系统之外的个人或相关社会团体提出,并经过一定渠道进入政府议程。执政党或政府系统之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试图把某一问题,扩散到社会其他团体和公众当中,给政策制定者以足够的影响力,引起决策者重视,从而使问题进入正式的政策议程。它适用的情境包括:创始者身处政府结构之外;创始者提出一项需求;试网将问题散布到其他社会团体,以先行进入系统议程;最终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以进入政府议程。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模型创建的政策议程只是让一个政策问题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不意味着政府会不折不扣地按创始者的意愿作最后决定;更常见的则是,通过该模型创建的政策议程最终不是受到彻底否决,就是被修改得面目全非。2.内在创始模型(inside initiation model)政策诉求源于政府公共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或具体部门,他们设法直接把政策问题列入政策议程。在将问题列入政策议程的过程中,社会团体和公众的参与并不太多,而且影响力也不大,主要是由政府或政党系统内部的力量在起作用。属于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系统议程当中的过程。显然,该模型企图排除社会大众参与的情形,使得此类问题远离系统议程,社会大众便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和希望;在该模型下,仅限于政府内部的单位或接近于决策者的团体才能提出此类政策问题;问题最多会扩散到一些认同性团体,以争取更多力量的支持,向决策者施加足够的压力,促使决策者将此类问题列入正式议程。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3.动员模型(mobilization model)动员模型指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政策意向,并通过动员使这些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这是因为决策者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为了执行某些政策,需要进行社会的动员。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系统议程的过程。该模型下的政策问题一般都能顺利地进入正式议程,但为了以后更好地执行该项政策,政府也需要将该问题提交系统议程加以讨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共政策分析引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适应面比较广,并且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较强的研究性,既有分析方法,又有案例解析,是一本难得的管理累研究生教材!
  •   这本书是同学推荐的,大家都说不错,就买来当教材看一下,真的很好,简单易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